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嗐,我可真是个人类低质量男性……

这届奥运会很多项目都挺养眼的,不过差评君觉得有个遗憾,就是那空空的观众席。

在今年的直播里,你不会看到摇旗敲鼓的人海,不会看到整齐挥舞的拉拉棒,也听不到喊得齐刷刷的加油声。

奥运精神中的 “ 团结 ” 与 “ 友谊 ”,似乎只能发生在赛场的运动员身上,场外的交流和沟通变得非常少,这太冰冷了……

不过,有个地方是例外。

差评君听说,在今年东京奥运会的国际广播中心,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

两个毫不认识的记者走在路上,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会突然走上前来。

“ 你好,可以跟你交个朋友吗?”

“ 咋了兄弟,要不咱碰一下?”

“ 行啊,那咱今天就好好碰一下子!”

别误会,这并不是俩东北人在掐架,俩人会从胸前或是背包带上各自取下一个小徽章,“ 啪嗒 ” 一碰,他们就是朋友了。

这,是奥运会最新的,也是最酷的交流方式。

每个拿到这个小徽章的人,第一句都会说 “ 哇,这玩意儿真的是太酷了!”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无数的记者正排队领这个来自中国的小玩意儿,队伍长到望不到头,网红店排队的架势也不过如此。

在奥运会上,主办方、参赛代表队、各相关机构还有赞助商都会推出自己的奥运徽章,人们管这些东西叫做 Pin 。

这些徽章大多好看又有创意,所以就会有人像集邮一样收集奥运 Pin,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徽章,他们经常还会 “ 交换 Pin ”,用徽章换徽章,换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各取所需。

最早的奥运 Pin 距今有 120 年,一路走来,Pin 已经成为了奥运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因为它给除运动员以外的人,带来了更多的参与感,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奥运会之中。

曾经,把帽子上别满奥运 Pin,是他们将自己与奥运建立联系的方式。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现在,由于新冠疫情的防控问题,这届东京奥运会的 Pin 文化遇冷,观众无法入场,这意味着很多 Pin 玩家无法参与,而为了避免聚集,每届都会有的 Pin 交易场地今年也没有。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说,Pin 爱好者失去了4年一次的宝贵机会。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纽约时报甚至还专门做了个专题,用来写 Pin 文化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前景非常不乐观。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而在几天前,一个新物种出现了,就是差评君开头说的媒体记者们无论排多长的队也要领的 Pin,名字叫 Alibaba Cloud Pin( 阿里巴巴奥运云徽章 )。

这个小玩意儿在东京被疯传,由于每天的供应量有限,那些排队比较早,先拿到 Cloud Pin 的记者们,直接就在 Twitter 来了个凡尔赛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另外一些,把它戴上了奥运的开幕式。

不愧是记者,这构图有两下子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还有一个记者,直接当场给 Cloud Pin 封了神

“ Cloud Pin 可能是东京奥运会最酷的赠品了! ”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除了这些素人记者,海外一些大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被 “ 数字化了 ” 的云徽章,美通社、雅虎财经、Engadget 都有报道,Engadget 还做了个开箱视频。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还有媒体在报道中说:“ 云徽章标志着一场不同寻常的奥运,如果它最后变成了收藏家的藏品,我们一点都不会意外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Cloud Pin 的消息,还被传到了国内,不少人吵着很想试试。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而一向爱凑科技圈热闹的差评君,也是看得眼馋到不行,联系到了阿里巴巴做 Cloud Pin 的项目负责人张浩。

Cloud Pin 太火爆了,两次约电他他都在忙,最后终于通上了电话。

他告诉我:“ 在 IBC 场馆里,无论记者、保洁、安保还是厨子,都想要一个 Cloud Pin ”

我一听,好家伙,这真的假的啊?合着这是 “ 不想当厨师的保洁不是好记者? ”

“ 不是我跟你吹,这是真事儿。我们本来只发放给媒体记者的,但是场馆里有个厨子趁我们太忙冒领了一个,然后急匆匆的就跑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场馆里的厨师,快到中午 11 点了,他急着回去做菜 ”

另外他还告诉我,Cloud Pin 是在固定时间段限量开始发放,所以很多记者会提前 1 个小时来开始排队,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记者,每次都是当天发放完了才过来,因为那个记者的工作时间刚好是他们开始发放的时间。

