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丰田很忧伤—— 纯电动汽车没你想地那么美

上月,先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抛售特斯拉股份,套现约7.8亿美元。两天后,日本媒体就报道称,丰田汽车已经出售所持特斯拉汽车公司的部分股份。

而两大跨国汽车巨头同时抛售特斯拉股份引起媒体纷纷猜测,究竟是特斯拉的产品,技术引起了巨头质疑,还是戴姆勒,丰田对未来汽车动力的战略发生了转变?

奔驰丰田很忧伤—— 纯电动汽车没你想地那么美

4年前,丰田,奔驰雪中送炭

时间回到4年前,特斯拉彼时远没有现在这样受到市场和华尔街的宠爱,正是此时,戴姆勒和丰田先后给其投入了5000万美元资金。此外,戴姆勒还在旗下的Smart微型电动车上使用了特斯拉的电池,2014年发售的奔驰B级电动车也搭载了特斯拉的传动系统。而丰田方面,不仅给了特斯拉一笔1亿美元的合同,把新款RAV4 EV交由特斯拉生产,最后还将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以4200万美元低价卖给了特斯拉。

抛售带来超10倍的资本回报

可以说,丰田和奔驰帮助特斯拉走过了最难的阶段。当然,近期对特斯拉股票的抛售也给了两大巨头不菲的收入。据资料显示,丰田抛售股票当天特斯拉股价为235美元,如果出售1%的股票,即可获利9800万美元。而奔驰方面直接宣布从抛售的股票中获利7.8亿美元。可以说,4年前的投资带来了超10倍的回报率。

超高的投资回报为何没能留住巨头们对特斯拉的持续看好呢?

戴姆勒的电动汽车战略或已明朗

还是4年前,戴姆勒与比亚迪共同出资30亿在深圳成立了腾势电动车。而那次合作双方完全平等:比亚迪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戴姆勒则出汽车设计制作的技术。近期,双方合资公司的第一款产品腾势电动车已经率先在上海上市。由此看来,4年发展,或许使得戴姆勒认为,比亚迪更符合自己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发展的战略。

奔驰丰田很忧伤—— 纯电动汽车没你想地那么美

比亚迪有新能源动力的核心技术

按业界的说法,特斯拉本身并没有电池方面技术的积累,造车也是个新手,其成功之处仅仅是电池管理系统。而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方面有着十几年的研发积累

以电池为例,特斯拉所用的钴酸锂电池技术来源于日本松下,虽然能量密度较大,但存在缺点也比较明显,稳定性差,在摄氏180度便会分解释放氧气。而比亚迪所用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容量相对低,但在稳定性上更好,摄氏600度依然结构稳定,不会释放氧气,寿命也更长,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安全可靠。此外,也有消息称,在两年内,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将有重大突破,电池容量密度上的短板将被弥补。如果这种电池的一大面积推广,实用性,可靠性完全可以秒杀特斯拉。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受到市场认可

除了在核心技术上积累已深,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也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在个人市场上,2014年的前9个月,比亚迪旗下插电混动车秦销量近9500台,未交付订单超过8500台,仅上海一地订销量就超过4000,稳居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

在公共领域,旗下K9纯电大巴和e6纯电出租车已在国内多个主要城市上路。

在海外市场,K9纯电大巴在英国,荷兰,美国等欧美国家和地区广受好评。据比亚迪提供的数据显示,K92014年全年订单数已达5000辆。其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了当地消费者和相关机构的认可。

或许,正是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的积累与市场的认可才使得戴姆勒在4年后下定决心押宝比亚迪。

丰田大力发展混动,未来看向燃料电池

早在2013年10月,丰田汽车董事长内山田武就曾说过“丰田之所以没有推出重要的纯电动汽车,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该市场有太大潜力。”

与纯电车市场相比,丰田在混动领域几乎无人能及。根据网络上的相关数据显示,丰田至今已经销售量超过700万辆混合动力车。在北美,旗下的普锐斯混动版既得到市场认可,销量惊人,也得到主流媒体的好评,截至到2013年底,总销量达到了316多万辆。此外,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也以混动见长。而反观其他整车大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拿不出一款车型可与之匹敌,丰田在混动领域的霸主地位可见一斑。

话又说回来,为何丰田会认为电池纯电汽车市场没有太大潜力呢?

奔驰丰田很忧伤—— 纯电动汽车没你想地那么美

从整车厂角度来看,电池纯电技术没有太大吸引力,无法形成太高的技术壁垒,说直白点,整套电池纯电技术的核心还是电池技术,而这一领域又不是整车厂需要关注的,而特斯拉以电池管理系统为壁垒的作用有限,而充电技术,是连特斯拉都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也阻碍了电池纯电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就不一样了,它几乎是一样全新的技术,需要整车厂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来研发。同时它也具备了很多电池纯电车的优点,经济性好,环保。很多支持者认为它将是近乎完美的汽车动力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丰田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到了进入市场的阶段,年初丰田既向外界透露将在2015年量产燃料电池车型FCV。动力系统方面,FCV只需3分钟就可以完成燃料补给,续航里程达到482公里,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过特斯拉的Model S。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6261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2:34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2: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