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大鹏湾海域连续多日发现鲸鱼身影,这一景象在给公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大家不禁问:当野生动物开始频频靠近人类生活区时,我们准备好了吗?
“鲸”喜降临深圳 是偶然还是必然?
6月29日,一头鲸鱼在深圳大鹏湾捕食的视频刷屏了深圳人的朋友圈。画面上可以看到,一头体表呈黑色的鲸鱼张着大嘴,不断冲出海面捕食鱼类,周围海鸟盘旋。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头鲸鱼依然逗留在这片海域,并不时窜出海面。
几天来,深圳渔政部门和科研人员记录到鲸鱼捕食行为逾百次。根据视频、图片以及现场观测,专家判断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该布氏鲸体长8米左右,专家判断倾向于亚成体。据估算,它每天要吃掉180公斤鱼。
鲸类研究专家、广西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默介绍,布氏鲸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大型须鲸。近年来,中国沿海的布氏鲸主要集中出现在广西北部湾海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深圳周边海域也曾广泛分布须鲸类鲸鱼,但1980年之后,该区域的鲸鱼出现记录逐渐减少。
“近年来,深圳对整个东部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大力保护修复,鲸鱼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结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说。
有专家认为,这头布氏鲸与北部湾布氏鲸定期性活动不同,应是偶然性行为,可能与周边航道近段时间停航有关。此外,根据此前已有记录,在香港外海曾有布氏鲸群体活动,南海5月1日开始禁渔,深圳近海鱼类增多,也不排除该鲸鱼为香港布氏鲸群体因追逐鱼群而落单进入大鹏湾。
多方守护 “鲸”喜可否成为常驻风景?
短时间内,这头被取名“小布”的鲸鱼迅速走红。
为给“小布”营造宜居环境,深圳相关部门动员多方力量,管控船只、劝退围观游客、清理海洋垃圾、检测水质,同时协调香港、惠州等地建立鲸豚救护联动机制……整个护鲸行动多方联动、迅速响应。
深圳人欣喜地发现,一周过去,“小布”依然活跃在大鹏湾。而更让市民和网友关心的是,这样的风景能否成为常态?
陈默认为,如果之后大鹏湾海域发生鲸类大规模聚集并持续稳定出现,说明深圳近年来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取得标志性进展。
近年来,深圳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补齐环境短板。
而在民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开始参与珊瑚保育、海底垃圾清理等活动,修复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
随着周边海域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豚等生物频频现身深圳。近年来,深圳大鹏湾、大亚湾周边的居民越来越频繁观测到海豚在海域内嬉戏捕食。
野生动物频频“亮相” 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
近年来,野生动物频频靠近人类生活区,这既是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信号,也为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想相处好,先得规划好。”安然认为,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衍,有了预期目标才能规划出较为合理的保护区和栖息地范围,同时设立缓冲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而有效避免人兽冲突。
在不少专业人士眼里,感知、探测、摄像等科技手段的利用也能帮助人类在尽量维护野生动物“安全感”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更为精准的观测、保护和必要的干预。
要做到“护而不扰”,安然认为需要通过深入的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野生动物,遵守与野生动物相处的规则,并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