这个记者连着来了三天都没领到,表示想按照 Pin 交换的方式,用身上全部的几十枚传统 Pin 去换一个 Clud Pin,最后工作人员看他实在太坚持了,就破例送了他一个。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从这些事你就能看出,这个小玩意儿到底有多火。

听到这里,作为科技圈白嫖王的差评君,当场就厚着老脸问 “ 你能不能给我整两个让我摸一摸? ”

你别说,这玩意儿还真的有点小酷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里面的徽章图案是可以自己换的,并且可以显示自己的名字,我设的是 “ XPIN ”。

这东西比我想象中的薄很多,大概 10mm 的样子,而且也比想象中的轻,佩戴方式也非常人性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单纯的磁吸佩戴板,用磁力夹住衣物并吸住 Cloud Pin 。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另一种呢,就是用带别针的磁吸佩戴板,以便戴在那些没那么容易单纯靠磁力吸住的载体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戴在身上这张照片和之前拿在手上的照片的区别,是不是觉得有些暗?

考虑到功耗问题,这个 Cloud Pin 用了一块半反半透屏,平时自动关闭背光,环境光越强会看得越清晰,杭州这几天在刮台风光线有些差,所以看着多少有点暗。

而这个东西最核心的玩法,就是两个徽章轻轻一碰,就能交换各自的社交账号信息,跟对方交个朋友,每交 5 个新朋友,就可以解锁一个新的徽章图案,这些图案的设计都源自东京奥运会的热门体育项目。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这既在避免肢体接触的情况下完成了 “ Pin 交换 ” 的奥运传统文化,也在避免接触的情况下取代了 “ 互换名片 ” 的过程。

差评君真的很想好好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碰碰社交的功能,可惜由于不在东京现场,体验不到人山人海偶遇互碰奇妙感觉,只能自己拿两个手机绑定两个 Cloud Pin 再自己跟自己交朋友,上演一出左右互搏……

不过,还是可以给大家看看碰碰交友成功之后的动效的,给人一种成就感满满的感觉~

其实这个小东西,功能还是挺简单的,名片展示、计步、碰一碰交友,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我所联系的阿里巴巴 Cloud Pin 设计师汪澈告诉我,这小东西其实内有千秋。

作为一个 “ 徽章 ”,它必须尽可能的小巧轻便,这玩意儿只有 10mm 的厚度,不到 20g 的重量,但是为了功能,要塞进主控、蓝牙、NFC、振动马达、屏幕、电池等各种各样的元器件。

光是为了这个,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元件堆叠摆放上,并且特意用了无螺丝无卡扣的装配工艺,甚至连壳料的选择都很考究。

而在软体层面,Cloud Pin 是依托于阿里云的阿里巴巴物联网平台的,所有数据都是上云的,保证安全可靠并且满足国际上不同国家的数据合规要求。

人们在用 Pin 相互碰一碰的时候,NFC 其实只是交换了唯一识别码,其他数据传输都是在云上完成的,所以碰一碰交友才能只需碰一下就能交换双方的社交网络信息。

除此之外,他还跟我讲了他们在做 Cloud Pin 时候遇到的窘境。

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东京 2020 奥运会,同时也是新冠病毒在 2020 的大流行时期。

由于新冠疫情,电子产品产业的上下游都不景气,相信大家那时经常能看到某某汽车巨头因为芯片短缺而不得不减产的新闻,当时全世界可以用 “ 缺芯少屏 ” 来形容。

而 Cloud Pin 的很多元件都处于缺货状态,尤其是那块半反半透的屏幕,阿里的人在供应商那里连几十块这种极小的货量都会收,甚至还让供应商帮忙问以前的客户有没有用剩的,如果有剩的,阿里想买过来用。

“ 真的就差没跪下了!哈哈哈。” 他是跟差评君这么形容的。

我问他你们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东西,为的是什么?

