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向外持续不断发射强监管信号。
5月22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司的第三方机构罚单已逾30张,超25家支付公司“踩雷”。
在我国金融环境整体遭遇强监管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作为新金融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风险高发点之一,相关动态自然也饱受关注。
4200万元的“天价罚单”
就在近日,央行通告了一起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天价罚单”,严惩对象为深圳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公司”),罚单总额为4200万余元。
据相关公告显示,经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查实,智付公司涉及为非法互联网平台提供资金清算、支付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为境外多家非法黄金、炒汇类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服务,通过虚构货物贸易,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
-
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未能发现数家商户私自将支付接口转交给现货交易等非法互联网平台使用,客观上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
-
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未持续识别特约商户身份、违规为商户提供T+0结算服务、违规设置商户结算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
最终,智付公司为其违法违规行为遭罚没收4200万余元。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此之前,今年以来央行系统面向机构和个人的合计总罚金不超过400万元,单个机构罚单金额一般在20万元左右。与此相比,智付公司的“4200万元”实属“天价罚单”。
同一层面上,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的罚单为109张,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34张。仅去年这一年,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就累积了两张罚单。其一是去年上半年,支付宝因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被罚3万元;其二是去年11月,支付宝因跨境外汇支付服务经营范围问题、跨境外汇支付服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问题,遭罚款60万元。今年4月,支付宝又因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三方面违规合计被罚18万元。
强监管条文纷纷出台、申牌通道变窄、备付金水涨船高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央行及当局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呈持续趋严态势。在此大环境下,一系列重磅条文规定纷纷出台:
-
如2015年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只能是中国支付体系的补充;
-
2016年央行针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治,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将支付机构进行分类;
-
去年12月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将条码支付按技术特征分级,针对安全级别不同规定对应的支付限额。
另一方面,支付牌照也是央行系统管制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手段之一。自201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央行总计已发出271张支付牌照。在2015年8月,央行注销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一项数据统计,截至目前被央行注销的牌照增加到28张,其中仅2017年就有19张牌照遭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监管环境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缴存央行客户备付金也在水涨船高(注:“客户备付金”是非银行支付机构预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根据央行5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支付机构缴存央行客户备付金近5000亿元,环比增长58%。这是继今年前三个月规模分别达到1237.57亿元、2202.35亿元和3157.52亿元后,连续第四个月突破又一个千亿关口。甚而有相关人士表示,备付金全面上交将是大势所趋。
支付机构该如何应对强监管“狙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表示,在竞争和监管双重挤压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已经成为红海,这迫使企业需要运用新技术、挖掘新市场和提高服务来进行战略优化。
正如日前嘉银新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显示,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正逐渐进入存量洗牌期,随着支付直接利润空间紧缩,各家机构亟需转变盈利模式以谋求生存。
那么,大的支付机构上缴备付金后还能通过其他消费场景赢得利润空间,小型支付机构又该如何应对“强监管”带来的“狙击”?李虹含表示,虽然在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挤压效应下,其他企业很难找到发展空间,但针对某个行业细分领域的支付需求还有精细化和多样化的空间,比如旅游、教育、医疗等特殊行业。第二梯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深耕垂直行业、积累行业数据和业绩品牌,巩固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拓展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
而就整体行业而言,支付作为金融的基础服务,天生具有切入其他金融场景的优势。在李虹含看来,支付交易所积累的数据,具有真实、高频和高质量的特点,可以作为金融交易数据的必要补充,从而丰富数据维度,提供精准营销、客户管理、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推广等增值服务。而这也正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即便监管红利慢慢消退,监管环境越发严厉,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依然可以从中求变,利用支付数据发展多元金融服务。
结语
自1999年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以来,第三方支付已在我国走过将近20年的历史。和诸多行业,如P2P、互联网金融一样,该行业也前后历经了野蛮生长、高速发展、受监管制约、进一步规范等过程。
总的来看,不管是开“罚单”也好,还是管制申牌数量,抑或上缴备付金,都是支付行业走向规范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部分不合规的机构被淘汰,或部分小型支付机构面临转型危机,但整体上都将持续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8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