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车联网(一)

文/陈建南

2012年,我当时正在做一个安卓手机和智能电视机之间的同屏镜像软件,做的也差不多了,于是想卖给一个前盛大投资总监,以图改善下生活。

后来他提议我们一起做一个应用于手机和汽车车载设备之间的同屏软件或者整合起来的车载设备,功能是这样的:手机通过USB线或无线连接到安卓系统的车载设备,同屏软件将安卓手机上的画面同步到车载设备,然后用户通过车载设备的触摸屏操作手机,这个只需要在我们原来的软件上稍作修改即可。他说这个绝对有搞头。

是不是有点眼熟?不过我当时对汽车行业不太了解,另外还存在安卓本身的音频机制以及root的问题,导致最后的使用方式略复杂,当时还有个叫mirrorlink的技术,原理差不多,当时只见到了效果不算好的功能演示,所以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今年看到苹果和谷歌推出的车联网方案,实在没什么惊喜,从长远看,应该是过渡方案,不过从过渡的角度来看,这两家的实现方式和我们以前的比又略显复杂,我简单分析下他们可能的实现方案,车载设备为A,手机为B。

1,B系统在显示层实现对第二块屏幕A的显示支持,通过USB线或无线将显示数据传输到A,整个系统和app为第二块屏幕另外设计一套界面,A只是作为一个显示器。

2,A系统本身有一套对应B的界面和app轻客户端,B将计算好的数据通过USB线或无线传输给A,类似云计算那种原理。

不管是哪种方案,都需要整个产业链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成本,尤其是第一种,要修改系统显示框架以支持各种分辨率的第二块屏幕,还要把渲染出的图像编码压缩以通过带宽不算大的数据通道,这种方式会大量消耗手机的计算资源和电能,这种方案的主要工作在系统提供方。

第二种方案的主要工作在第三方app厂商,这种方案对app厂商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厂商需要开发一个车载版轻客户端,然后手机客户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这要求投入较多的资源,还可能会影响在主要市场的表现,如果是大厂商那没压力,但如果是小厂商或者是创业公司,他们可能会好好权衡一下。

如果只是将手机屏幕同步到车载设备,那事情就简单多了,苹果有airplay,谷歌有miracast,这两个东西的技术稍加修改就可使用,一切都是现成的,整个产业链都会很轻松,现在主流品牌中高端的手机屏幕分辨率都在720p以上,再加上人眼和车载设备屏幕之间的距离,手机画面在15寸以下的车载屏幕上显示也不存在模糊的问题,那两种技术在无线情况下的延迟已经做到很低,在100ms以内,如果是通过USB线传输,那么将会是超低延迟。

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车载设备的这种特殊场景,这种场景对与驾驶安全正相关的注意力要求尤其高,用户在行驶过程中与车载设备的关系会是低接触和低关注,不可能像手机或PC与用户的关系那样。

手机界面的形式产生于手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现在的手机界面是专为手机设计的,用户在使用手机时,融入性和进入度较高,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也可以说手机是人体的延伸,但用户在行驶中,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手机界面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操作时间,层级过多,不够简单,所以手机界面的形式不适合车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车载设备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助手,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所以简单的把手机画面同步到车载设备也是不合适的。

那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手机系统设计一套适合车载设备的界面,在检测到手机和车载设备连接后,手机即切换到相应的界面,然后再把手机画面同步到车载设备,这种方式可以减轻整个产业链的工作量和成本负担。

把手机作为主机也应该是车厂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智能车载设备涉及到车的安全问题,第三方的系统或app在车厂看来,不是他们自己开发的,他们自己也掌控不了,安全性有待验证。从商业层面看,车厂没道理把自己的市场白白送给别人,也没道理让别人搭免费的顺风车,另外现在用户对车联网的刚需点较少,还需要时间挖掘,所以实现车载设备联网智能也不是那么的急迫,用手机做主机先凑合着用。

不过时代是发展的,车载设备联网和智能是趋势。现在车载设备后装市场比较火热,虽然现阶段以低端wince设备为主,但是安卓车载设备的份额在扩大,安卓车载设备也就比安卓平板略复杂,深圳那边安卓平板的产业链都是现成的,稍加调整即可投入到车载设备生产中去。以后安卓会占有车载设备至少六成的份额,车载设备的智能化早就开始了,倒是联网显得滞后,至于过渡时间会是多久,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6198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0:59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0: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