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1

你的人生得到过高人指点吗?

1998年,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指点过一个体坛失意的奥运少年冠军;

2004年,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指点过一个在“选微软还是谷歌Offer”中纠结的少年;

后来这两位少年分别创办了李宁服饰和拼多多。

高人一点拨,单车变摩托。

前几天在Medium上看了一篇文章,作者Vincent Carlos分享了自己看过的100多本书里各种大佬提供的全新视野和充满实践性的做事方法。

这些建议来自于包括丹尼尔卡尼曼、查理芒格、本杰明富兰克林、科比布莱恩特等各种传奇大牛。

这或许就是普通人能够得到的“高人指点”。

建议很多,其中有5条特别实用,这些tips看似细微,却能实打实在 潜移默化中让负重前行的人生变轻松很多。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

“打7分的东西才是最差的”

“7”有什么错?

错在它太安全了。

如果你在Booking或者Agoda上订过房间,旅程结束后平台总会邀请你给入住酒店打分:如果以1-10打分,您会有多想将此店推荐给他人?

而7分则是个很微妙的数字,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它比及格6分高,但又远谈不上8分+的满意。所以这到底算是推荐还是不推荐?

给一家酒店打个7分,就像在巧妙地逃避该履行的推荐义务。

因为我们自己选酒店的时候都知道,要选就选8.5分往上的,7分的话,太勉强了吧,没有参考价值。

所以Tim Ferris在《Tribe of Mentors:Short Life Advice From The Best In The World》里提出建议:在生活中做自己的决策或给他人建议时,不要有惯性的“七分思维”。

干脆一点,要么8分往上,要么6分向下。

这样做能让你完美避开很多原本就并不想要的选择,也能帮助你更清楚的辨别喜好,做出决定。

这个建议不管是决定要不要去喝咖啡,还是要不要开始一段感情,尝试一份新工作都适用,摒弃掉“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打安全牌。

狠得下心割掉不需要的,才能留得下最喜欢的。

减少做决策的次数

如果仔细把每天做的事梳理一下,你会发现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做决策。

穿哪双鞋去上班,中午吃米线还是炒饭,下午奶茶要3分糖还是5分糖?今天下班几点走?晚上要不要健身?睡前看哪本书?

你会发现这个待决策事项的清单列下来长度惊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私人事务领域的国王,日理万机。

然而科学研究发现,人能够集中精力做出正确决策的次数是有限的,如果你透支了太多决策机会,意味着真正需要做决策时却是个废猫了。

举个很形象的例子,女孩子约会出门前都会不断换衣服首饰来决策哪件最好看。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2

但如果换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甚至更多,大概率最后反而选不到最满意那件,而是草草了事,“算了随便穿一件吧,都不好看”。

John Tierney在《影响力》中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决策陷阱:指你当下做决策所损耗的脑力会直接影响你在未来做决策的质量。

他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生理现象,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平日理智且克制的人也会突然向同事和家人发脾气,乱买衣服,吃垃圾食品。

因为决策力被不断消耗掉了,到了一定极限就不再能做出正确决策,只能放弃抵抗。

所以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社会提倡断舍离。

一旦生命中容纳进了太多事物,决策力都会被消耗得更快。

看起来大脑飞速运转,使用充分,但到了一些真正该用力和拎得清的时刻,却恰恰无能为力,因为你的大炮都拿去打蚊子了。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3

所以解决方式是,尽量减少每日内需要做决策的次数,不要想着凡事都要自己操心,把有些无关紧要的事忽略掉或者授权给别人来做就好。

下次出门前选衣服,把备选件数限制在3件以内。

撕毁待办清单

待办清单本是好东西,但如果上面的待办事项太多,就不一定了。

毕竟成功不属于每天最忙碌的人,而属于每天做完了最重要事情的人。

每天都很忙碌,或许会让人感觉充实。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实际上什么都把握不住,因为不聚力啊。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4

凯勒威廉姆斯房地产公司董事长Gary Keller在他的畅销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写到:待办清单很长,但成功清单却很短。

