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方法,晕车党小长假也能愉快出行

  当乘客处在0.2赫兹左右的低频运动状态时,其恶心程度达到峰值。而一般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其颠簸频率往往就是在0.2赫兹左右,但在骑马、步行、跑步时,人体的震动频率通常高于1赫兹,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晕动症。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人早就做了安排,准备开车、坐火车或乘飞机去外地旅游。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他们饱受晕车、晕船、晕机之苦,轻的头晕、恶心,重的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甚至出现虚脱和休克等症状。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症,也叫运动病。

  那么,什么是晕动症?其发病原因是什么?相关治疗方法有哪些?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读者逐一进行解答。

  主要表现是恶心和呕吐

  “晕动症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和旋转等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引发的疾病。根据乘坐交通工具的不同,晕动症又被分为晕机症、晕车症、晕船症等。”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谢春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乘车为例,在车辆急刹、急转弯时,该病患者的症状会加重,下车休息片刻后,症状可逐渐减轻。

  “晕动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和呕吐。”谢春成表示,人群中约有1/3的人因晕动症出行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有多达2/3的人在乘坐汽车时,至少出现过1次晕车症状,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人尤为明显。

  国外资料显示,在年轻群体中,特别是6至12岁的儿童,出现晕车的情况非常普遍。随着前庭功能的逐步完善,孩子晕车的症状会越来越轻,以至消失。另外,相比男性,女性患晕动症的几率更高。

  偏头痛患者更易得晕动症

  谢春成介绍,临床上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将晕动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轻度患者多表现为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嗜睡;中度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浑身冷汗;重度患者则会心慌、胸闷、四肢冰凉、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精神抑郁,甚者伴有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

  那么,晕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当汽车启动、加减速和刹车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并向神经中枢传递。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若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每个人对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刺激超过了限度,有些人就要出现晕动症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非常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会出现晕动症症状。

  谢春成介绍,晕动症的发生也与振荡频率有关,患者的恶心程度会随着振荡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乘客处在0.2赫兹左右的低频运动状态时,其恶心程度达到峰值。而一般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其颠簸频率往往就是在0.2赫兹左右,但在骑马、步行、跑步时,人体的震动频率通常高于1赫兹,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晕动症。

  此外,偏头痛患者更易被晕动症“纠缠”。谢春成指出,在偏头痛患者群体中,同时伴发晕动症的比例高达40%到70%。

  出发前不宜吃得过饱

  目前,针对晕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口服西药,如晕海宁、乘晕宁、抗眩啶、胃复安等;第二种是采用中医方法,喝生姜水、陈皮水等,同时配以针灸疗法、穴位按压;第三种是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例如让晕船症患者反复多次乘船,使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运动状态。

  在积极采取上述治疗手段的同时,晕动症患者在出行前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此,谢春成为晕动症患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在出发前2小时,晕动症患者宜吃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

  其次,在乘坐车、船时,为避免低频运动的干扰,晕动症患者应尽量坐在船头区域或车辆的前排座位。在车、船行进时,不宜读书、看报、玩手机,要尽量向前看,注视地平线或远方,以减轻晕眩感。同时,要避免焦虑和担忧的情绪,此时可欣赏音乐或和亲友聊天。

  最后,登上车、船前,晕动症患者可将一片鲜姜片,贴在肚脐处,用医用胶布将其固定好,到达目的地后再取下丢掉。出发前饮用1杯浓茶,或喝1小杯加醋的温开水,也会有一定防晕效果。

  此外,轻度不适者还可在前额、鼻唇间的人中处,涂上少许清凉油或薄荷油。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599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1日 18:09
下一篇 2021年7月21日 18: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