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又名:从董明珠、小杨哥到董宇辉,想通了也就看懂了。
马上春节了,我们回顾,都会觉得今年忙忙碌碌做了不少事情。
可是啊,作为一个不让自己闲下来的实干者,一年到头了,更多也应该做数数账、总结总结这一年的事情了。
回顾这一年,大湿姐看到的怪现象是:
1、许多乙方老板,患上了“停下来就焦虑难受的病”,但是数数账,一年到头,都为客户、员工和房东打工了;
——宁愿赔钱,也要服务好甲方客户,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无产阶级无私精神啊;
——年关了,你收到款了吗?
有多少乙方人,要不无私奉献,要不把钱花在刀背上,你们,你们是……是真不会算账啊;2、甲方老板,今年躺平派跑过了瞎忙派,但是在商业逻辑变化如此之大的今天,身子躺平脑子不能躺平,但是现在商业圈的“邪教”太多了,哪个理论山头都可以自立为王,知识付费和社群培训成了风险最小的生意,而做的最好的绝不是说的最对的,而是套路最全的。你与其去听课,还不如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私域运营,应该更有用。
……
要吐槽的太多了,收住。
谈点有用的吧。
在内容领域,大湿姐看到最多的,就是各位老板,今年真是生产了一大堆内容啊:小红书、抖音、视频号、B站、微博、官方微信、电商……
把产出内容,直接当成“内容营销”,是我看到,目前企业犯的最大错误。
一、聊本质
最近这一年,商业界的争议和讨论是越来越多了。三天一小吵,半个月一大吵。
哪怕我们去掉所有的八卦讨论,从商业角度,也有非常多的不同观点带来的矛盾和争议。
请问:
为什么又内容上low又擦边的小杨哥,发了大财?
不但他自己发财,还带着一众小弟小妹一起发财?
请问:
为什么大家都冲着董宇辉去看直播买东西,但是孙CEO认为董宇辉收入挺厉害的?
为什么小编对董宇辉愤愤不平,(心里)认为他占有了自己的内容资产?
为什么俞敏洪被人diss东方甄选火的时候就不抵制饭圈文化,现在又看不上饭圈文化?
请问:
为什么董明珠对已经离职半年的孟羽童不依不饶,刚刚又在公开场合怒喷这位之前的秘书。说当初9选1选中了孟羽童,结果对方热衷于当网红,不能忍,开除了。
请问,你是不是觉得,这几个事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错了。大湿姐想告诉你一个道理,一个大湿姐也曾经觉得想不通、愤愤不平,思索良久,最终领悟的道理。
一个重要的逻辑,目前,什么人应该发财、会发财的道理。
领悟它,能想通的事情,很多很多,包括广告,包括营销,包括MCN,包括组织架构,包括预算转型,包括你下一步该选择左边还是右边的路,包括,你自己,应该怎么做。
但是老板们,都没懂,也没明白;还沉浸在旧有的世界逻辑里,用自己的旧地图,趟新世界的路。所以矛盾重重,频频翻车。
这个句话特别简单,只有11个字。
但却要放在事情里,来回的想,一次一次印证。
然后改变自己的商业价值观。
就是这句话:
现在这世道,就是,成功做“沟通”的人,应该发财的世道。
特别简单、特别无聊是不是?
但是你真的理解“沟通吗”?