前者将你朝四面拉扯得晕头转向,后者引领你去往一个坚定的方向。

因此,如果你的待办清单事项多且杂,结局很可能是它会把你带到除目的地之外的任何其他地方。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5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假如你已经列好了待办清单,不如花20分钟把所有事项做个优先级排序,只留下榜单上的Top.3去完成就可以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是正解。

不要做那头蠢驴

Derek Sivers写过一本很厉害的书叫《巨人的工具》,得到的万维钢专门解读过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各种厉害的牛人使用的思维武器和成功法则。

当作者Derek被问到这本700多页的书里,最想给年轻的自己哪一条建议,他的回答是:不要做那头蠢驴。

他讲了书里的一个故事:

有只驴又饿又渴。幸运的是,他左边目之所及有堆干草可以吃,右边某处也有桶水可以喝。但不幸的是,两者离他都有距离,且距离差不多。

最后这头驴因为做不了决定到底先吃草还是先喝水,在犹犹豫豫反复不决中死掉了。

所以Derek给年轻自己的建议是:当你什么都想做,又不知道该做哪件事,选一件先做起来吧。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反复权衡利弊,踌躇不前。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6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兴趣有点多,有一阵甚至幻想同时学日语和德语, 外加准备CPA考试,在白天还要上班的情况下。

结果那段时间累得发疯,坚持了不到1个月就放弃了。

因为过程中我总在担心做这件事没有做那件事有价值,导致每件事进展都缓慢,情绪内耗很大,每个事项间切换又耗费精力,事倍功半。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7

反而是后来不那么贪心,静下心,一个大项完成了再启动另外一项,效果就好多了。

而这也是Derek的建议:如果未来10年你有10件想做的事,那一年做一件就行了,你总有机会去完成这所有10件事的,但不要急着在当下同时开始。

如果你同时追两只兔子,那么一只也追不到。

练习贫穷生活

我们大多人经常焦虑的根源,其实都在于“要是没钱了怎么办”?

我们总在担心如果有一天经济来源突然断了,负担不起现在拥有的一切,被迫过上穷苦的生活该怎么办。

这种担心,通常又是直接导致我们不快乐,甚至总成功不了的原因。比如明明忍受不了一份工作了却不敢裸辞,想去追寻真正的梦想却不敢放手一搏。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8

与其担心真变穷了该怎么办,还不如预演一下那些令你恐惧的贫穷场景具体会是什么样子。

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涅卡在《Letter from a Stoic》里面说:花几天时间,让自己沉浸于粗茶淡饭和粗布麻服中,然后问自己:这就是我一直恐惧的生活吗?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技能,叫做“恐惧预演”(Fear Rehearsing)。你可以定期拿3-4天的时间来体验一下你想象的那些最糟糕的情形。

比如连续穿一套衣服,吃3天泡面,不网购,不外卖,只喝水或只喝最便宜的速食咖啡。

将日常花销标准减半,去掉一切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只坐公共交通或者走路,洗冷水澡,睡睡袋,去公立图书馆借书,等等。

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7分的东西的照片 - 9

总之想象自己身无分文,却必须生活下去的样子。

然后你会发现原来离开物质保障的自己也还是可以独立生活。再要冒险和克服那些关于贫穷的恐惧就变得容易很多,也能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并不重要的身外物。

你知道即便真的要突然经历这种重大财务创伤,自己也还是可以应付自如。

已经预演过那些最艰难的时光,就敢于直面恐惧本身了。

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够接受,就没有什么患得患失的。

写在最后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积累和捕获,但疏于清空和保留余闲。

但实际上,从这些已经获得超乎想象的世俗成功的人身上却能看到:放弃是比获得更难习得的一种技能。

  • A+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870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18:01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1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WordPress 数据库错误: [Duplicate entry '80-d16c1647a53da3ad6bbb3d1108156ba7' for key 'task_id_source_url_key']
insert into wp_autoblog_queue(task_id,source_url,source_url_key,create_date_time,not_check_stoped,post_interval) values(80,'https://pythonjishu.com/robotic-process-automation/','d16c1647a53da3ad6bbb3d1108156ba7',1735227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