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小米想走却没走的路,李怀宇却说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去年 3 月,小米电视 3s 发布之后,采访室发生了令人尴尬的一幕。

小米电视 CEO 王川在发布会上引用了一篇报道,宣称小米电视的内容最多,而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在采访时提出,这种说法有断章取义之嫌,因为他整理的数据是指:小米电视上能找到的内容最多,但其中有很多需要二次付费,因此并不能得出王川本质上想传递的那个结论——在小米电视的账户里能看到的内容最多。

更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雷锋网还采访了前小米电视的内容负责人陈彤,就互联网电视不同的内容模式,他表示很认可友商微鲸的做法——通过购买版权的方式将各平台的优质内容聚合在一起,用户只需登录一个账号便可收看上面所有内容。末了,他还暗示雷锋网,小米电视很快会推出类似方案。

但事实摆在眼前,小米电视最新的方案便是 199 元的爱奇艺会员,外加各种需要收看广告,或进行二次收费的其他平台视频,陈彤也于半年后离开小米电视去了一点资讯。

这只是行业的缩影,关于互联网电视,几乎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和一个现实,两者互为因果:共识是互联网电视之争便是内容之争;现实是每个互联网电视厂商都声称自己的内容是最多的。

脱离互联网语境,这种“共识”是值得推敲的。CES 2017 期间,各大传统电视厂商也发布了自己的新品,其惊艳程度就足以撼动所谓的“共识”。比如 LG 那款整机厚度仅 2.57mm,可以贴在墙上的 OLED TV W,以及创维展台上那款 98 吋 8K 分辨率的新品。

所以,“互联网”三个字对电视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抛开生态化反、工匠精神、万物互联这些华丽又抽象的概念,互联网电视还能剩下什么?CES 期间,雷锋网采访了微鲸电视 CEO 李怀宇,他的回答切中肯綮又不失诚恳。

走了小米想走却没走的路,李怀宇却说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以下为李怀宇与雷锋网的对话实录,有删减:

关于内容之争

雷锋网:好像每个厂商都强调过自己的内容是最多的?

李怀宇:几年前我提出过一个愿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视台。不是说电视台给你看什么,而是你自己想看什么,后面是靠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做的。美国现在最顶级的服务就是这样一个模式,用户是很满意的。

原来有线电视的内容很多,但是用户会觉得无所适从,有了这个以后,用户每天打开都是对自己口味的东西,这个他反而更开心。就像一个餐厅,你弄了很多东西,用户反而觉得麻烦,选不了,还不如有一些很对胃口的东西,每天自然而然就吃了。

雷锋网:人工智能可以分析用户喜不喜欢某个片子,但不可能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

李怀宇:我懂你的意思,这样讲吧,现在的内容已经多到海量了,谁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到。第二个角度就是所谓的头部内容,这其实也是个伪命题,因为小米也好,微鲸也好,都不能 100% 解决。所以大家只能是对头部内容有所侧重。

我们覆盖了超过 80% 的头部内容,小米可能只有爱奇艺一家的头部内容。爱奇艺不能说不好,但它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头部内容。并且多不等于好,因为用户现在对多已经没有感觉了。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头部内容需要抢吗?

李怀宇:总的来讲,每家都有自己特色的头部内容。就像刚才讲的,你不可能全部独家而别人没有,这个很难,并且成本太高。这个逻辑就是这样,既然每个人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头部内容,那你就让用户每天青菜萝卜吃得很开心就行,用户真要觉得还想吃别的,他可以用其他方法去解决。

雷锋网:意思是除非特别有钱,把所有头部内容都买断才可以把别人逼死?

李怀宇:对,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不可能。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只是整个视频领域的局部战争,现在整个视频领域竞争最厉害的还是移动互联网,三大巨头优酷、爱奇艺、腾讯,哪一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预算把所有的头部买下来,所以现在就变得比较均衡了。

腾讯最稳健,它的内容综合品质最好,爱奇艺是冲得很快,但它一旦短时间内没有一个好的内容,就会下来,总体来看是上升的,不过还在大幅波动。

关于模式之争

雷锋网:当年盛大想做同样的事情却没做成,有人觉得只是时机不对,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李怀宇:时机当然是一种说法,但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模式和能力。我原来是百视通的总经理,陈天桥和我们是同时起步的,2005 年我们做百视通,他开始做盛大盒子。他做不起来的核心就是模式不对,背后很重要就是团队和基因不对,他不懂视频这个业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其实在游戏里面他也不算是最擅长的,他最擅长的是游戏的运营,后来为什么网易、腾讯在游戏这么好?就是游戏内容本身更重要,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行业了。

