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腾讯云金融业务支撑平台,四位一体聚焦底层架构自主可控

3月12日,腾讯云发布全新升级的金融业务支撑平台。平台集中整合腾讯云在云计算架构、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能力,解决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问题,助力构建覆盖核心架构及主要应用场景的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提升行业数字化技术安全应用水平。 

换句话说,该金融平台从底层架构解决金融行业的「自主可控」问题。那么何谓自主可控?自主可控对金融业务而言有多重要?

国家级重要战略

雷锋网了解,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在金融行业,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相继发布关于自主可控的指导性文件,组织自主可控金融科技试点工作。

2014年,中国银监会下发的第39号文拉开了国内自主可控技术大方向的序幕,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后,银行业每年都会规划自主可控方面的技术进展。2018年,央行牵头,联合国家各部委下发了《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的通知》,详细且清晰地体现了自主可控方面的技术和场景。

从宏观角度讲,自主可控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确保安全;二是增强技术的掌控能力。

从安全角度看,国家希望通过自主可控战略避免恶意后门、漏洞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系统安全相关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系统,掌握潜在风险点。 

在技术掌控层面,国家希望建造国产化的、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技术,拥有技术的替代能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避免被某一种技术绑定。

从金融机构自身的微观角度,自主可控也是一个重大议题。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机构可以确定自身技术发展路线,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随时调整技术需求和架构需求。

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传统金融IT系统中采用了一些比较传统的封闭式架构,金融机构在系统采购过后,扩容和运维均需依赖原厂商,对于机构来说意味着大量的成本,同时也会面临安全问题。采用国产自有技术,拥有可替代性高、自主发展选择性高的优势。

那么如何实现自主可控?原人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曾发表过看法。他认为,自主可控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设备替代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周密设计、长期推动来完成。这里的推动思路有三:

第一,实现逐步的国产替代。存量系统随着时间自然替代,增量系统直接替代。

第二,采用互联网分布式架构替代集中式架构。这样做一方面降低对基础设施之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分布式架构的每个组件都是标准化接口,拥有较强的替代性和扩展性。 

第三,在迁移及替代过程中加强风控管理,定期进行等保评测,实现信息安全维度的全面保护。

四位一体的自主可控金融云底层架构

据介绍,此次腾讯云发布的金融业务支撑平台包括专有云平台TCE、分布式数据库TDSQL、微服务平台TSF以及TBDS&Ti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

其中,专有云平台TCE遵从金融行业的合规性要求,采用腾讯云自主研发的VStation云管理平台作为操作系统,以主流开源技术构建分布式架构,支持多中心多活及快速扩容,能够帮助金融企业应对大规模、高并发业务带来的技术挑战。目前,TCE已经在ISO标准体系、CSA、可信云等方面获得了20多项合规资质认证。

分布式数据库TDSQL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对MySQL等开源数据库的高度兼容,实现在分布式架构下数据强一致性、高可用以及水平扩展。既降低了金融行业上云的学习成本,又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未来的业务升级状态自主选择技术发展路线。目前,已有500多家金融机构选择TDSQL作为核心基础软件承载业务数据,稳健支撑了超过200亿账户数据的运营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TCE和TDSQL目前都能够支持国产芯片及操作系统部署。

微服务平台TSF则以降低IT系统复杂性为目标,将复杂的单体架构拆解为微服务模块,同时在各业务系统建立灵活的资源数据访问互通模式,帮助金融机构打造稳定、安全、便捷、扩展性强的技术中台。这套基于开源Spring Cloud框架体系的微服务平台,兼顾了金融机构对灵活服务治理和自主可控之间的平衡。

腾讯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TBDS&Ti基于腾讯多年海量数据处理经验和机器学习能力构建,帮助金融机构构建全链路的智能数据应用与服务能力。大数据平台源生于开源Hadoop技术框架,具备高性能数据接入引擎,满足上千维度、千亿规模数据的秒级交互式多维分析。腾讯智能钛机器学习平台完全由腾讯自研,在内外部经过数万个模型场景的打磨,提供开发、调度、部署一站式的机器学习建模及场景应用能力。

从产品布局策略出发,细化看来,腾讯云给金融行业提供的数字化转型产品能力可被视为“1+3”战略。

胡利明介绍,“1”指一个基础技术平台能力,包括专有云、数据库、大数据、微服务、移动开放平台、容器等。在其上自底向上建立三层能力:

第一层包括创新技术能力,如区块链、语音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底层技术能力。第二层包括智能风控、智能投顾、人脸核身、智能推荐、精准营销等金融业务能力。第三层针对金融应用场景加以封装,包括理财、线上贷款、支付、收单等。

“整体来说,从基础架构,到IaaS再到Paas我们都有覆盖。采用国产化的技术,帮助客户达到自主可控的状态,提高客户业务系统的安全性。”胡利明说。 

数百家合作伙伴验证

胡利明介绍,目前腾讯申请的专利数达25000个,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谷歌,其中AI相关专利达3000个。在云计算领域,腾讯云申请通过的专利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时在云计算最核心的虚拟化领域,在开源社区中,腾讯云的代码贡献量在国内云厂商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我们在自主可控方面投入非常多,而且已经有非常多的成果。”胡利明说,“这些技术在腾讯云对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升华、锤炼,已经完全可以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据了解,腾讯金融云对自身的打磨源自和微众银行的合作。2014年,作为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依托腾讯金融云构建了全量系统,成为第一家采用此架构的银行,引起业内很大轰动。“可以说为国内银行业的自主可控转型提供了一针强心剂。”胡利明说。

微众银行基于对安全稳定、自主可控、按需交付的需求,在腾讯金融云提供的自主可控核心能力上构建了全行级分布式技术架构,将业务应用部署在腾讯云提供的金融合规云机房上,并通过主机安全、移动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保障业务系统安全稳定。通过弹性灵活的腾讯云基础设施,微众银行单位账户管理成本降低80%、支付损失下降75%。

此后在和众多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腾讯云逐步完成了和银行适配的过程,在安全性、容灾性等方面向客户需求靠拢,提炼出了金融业务支撑平台。

以国有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与腾讯云通过联合创新共同深耕互联网金融科技场景,依托腾讯自主可控技术在智能营销、智能风控和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其中,基于腾讯云构建面向全行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全面整合了中行内外部数据,支持海量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目前已完成试点六大类客群画像分析,实现了20万手机银行月活用户的新增。

雷锋网了解,目前,腾讯云金融业务支撑平台各项技术能力已历经数百家大型金融机构业务场景打磨,实现了金融业务场景与科技能力的深度融合,技术的自主可控性也已经在数千家金融机构数字化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8538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3日 00:26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00: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