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如今,医疗行业的发展用火热来概括毫不为过,但医疗的核心人物——医生的声音却很难听到,据雷锋网了解,很多移动医疗产品,其用户——医生的留存率、活跃率很低,那么,这时听听这位医生的感想或许大有裨益。本文转载自大健康产业情报,公众号:idjkang。
王文林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作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他负责一种较为罕见的病症手术——胸廓畸形手术。通常情况下,一家医院一年也就接收四五例这样的病人,而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王文林一年能获得数十例胸廓畸形手术患者。
据他介绍,去年,他的科室一共完成了300多台胸廓畸形手术,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胸廓畸形手术中心。
作为一个体验过好大夫在线、新浪爱问医生等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资深用户”,王文林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以下内容根据王文林口述整理而成:
在体制内,医生的个人收入一直受到种种限制。几乎每个医生都会有过走出体制的冲动。怎么“走出去”呢?我了解大概有两种形式:要么完全脱离体制单干,要么在现有状态下,尝试兼职,比如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做轻问诊。
如果医生有增加收入的愿望,那么这时候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定价就很关键了,会直接影响医生的选择。
我自己经常会使用互联网问诊平台,个人的理解是:问诊费用的定价会影响医生的积极性。一开始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医生可能对收费不在乎,但是随着病人的增多,医生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提问,肯定还是希望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如果医生的收入与付出的劳动不相称,互联网医疗产品无法收取合理的费用,就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营,更无法做到赢利。产品不赢利,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医疗服务的价格问题,是影响当前这个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我比较常用的两个医疗平台是好大夫在线和新浪爱问医生。在好大夫,在线问诊和电话咨询都会有一定收益,但定价偏低。如果医生自己定价高了,系统会自动提示。我曾经尝试抬高收费价格,几百块钱一次,很快就没有患者愿意问诊了。所以我的感觉是,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收费一般不能真正反映医生的价值。
当然,互联网挂号有所不同,通常患者对于在线挂号的付费意愿会更强烈,因为可以选择科室和医生。而问诊的随机性比较强,患者不一定能问到自己想要问的医生,所以不一定愿意出高价。
新浪爱问医生也是我密切关注的一个平台。因为我的一个手术项目是胸廓畸形,比较冷僻的一个病症,患者很少。以前我曾经尝试通过自己开公众号来推广,效果虽然也是有的,但离我想象中的效果还是有差距。因为微信、朋友圈还是相对封闭的一个系统,公众号的传播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粉丝量和关注度。
相比之下,新浪微博比微信更为开放,流量也更可观。我通过新浪爱问医生做了不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取了7万多粉丝,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可观的数据——不通过八卦噱头,完全通过科普一种病症的文章来吸引粉丝,逐渐树立个人品牌。更重要的是,最终这个平台一年给我带来了几十个患者。
要知道,胸廓畸形手术是极少有医生会做的,很多三甲医院的胸外科在这块手术上都是空白,一年最多三五例病人,像我们这样大批量做的非常少。所以一年带来几十例病人,是非常可观的数据。
虽然从互联网医疗平台尝到了不少甜头,但这个行业确实有一些我认为不健康的地方。
过去一年多,移动医疗发展很猛,创业者、从业者都非常疯狂,而且很喜欢一窝蜂去做一件事,跟风现象非常严重,心很浮,比如去年大家都开始把目光投向线下实体(医院或者诊所)。想法是好的,但会有很多困难。要开实体医院,自己投资是不现实的,动辄十多亿、几十亿,一般公司没这个实力。
所以大多会选择跟医院合作,但又有一个问题:三甲医院是不屑于跟你合作的,以什么形式合作?怎么走账?这些问题都是不好解决的。那还剩下的选择就是民营医院,但民营医院口碑太差了。因此,怎么找到医院的需求、探索出好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互联网医疗要进攻线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杏树林突破80万用户后,CTO王哲如何用技术驱动移动医疗远航?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6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