是沟通,——不是传播,不是交流,不是宣讲,不是内容,不是发布,不是广告,也不是原创,不是创意。
后者和前者可能会重合一部分,但不是前者。
几个错误的认知:
1、“沟通者”人人可做。
2、“沟通者”是一种技巧,学会了谁都可以沟通。
3、“沟通者”不稀缺。
4、我在做沟通呀——不,你做的不是沟通,只是在做内容——例如宣讲、广告、新闻稿、促销、产品介绍……
再次祭出这张图。
90年代央视招标的金钱能量,现在已经扩大了千万倍,被分散到第三张图的网点上。
你可以叫这些网点是IP、大V、UP主、红人、博主、网红……而本质,我叫他们,为:
沟通者。
底层逻辑,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形态,还有权力形式——从高维向低位的主导推送,到人人平等的自由选择。
成功的KOL不都是沟通者,而好的沟通者肯定是成功的KOL。
成功的网红,不都是优秀的沟通者,例如“挖呀挖”老师与马上直播带货的解清帅,没有沟通的能力,因此抓不住机会,很快也昙花一现了。
但好的沟通者,一定是“网红”。而且更持久。
这个文章,展开且逻辑严密的话,就是一个博士课题。这里,我不用缜密逻辑来谈,只记录下简单粗暴的思考点。
二、“沟通者”改变了商业规则
在过去的时代,“传播者”势力大于“沟通者”。
“传播者”是谁?是渠道。销售渠道、媒体传播渠道……
现在,沟通者势能被商业运势放大了。甚至大过老板。
董宇辉倒逼了东方小孙甚至俞敏洪不就是例子吗。
不是董宇辉要干嘛,是阿姨们愿意抬轿子,因为董宇辉是一个太成功的沟通者。
没有阴谋论。
就只是,东方小孙甚至俞敏洪,还有董明珠等等的争议与矛盾,都没有意识到,在新的商业模式构成的新商业运势中,沟通者势能被放大。越优秀的沟通者,就越大,甚至大过老板。
所有的组织架构、利益分配,都要为此而变。
因为成功的沟通者,既兼具成功的产品售出渠道,又兼具企业品牌实现节点。
这句话加黑,请读三遍。
也就是,原来央视招标+电视购物+明星代言那个事儿,“沟通者”都可以兼具。
沟通者成为一个企业的商业变现爆发点和雪球滚动力。
这就是目前的商业逻辑。
目前,能看到的,成功的沟通者,李佳琦、小杨哥、董宇辉、薇娅都(阶段性)的是。
公平吗?不公平。
同样1天工作量,为什么他们就能赚几十万,普通人就只有几十块?为什么CEO小孙操碎了心快速推动了东方甄选却被人骂,董宇辉文案小编写文案他只输出却被人喜欢?
但是,商业赚钱,不讲公平,只讲道理与运用。
天时地利人和,让某个人站在了这节点上,成为成功的沟通者。他就是最大。
目前,绝大部分的老板没有意识到这个商业规则改变的最底层本质。
你要赚钱、你要成功,就要顺应现在新的商业逻辑,并尊重应用之。越顺应,风口的风越大,你就越容易被吹上天。
至于背后怎么制衡,那是你另一个管理课题。
三、优秀的“沟通者”是稀缺品
绝大部分老板,还把“沟通者”作为职场工具人对待。
这也就出现了,为什么董明珠生气孟羽童;东方小孙觉得董宇辉年薪已经不少了、对他不薄了;大企业老板觉得李佳琦就是原来的电视购物,凭什么给一个电视购物主持人这么多钱;
你以为他们是链条上某个环节,可以替代;但他们其实是稀缺品,你不要的话有的是人要,因为肉少狼多;
对,越优秀的沟通者,越是稀缺品。
不缺内容产出者,缺沟通者。
道理特别简单:
拿直播平台的说话“沟通者”为例,
你翻翻你认识的线下的人,有多少人,你愿意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话?
然后,再从这些人中选一选,还有多少人,每周听他们聊个三五次,你也愿意的?
然后,再缩小范围,如果这些人,边聊边给你卖(各种)东西,你也愿意继续听的?
