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大法学院将积极回应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法律制度的挑战

雷锋网5月2日消息  今日,人民日报在《改革课程体系 推动迭代升级》一文中提到,人大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上将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并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律制度的挑战。此举也可视为国家正进一步正视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人民日报:人大法学院将积极回应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法律制度的挑战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

在文章中,人大法学院院长王轶表示,当前法学教育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法学教育回应前沿实践的能力不足;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未能实现双向融合等等。

基于此,人大法学院将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推动法学教育迭代升级,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以跨学科创新团队与工作坊等为基础,系统开展前沿科技与法律的交叉研究,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律制度的挑战。

事实上,如雷锋网此前报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再谈区块链”分论坛上,前央行司长盛松成、迅雷集团CEO 陈磊等各嘉宾在参与“区块链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一议题的讨论时,都纷纷选择了法律法规这一选项。

其中,陈磊就表示,对一个企业来说,阻碍区块链发展的不是技术也不是用户,而是法律法规。有了清晰的法律界定,这些企业将更容易自处。而三星SDS首席执行官洪元杓也认为,只要进入货币支付领域,法律监管就是一个问题。法律法规从技术层面来讲,可以实现更多的区块链商业层级的应用,并基于区块链应用来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

下附人民日报《改革课程体系 推动迭代升级》全文:

一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培养项目,产出立足重大现实问题的教学素材,搭建科研与教学的畅通转化平台,通过法学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二元融合,深化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法学教育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法学教育回应前沿实践的能力不足;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未能实现双向融合;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法学专业教育缺乏多维支撑。”人大法学院院长王轶说。 

在对法学教育问诊把脉的基础上,人大法学院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推动法学教育迭代升级,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以跨学科创新团队与工作坊等为基础,系统开展前沿科技与法律的交叉研究,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律制度的挑战。实现法学研究与教学从“照着讲”到“接着讲”, 融入中国元素,发出中国声音。 

“人大法学院设立知识产权学院、亚太法学院等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建立43个法学实践教育基地。”人大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介绍。 

“扎根中国才能形成法治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王轶表示,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是对中国特色法学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总结,既充分吸收了全球法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又立足国情总结中国法学教育的本土经验;既关注关乎人类命运和发展的重大前沿法治问题,又关注中国当下社会急需解决的和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法治问题。 

在改革中,人大法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理念的中国化,坚持马克思主义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注重人格品德教育,融通通识教育与人格教育,建立课堂教学、职业体验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培育德法兼修的新型法治人才。 

通过不懈努力,人大法学院在法学教育领域取得丰硕成果。31位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学院与哈佛大学法学院等50余所知名法学院建立学生交换项目。建立全球顶尖院际联盟——“日内瓦—哈佛—人大—悉尼”法学院联盟,成为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反腐败学术联盟等机构成员。 

“对于人大法学院来讲,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光荣事业,我们将不忘初心,不负重托,砥砺前行,致力开创法学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王轶说。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8310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6:25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6: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