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伦敦市场规模最大的一起科技公司IPO,Deliveroo上市的失败可能会影响英国吸引其他高增长公司前来上市的前景,尤其考虑到伦敦还面临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其他交易所的激烈竞争。
有消息人士表示:“我真的希望,这不会导致伦敦的IPO市场关闭。这是巨大的风险。”他同时提到了Funding Circle在2018年糟糕的IPO带来的长期后遗症。
Deliveroo的多名顾问、银行家和投资方很快将开盘的暴跌归咎于卖空者。一名直接参与该公司IPO的人士表示:“在IPO银团外银行的帮助下,今天上午至少有3家对冲基金非常积极地做空。开盘后的走势非常猛烈。”
然而,另一些人则对Deliveroo的路演提出质疑,并表示该公司的定价过高。尤其是,该公司的两级股权结构遭到英国多名大型基金经理的反对。
在此次IPO中,Deliveroo的顾问方从该公司获得了4900万英镑的费用收入,Deliveroo的售股股东也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关于支持Deliveroo此次IPO的三家“基石投资者”,顾问方拒绝透露具体信息。这让市场上的买家感到不安。
知情人士称,这些“基石投资者”据说来自英国以外,其中一家在Deliveroo的IPO之前,已经通过非公开市场投资成为Deliveroo的股东。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从头到尾,我们得到的说法都是,机构账簿已经覆盖了4到5倍,但现在这个数字非常值得怀疑。”
此次路演还遭遇了更大的麻烦,原因是两级股权结构让Deliveroo的CEO许子祥获得了过大的投票权,同时也意味着Deliveroo无法加入富时100指数,因此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不会对其进行配置。这引发了英国多名大型基金经理的愤怒。
一名科技行业投资者表示:“如果许子祥不坚持两级股权结构,很多事情本来可以避免。这在伦敦造成了很大的反弹。”
与此同时,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升,投资者轮动至其他行业股票,在Deliveroo的IPO之际,市场对热门科技股的需求大幅减退。Deliveroo的外卖同行DoorDash和Delivery Hero过去一个月股价均表现疲软。
此外,尽管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Deliveroo创纪录的严重亏损也令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许多投资者认为,无法确定在疫情结束后该公司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而零工经济监管成本的上升也是一大隐忧。
不过,伦敦的上市规则意味着,即便银行家在本周早些时候将发行价控制在目标区间的底部,这个价格依然过高,而他们无法在不彻底取消IPO的情况下进一步调低Deliveroo的IPO发行价。
对Deliveroo来说,取消上市的选择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去年,Deliveroo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亏损了2.24亿英镑。一年前,该公司还向监管机构发出提示,公司已经濒临破产。尽管首日股价大跌,该公司仍然完成了15亿英镑的融资,从而可以继续与Uber和Just East Takeaway.com等对手竞争。
英国投资机构CCLA首席投资官詹姆斯·贝文(James Bevan)则指责了Deliveroo的上市时机。他指出,当前的交易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基金经理通常不愿意在季度末之前去进行新的建仓。
他说:“几乎没有人有兴趣购买这些股票。”到目前为止,Deliveroo的股票换手只有5000万股。他还指出,尚未买入Deliveroo的机构投资者很少会想要在3月的最后一天购买一只波动性可能较大的股票,因为这一天恰逢他们需要完成季度业绩报告。“在季度末,机构投资者缺乏建仓的热情。机构知道,这样的股票存在下跌风险,因此通常不愿意进行新的建仓。”
无论Deliveroo的糟糕表现是什么原因,以及该公司的长期前景如何,已有多名科技行业投资者私下表达了对这笔交易的失望之情。
他们指责,基金经理在劳动者待遇等道德问题上装腔作势,其目的是对英国监管部门放宽两级股权结构的决定展开攻击。他们还暗示,更多的英国创业者可能会效仿英国本土互联网公司Cazoo的做法。该公司本周同意,通过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纽约上市。
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目前正希望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前往伦敦上市,并称赞Deliveroo是“真正的英国成功故事”。在Deliveroo上市之后,他被迫否认,对该公司的股价表现感到尴尬。
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股价总是有涨有跌。”此外他还提到,Facebook在2012年上市之初也经历了坎坷,但最终仍然取得了成功。
乐观主义者也指出,另一家外卖公司Ocado在2010年的IPO之初步履蹒跚,但随后股价上涨了超过10倍。
科技行业投资者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的CEO马克·特鲁兹茨(Mark Tluszcz)表示:“创业者不会被吓到而不愿在伦敦上市。Deliveroo的问题只是在于定价过高。”
访问: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8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