我相信,如果是你现实中认识的朋友,应该剩不下几个了。
然后,剩下的几个(能力),再筛选出天时与地利:某个时刻开始,他们愿意放下一切,每天拿出几个小时在网上嘚吧嘚;而每天聊的内容,也恰好是某个内容稀缺的节点,而他们也足够坚持,并且有自创或者团队的内容支持。
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才成就了一个互联网上的“沟通者”,天时地利任何缺一不可。而一个沟通者,可以支持很多很多的流量,流量就是卖货;
再拿写文字的“沟通者”为例:
“写小说”现在成了最卷、门槛相当低的工作,看看网文作者们。但往往流星一大堆,真正的大神特别少。“盗墓”这个主题,顶级大神也就两个。
同样的一篇文章,大部分人写成产品介绍;只有千分之几的人,能写成你愿意细读并认同的内容——后者才是沟通;
就像好的销售与提案者是稀缺品一样,就像脱口秀全国万人你最愿意听的能排出先后一样,能够吸引众多粉丝的优秀的沟通者是稀缺品,就是这么简单。
四、沟通和爱情一样,讲究个你情我愿
不是你送了9999朵玫瑰就觉得那个女人应该爱你;不是你写了一万字的情书别人就该回你;不是你一天骚扰她100遍你就赢了。
绝大多数的企业,内容太多,沟通太少;特别是TO B领域;
一些创意、文字、直播,都是沟通;但是绝大部分的创意、文字、直播,还都只是停留在内容;
两者的区别是……大湿姐打个比喻:
你和你哥们或者闺蜜边吃饭边聊的是沟通;你在领导办公室,领导指着你鼻子吩咐的、工作邮件要整理的、课堂知识等等你不得不听、不得不学的是内容;
同样的内容,董宇辉说,就成了沟通,阿姨粉们爱听;你让原创小编或者小孙说,可能就是内容;
当放下了一切功利,你愿意和谁沟通?听谁说话?
所有的内容,可以只分成两类:
知识,和精神需求。
极端来说,例如课文、产品介绍和商品说明,就是知识;纯纯爱人间的废话,就是精神需求;
我们接触到的内容,大部分是两者的混合体;
(可悲的是,在各个成功学导师那边,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习知识,但其实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焦虑的精神需求)
当你情我愿的时候,选择就是感性且有区分度的。
如果小杨哥又low又擦边的沟通成功了,作为一个商业人你不应该diss他而是想他为啥能沟通成功:他的受众就是喜欢这样的交流这就是事实,那你要不要这种受众?如果要,你还有比他更升级接地气的沟通方法吗?
商业人无法又当又立,不能既看不起你的沟通对象,又希望他们买货。
五、愿我们如何优雅的分一杯羹?
对企业来说,如果能看懂我上面的话,并认同的话,那么:
1、 你是仅仅在输出内容,还是在做沟通?是否有明确kol指向区分两者并鼓励沟通而不是走量?
2、 投营销预算给优秀的沟通者是短期战术;养一个好沟通者是长期战略;
3、 请你区分内容者与沟通者,并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
4、 大部分优秀的老板做不成好的“沟通者”,特别是TO C大众消费品领域。你可以做短期客座嘉宾,但与和你不是同一阶层的受众长期沟通、展现真我,显然和老板本职工作和人格属性矛盾;毕竟老板都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好朋友。你可以做“领导者”,“行业专家”,但求求别带着爹味做沟通者,会给公关部带来麻烦的;毕竟互联网是平的,任何网友不喜欢你是可以真骂你的;
5、 前10年,是平台强于单干的大平台时代;现在,进入到了沟通者站在平台肩膀上的新阶段。
6、 TO B企业的机会来了:找到你目标领域的优秀沟通者,利用;融合与打破销售一对一沟通资源的传统模式——毕竟现在绝大部分TO B企业做的并不好。
对我们个人来说:
7、 你要做沟通者,去抓时代的红利吗?如果已经在做自媒体了,那你是仅仅在输出内容,还是在做沟通?
8、 你是否有沟通者的潜质?是否能够成为某一圈层的沟通者?
9、 如果有这个潜质,如何助力自己成为沟通者?
10、 如果没有这个潜质/意愿,如何与身边的(潜在)沟通者交朋友,扮演各种角色助力他们,并获得商业模式中的红利?
再默念一遍:重要的不是产出内容,而是沟通。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3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