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独家”之后,数字音乐平台轻装上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蓝莲花,头图来自:IC photo

这恐怕是近年来,对在线音乐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大变局”。

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公告,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一案发布公告:“因交易‘应报未报’对腾讯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附加一定条件,对原有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模式进行调整,责令三十日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的版权费用支付方式等。”

对此,腾讯发布公告回应表示将认真遵守决定,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腾讯音乐方面也回应“全面诚恳接受”,并将持续强化依法经营,不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立足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数字音乐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娱乐资本论更愿意站在行业的角度,分析此事对于腾讯音乐乃至整个音乐行业带来的影响。在仔细查看公告,翻阅总局审查文件原文后,我们发现几个基本事实:

1. 对于此次关于独家版权授权模式的要求,并非只针对腾讯和腾讯音乐,其核心目的在于规范全行业,适用于所有音乐平台。

2. 在要求腾讯与唱片公司解除独家之外,特别规定了与独立音乐人以及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除外。规定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这就说明,调查结果对于腾讯而言也不是一味打压,甚至,在一定范围内维持了音乐版权“独家”的可能性。

一位法律专业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在著作权法领域,“独占性许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授权模式进行调整,可使得更多平台获得与上游版权方直接接洽合作的机会,解决因独家版权模式引发的竞争顾虑。

国内一家头部音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对娱乐资本论表示,最大的变化不是“取消独家”,而是“取消高预付”。这让在线音乐平台轻装上阵,也给了唱片公司更大的压力。

“解除独家”背后的监管尺度

此次对于腾讯音乐的调查,源于2016年的一场并购案。2016年7月,腾讯将旗下的QQ音乐等业务投入中国音乐集团(旗下有酷狗、酷我等平台),获得中国音乐集团 61.64%股权。2016年12月,整合后的中国音乐集团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

然而并购案已发生近5年,如今的审查,要如何拿捏尺度?从结果来看,监管部门提出的“解除独家协议”的要求,这与此前阿里“二选一”的巨额罚款、斗鱼虎牙并购被叫停,有着显著的不同。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微信账号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孟雁北对此案的评论文章。文章称:

本案中,市场监管总局在作出处理时,没有选择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等结构性救济处罚措施,而是精准采取行为性救济措施,从打破独家版权、规范版权支付方式等角度入手,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为行业发展带来强劲活力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独家是有条件的,但头部版权方在选择音乐平台时,也会评估平台的宣发实力。

一位网易云音乐人士在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表示,独家版权放开了也不意味着任何平台都可以随意获得版权。“虽然大方向是开放,但音乐版权交易说到底是一个商业行为,一方得有钱买,一方得愿意卖,这当中充满变数。”

在音乐版权方看来,短期可能需要对各种音乐版权协议进行重新梳理,中长期来看,利好音乐行业。

事实上,2020年,三大唱片公司已经是“非独模式”。环球音乐集团率先开放音乐版权库,对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双双给予授权。两家互联网音乐平台不仅获得环球音乐集团的曲库授权,还延伸至其社区产品Mlog,且将共同合作,探索音乐产品、服务和宣发等更多领域。

即便在2020年之前,腾讯音乐的大量版权也并非完全独占,而是也做了转授权。早在2015年,QQ音乐就曾经向网易云音乐转授音乐版权150万首;此后在国家版权局的指导下,2018年,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相互达成了99%的转授权。

从2015年“最严版权令”的颁布到近期《著作权法》新修改,在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多重推动下,独家版权授权模式已逐步升级为“独家与非独家并举”的合作共创模式,音乐内容的价值释放路径也已从早期单纯的版权授权进入了多元场景和生态的联动共创。

版权授权模式调整,对音乐人和新歌推广意义有多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本次监管并未将独家版权“一棒子打死”,而是针对独立音乐人、新歌首发等保留了一定范围内的独家模式。《决定书》规定,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不少独立音乐人,都是靠着平台给的预付保底金来保证生活。”国内一家头部唱片公司高层对娱乐资本论表示:“平台资源+预付金,是对独立音乐人的最大的吸引力。维持对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可能是考虑到了音乐人的收入和生计。”

事实上,当前部分平台与独立音乐人的合约期限一般是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形成深度绑定,但某些情况下对于音乐人来说也成为一种束缚。维持不超过3年独家授权,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有机会获得版权费用以及宣发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独立音乐人与平台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灵活。

“新歌独家首发,主要目标是换到资源位,通常也会考虑人群。”前述头部唱片公司高层表示。

对于平台而言,这30天可以看做市场对音乐作品的检验期。如果用户对作品反馈积极,首发期结束后,首发平台可以优先续约,其他非首发平台也有机会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作品版权,反之,如果用户反馈一般,则避免首发平台长期支付高额版权费。

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安排也考验平台对音乐作品内容的鉴别能力,以及用户的运营能力。

调整后的音乐版权模式将实现创作者、版权方与平台合作方式的又一次升级,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各平台之间展开非版权维度的各项竞争,更好地激发独立音乐人创作热情、维护版权应有价值,让内容生产者有更多空间选择与尊重版权。

取消“高预付金”,音乐行业未来拼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网络音乐版权费用计费模式不合理、预付金过高等问题被业内诟病较多。此次监管后,取消了“高预付金”模式,对于平台而言,终于可以轻装上阵。

对于平台来说,音乐版权支出是一笔巨大负担。而在新规之下,禁止高保底金,提倡按照歌曲价值做评估。这减轻了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费用支出。

取消“高预付金”之后,这部分资金可以投向数字音乐行业其他的薄弱领域,比如,音乐人的培养、产品技术、生态化建设上,从源头上推动音乐行业的繁荣。

比如,腾讯音乐从去年开始投资制作创意音乐企划。目前有 “返场”“新赏”两档成功的自制内容。腾讯音乐人也不断有爆款新人新作诞生,腾讯音乐人迎来了四周年,目前平台已有23万音乐人。

6月25日,腾讯音乐进行了组织架构升级。内部发文宣布成立内容业务线,负责音乐内容相关业务的整体规划、战略制定和统筹管理,集中资源,引入、共创、推广优质音乐内容。

在外界看来,内容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一方面,腾讯音乐又在想方设法打通腾讯内部的流量。如今,升级后的微信8.0,QQ音乐的歌曲可以分享至微信状态,微信来电铃声可以设置成QQ音乐曲库内的一首歌,这些变化引发了巨量讨论,也刷爆了QQ音乐在社交场上的存在感。

但事实上,取消“高预付金”,对于唱片公司的影响可能更大。过去几年,行业里高昂的版权价格,让坐拥版权资产的唱片公司们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新规之后,可能一批中小公司要面临生存危机,尤其是如果曲库里的大金曲占比不够,那可能按流量分成就分不到多少钱。”前述唱片公司高管表示:“今后,唱片公司必须不断创作出好内容,不能躺在版权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蓝莲花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347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7日 15:00
下一篇 2021年7月27日 1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