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家公司会站出来承认自己正经营一项垄断的业务,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暗自)期待自己的业务能在所在领域形成垄断(包括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传统行业的垄断意味着规模效应,互联网的竞争里垄断意味着圈住尽可能多的用户。
运动相机GoPro上周四上市,发行价24美金,目前是35.76美金,最高40.47美金;一度把30亿美金的IPO估值生生推到40亿。
运动相机起源于极限运动的拍摄需求。欧美两地极限运动普及,于是相机们开始慢慢集成固定、防抖、防水和通信手段,GoPro这样的形态就开始被人们认知并且在特定的圈子里消费。在这中间,有宝丽来、柯达这样的传统大厂,以及VIEVU、Contour这样的小厂。
总体来说,跟GoPro相比,大厂在细分领域发力不足,而小厂下手太慢。
从2010到2013这段时间内,GoPro的资本流转异常迅速。2010年9月融资20.5W美刀,2011年5月融资8800万美刀,2012年9月2亿美刀。这种规模的扩张速度,基本上不可能是纯产品层面的扩张。GoPro把大部分的钱烧在了品牌营销和运营上。
这点在GoPro月中递交的S-1文件中可以获得印证:2013年公司营收9.85亿美金(12年5.26亿,11年2.34亿)。对应地2013年,GoPro出货量384万台(2012年231万台,2011年114万台)。
2013年,Dougherty&Co分析师Charliev Anderson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GoPro可能是iPad/iPod之后少有的占有非常强势份额的消费类电子。”Anderson估计GoPro在运动相机中的份额已经超过90%。
不少同业者给出的估计相对保守,但基本在1/2到3/4以上。
另外,目前YouTube上,GoPro频道的订阅用户将近200万。
回溯一下GoPro的逻辑,第一是早,早期以品质尚可的产品切入市场;第二是快,强势的资本运作占领绝对优势,之后就有了规模效益。引用国内某知名飞行器公司CEO的一句话,那么大致就是:
当(我的)份额足够大,又做到足够便宜,技术又比同类公司更好,那第二名的产品基本上就没得做了。
按照GoPro今天的份额和规模,在运动相机拍摄上,可以说GoPro已经不是在运营一个产品,其规模之上已经出现媒体优势,他们一定程度上在运营极限运动拍摄本身。
当然,几百万的出货放在整体的消电和全球的背景里还是很小的。国内也有团队在尝试进入这个领域,但GoPro之后什么样的团队有机会翻盘?就垂直领域而言,GoPro的份额会一直稳健,单一产品导向的团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运动相机拍摄上,后来者需要强力的运营来拓宽整体的受众。
相关:
GoPro的成功全靠用户体验,和相机无关
GoPro成功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0%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6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