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建明(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崔建国(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
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经济的能源,在我国的能源、军事、医疗、工农业生产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核能是一把双刃剑,核材料的获得、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核设施的保护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可能造成核泄漏、核污染;恐怖分子或其他不法分子企图利用核材料进行恐怖袭击的的风险现实存在,尤其是一些国际型大都市或省会城市,近年来恐袭事件屡有发生。
城市一旦发生核安全突发事件,会造成一些平时比较少见的特殊损伤,加之人们往往对核危害及防护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社会影响大,波及面较广。即使该事件未对人员构成威胁,也会造成较大社会恐慌,演变成重大社会事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秩序混乱。因此,给民众介绍一些核突发事件防护方面的常识很有必要。
我们将对不同类型核突发事件分别进行讲解,本文聚焦于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事件:民众遇到此类事件时该如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受伤以后该怎么救治等。后续还将讲解脏弹恐怖袭击的个人防护、平时常见放射性事故的公众防护等内容,请继续关注。
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防护
分清哪些核电站事故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危害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发电厂,核电站发生核事故的概率很低,而且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有多种情况,大多数事故影响范围只局限在工厂内部,仅仅是核电站内个别或少数工作人员受到伤害或者根本没有人员受到伤害,对外界公众未构成危险。因此,请大家千万记住,不要一听说某某核电站发生事故就以为大难临头,更不要听信谣言。但是,如果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且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外界,造成核电站周围地区严重放射性污染,就会对普通民众健康构成危害。例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图-1)、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图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注:1984年4月26日,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向外界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31人现场死亡,237人明显受伤而住院治疗。事后20年间,有4000多人死于与本次事故关的伤病,200万人受到核辐射威胁。
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对公众健康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内照射损伤、外照射损伤和皮肤放射性损伤。需要强调的是,放射性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与污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不是只要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就会产生损伤,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若遇到微量的放射性污染,不会产生上述放射性损伤只有接触较多放射性物质污染,才会影响健康。
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的公众防护
一旦发生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公众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核应急预案》,建立了环境放射性污染检测和预警体系,拥有完善的核应急组织、核事故应急响应机制、人员放射性照射防护技术、各种应急处置队伍等。各省、市也有充分的预案、人员、技术和物质准备。因此民众不需恐慌,要相信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及预警通知,不要让日本福岛核电站期间”抢碘盐风波”那样的笑话重演。
自我防护措施
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措施进行自己防护:
1隐蔽以减少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
当核事件中出现较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时,应实施隐蔽防护,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当今的的各种建筑物均具有隐蔽功能,地下室或高层建筑的隐蔽性能更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同时要注意,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应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通气。
2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撤离
撤离一定要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交通事故或撤离不当,会受到更高辐射照射)。
3正确躲避
当确定有放射性污染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不要站在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
4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物质,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穿戴各种日常服装,加帽子、头巾、防护眼镜、口罩、雨衣、手套、靴子等,减少体表的放射性污染。
5洗消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也可到救援单位搭设的放射性沾染洗消站进行洗消除沾染(图-2)。待放射性污染物飘过事后,房屋外表可用清水冲洗干净。
图2 放射性污染人员洗消车
6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是否需要控制当地的食品和饮水,应听从当地卫生、环保部门的安排。在本地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如有条件尽量食用非污染地生产的密封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
7必要时采取预防性药物防护措施
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中含有上百种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铯、锶等。其中在核事故早期,放射性碘占的比例比较大。如果在接触放射性污染物之4小时或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则可阻断90%以上的放射性碘在体内沉积。所以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预防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图-3)。碘化钾的服用应听从政府或救援人员的安排,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片(100毫克),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改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25毫克。若在接触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体内放射性碘的吸收量降低一半左右。但要强调三点:
第一,服用稳定性碘剂仅能预防放射性碘的危害作用,对核电站污染物中的其他放射性物质无防护作用。因此,服用稳定性碘还需要与隐蔽、撤离等措施同时进行。除碘化钾外,还有普鲁士蓝促排灵、褐藻酸钠等针对不同放射性核素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的药物。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二,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对妊娠期妇女、儿童和甲状腺疾病患者等同的人群在服用稳定性碘时有不同的意事项,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若发生核事故时候应用稳定性碘作为放射性碘预防药品,应按时服药,不要早吃,也不要多吃。
第三,加碘食盐基本没有防护作用。碘盐中确实含有少量稳定性碘,但若要达到1片碘化钾的预防用药量,每天得吃约3千克碘盐,很不科学,实无必要抢购。若无碘化钾时,可用其他稳定性碘制剂代替碘化钾,如服用少量稀释过的碘酒等。
图3碘化钾片
受放射性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
核电站发生严重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厂区附近的居民和下风方向的公众,由于没有及时撤离等原因,体内外沾染较多的放射性物质时,或者怀疑自己受到放射性污染,应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去就医,如“三防”医学救援队、核事故医学救援队,或当地政府制定的专科医院。这些医疗机构有检查放射性污染的专用设备,有防治放射性损伤的特种药物,有去除放射性污染的设施,有富有经验的专科治疗人员。其它医院或医疗机构不具备这些条件,去了也处理不了。
作者简介
蔡建明,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放射医学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现任海军军医大学航海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航海特殊环境医学防护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航海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分会理事长等多个学术职务。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20项科技成果。
崔建国,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放射医学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研究。目前为海军军医大学国家级防疫队队员和“三防“医学救援队核化分队队长。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放射卫生分会委员、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5项科技成果。
本文由山西省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赵胜进行科学性把关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