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7时57分,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和浙江等地震感较为强烈。针对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桂萍。
刘桂萍介绍,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而台湾海峡处于台湾造山带前缘,主要存在北东向的滨海断裂带和北西向的巴士断裂带,在这两条断裂带上,地震发生得非常频繁,此次6.2级地震的发生就是断裂带活动的反映,也是这一区域自1994年7.3级地震后的又一次较强地震活动。
虽然此次地震发生在台湾海峡,但福建和浙江等地也有较强烈的震感,这是怎么回事?刘桂萍表示,此次地震距福建省陆地最近距离仅110千米,震源深度2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因此,福建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区也会有强烈震感,特别是福州等位于盆地区域的城市,因受到“盆地效应”影响,震动也会有一定的放大。浙江等地离震中较远,距离达500千米以上,但因为地震波的长周期成分能传播更远的距离,当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这部分地震波周期较接近时,震动将被放大,所以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也有可能体会到震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地震发生后,预警信息发布得非常及时,以至于有些民众先收到预警信息,随后才感觉到地震。刘桂萍表示,这体现了地震预警的作用。她透露,地震在7时57分25秒发生,地震纵波在震后18秒首先传播到陆地台站,此时地震横波还未传播到陆地;地震预警系统在震后27秒就作出初步判断,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随着时间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又分别在震后41秒、震后54秒更新了震级,在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约几秒至十几秒发出了预警信号。
刘桂萍介绍,截至11月29日8时0分,此次地震的震中地区共记录3级及以上余震8次,其中,3级地震6次,4级地震2次,最大余震为11月26日20时50分56秒的4.5级地震。由于本次地震位于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余震区的北端,震中附近5.5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88%为孤立型与主余型地震,所以余震水平较低、数量较少。
受访专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桂萍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