雷锋网:模式差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李怀宇:当时我们都去找运营商合作,他找运营商谈的模式就是把它想变成一个游戏盒子,变成视频和游戏结合的东西,他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个像电脑一样的东西。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

我们当时做 IPTV,就把它做成一个以视频为主的服务。那时候电信运营商觉得自己是地主、老大,什么东西进来你都是我的一个 SP,你是我内容的一部分。后来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服运营商,我说你这块地开一个很大的店没有用,没有人会来,因为你里面服务乱七八糟,你是一个小商品市场,中产阶级是不会来的。我给你做的是什么呢?我给你在这里搞了一个大的家乐福超市,这个里面服务水准我都给你提到非常高,用户很满意就会经常来。

有人流了这块地就值钱,你再去搞点儿游戏什么的。我来定义业务,把整个的界面和基本服务管好,人流进来,大家在里面再分,我给这个起了一个名字就是“Shopping  Mall模式”。这个模式把中国电信说服了,最后就双赢了,大家都发展了。

到今天来看,中国电信在互联网的其他地方都变成了管道,只有在 IPTV 上还有运营参与的能力和比较好的一些用户收益。这就是我们当时创立这个模式的独到之处。

现在这个结点,我觉得对互联网电视肯定是非常合适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在 2015 年启动这个项目的原因。

雷锋网:时机成熟也体现在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李怀宇:对,而且越来越去中心化,现在央视已经不那么去考虑这个事情了。所以从整体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关于产业终局

雷锋网:乐视给所有电视厂商都造成了冲击,这对互联网电视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怀宇:乐视冲得很凶对整个行业来讲有积极的一面,之前大家不怎么看电视跟传统厂商在软件和内容方面落后有关。在软件和内容方面,做的最早的是乐视,再加上它那时候比较过分的投入,确实是把这个行业变成了一个消费者能够有所感知的东西。

我有很多同事是从传统电视厂商过来的,他能看到我们用户看电视的时长超过传统电视一倍。这说明你把软件内容做好了以后,用户还是有需要的。

可能大家会觉得是不是乐视出问题就是互联网电视的模式不对?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这是某一家企业个体的行为,从整个行业来讲,眼前到了一个新的结点,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公司,一定还是有很强软件、互联网能力的公司。

雷锋网:有没有感觉到传统厂商的反击?

李怀宇:首先传统厂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确实是在转变。从转变的过程来看,我觉得这有点像手机行业,传统厂商向新路线转变,对他的 DNA、团队来说,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传统厂商还没有能够像互联网电视企业这样这么彻底地做电视。

雷锋网:想了解一下,微鲸现在能 cover 掉自己的成本吗?

李怀宇:2016 年肯定还是不行,2017 年我们要达到 cover 掉我们的成本。为什么我们的成本会略微高一点?核心原因是我们对品质、性能的追求超过传统厂商。

雷锋网:既然无法 cover 掉成本,是不是说明互联网电视还处于培育阶段?

李怀宇:总体上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引爆点还没有来。从现在来看,我觉得 2018 年可能会是一个转折点。

雷锋网:决定转折的因素是什么?

李怀宇:第一是知名度,知名度这块现在肯定是需要培育的;第二是年轻人带入的关系,我们现在的用户大多是 85 后,现在 85 后的比例越来越高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了;第三个就是渠道,中国的人口发布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很多时候渠道没下去,老百姓买不到这种东西。

我们现在推得比较好,中国一共大概是 3000 个县,我们已经有 3000 多个点了,渠道越来越完善。金字塔底层的用户是很多的,他买东西还是希望先看到,所以渠道布局很重要。

雷锋网:这次 CES 让我感觉中国电视厂商和国际厂商在硬件层面还是有很大差距,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怀宇:第一,以 LG 为例,它的电视在国内每年销量都在减少。我今天在跟 LG 的一个生产工厂聊,他们就希望跟我们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在 LG 那边拿的订单越来越少了;第二,从设计角度来讲,电视的厚度很重要,但是没那么重要,至少不是第一位的;第三,全世界一年有 2 亿台电视,其中有 1 亿台在中国生产,有 5000 万台在中国消费,中国肯定还是一个巨大的电视市场。

所以我觉得中国厂商现在应该抓好用户最根本的东西,把这个做好以后再扩大份额,不断地提升硬件的水准。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所以我觉得,硬件层面的差距肯定会迎头赶上,我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8885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3日 18:09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18: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