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提气。

他说,阿里巴巴是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今年也致力于把这届奥运会打造成历史上最具有数字化特色的奥运会。每个看奥运会的人,每个在奥运会做采编工作的媒体工作者,其实都在默默的使用着阿里云的技术,不过由于阿里做的是云上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并不会给人非常直观的参与感。

但,好的技术,是有必要让人们可触及的去感受的,Cloud Pin 的每一项功能,都是依托于阿里云的,可以让每个人都更近更直观的触及到数字化云服务的魅力。

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们,并不会觉得特别兴奋,这有 “ 不在现场,无法感受到氛围 ” 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内的数字化程度太高了,大家对这种科技小玩意儿会有一些麻木。

与国内的高度数字化不同,很多海外国家的数字化程度比我们弱很多,他们的生活中少有数字化的应用,当我们扫码支付甚至人脸支付的时候,有些发达国家还在用着实体信用卡。

甚至对于一些小国来讲,Cloud Pin 这种东西,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像魔法一样的物件。

看这老外多兴奋 ▼

在差评君看来,Cloud Pin 在东京奥运上的爆火,某种意义上是一种 “ 科技创造力 ” 的对外输出,他们或许有跟我们相同的技术能力,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充满巧思的创造力。

而这个由中国互联网大厂做出来的中国智造小小徽章,让世界各国的媒体都认识到了中国智造的蓬勃创造力。

Cloud Pin 还有点像一次有趣的技术上的社会群体实验,他是数字化转型对人们生活体验提高的一个缩影。

在这次奥运上来看,它似乎只是一个小玩物,但如果你跳脱出来看,一个小巧轻便、低功耗,还能互动社交、全面上云的科技小硬件,其实还有更多想象力。

我们可不可以用它来打造一个安全方便高效的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我们可不可以用它来打造一套数据交流快速敏捷的工业物联体系?我们可不可以用它来打造一套可靠的智能楼宇控制体系?甚至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应用于畜牧业,让每只小猪小羊都带上有特殊功能的 Pin 来防止瘟疫并提高产量?

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安全、亿级的数据额连接容量、全球化部署、低功耗等特性,这些在未来都是可能的。

这就是数字化的魅力,Cloud Pin 完全变革了传统的奥运 Pin,才得以让大家在疫情下维持住 “ 交换 Pin ” 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社交传统。

人们总是说科技在让人们变得机械和冷漠。

其实,科技是能带来温暖的。

疫情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社交限制,是对人类社交天性的一种压制,人们不愿意去交流,不敢去交流。但社交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的天性,是人们交流情感的一部分。

这时候,Cloud Pin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纽带,他凭借数字化上云的方式,用科技让人们不再畏惧疫情,开心的重新连接在一起。无论延续 Pin 文化也好,还是 Cloud Pin 的碰一碰交友方式也好,都给那些奥运的参与者带来了满满的仪式感,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通过仪式感来传递的。

在这届奥运会上,数字化上云的技术,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炎热的日本夏季,阿里云开发了一套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以及阳光照射强度的系统,用来防止工作人员中暑。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比如由于疫情,观众没有办法到场助威,但阿里做了一个线上加油活动,收集了 5000 万中国人的加油声送到东京奥运会的会场。

比如在奥运国际广播中心,有一块实时的数据大屏,实时记录着带着 Cloud Pin 的记者们交了多少次朋友、奔波着走了多少步。

要不是这个中国的科技小玩意儿 东京奥运会记者要憋坏了

不只是运动员的努力该被记住,这些新闻记者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每天都在奔波,他们的努力,也应该被展现出来,也值得被记录。

这些小而温暖的数字化应用,就是科技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直观体现。

在全局上来看,数字化应用还会给人们带来更高的效率以及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次的奥运会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了 OBS 云,OBS 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采编方式,它将提供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实时远程制作,无论导播还是编辑,都可以直接在云端进行工作,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报道制作的复杂性,让媒体从业人员释放出更多的精力去用在记录和创造好的内容上去,做出更新更有创意的报道。

此外,还有云上发布会、云上奥运官网、英特尔 3D 运动员上云等一系列技术服务。

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感谢中国技术,称:“ 因为阿里巴巴的云技术,今年将是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 ”

我想,这或许只是刚刚开始,有 120 多年历史的奥运会,正在因数字化而变得年轻并迸发出新的活力。

不止是奥运会,差评君相信,在未来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中,我们将有新的、温暖的体验生活和世界的方式。

就像 Cloud Pin 的发起人张浩所说的那样:Technology brings us together.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3722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31日 08:47
下一篇 2021年7月31日 08: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