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国家应急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积极救援。对于个人必须掌握震后防灾救助常识来自救和互救,下面小编就为您整理一些全面的、实用的震后常识。
一、谨防余震的伤害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会持续较长时间。余震发生时会使房屋再次震动,甚至出现倒塌或坠物,同样会给人类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大地震过后一定要防范余震的伤害,具体方法如下。
(1)撤离后不要轻易回到室内。
(2)一定要远离已经出现问题(如墙体出现裂痕、整体出现倾斜等)的房子。
(3)尽可能远离废墟,那里可能有碎玻璃、钉子等,很容易使人受伤。
(4)无事不要到处逛,因为震后的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漏、水灾、火灾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5)临时生活区一定要安置在空旷地,如广场、学校操场等地。
不要返回屋内
远离危旧房屋
二、警惕次生灾害的袭击
地震除了对人类产生直接伤害,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重大,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地震滑坡、地震滚石、地震泥石流、地震海啸等。
1. 火灾
强烈的震动会造成炉具倒塌、电气设施损坏、化学制剂发生化学反应、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烟囱损坏等,继而引发火灾。在防震棚内使用明火也十分容易发生火灾,一定要注意防范。
避险方法:如有可能要设法隔断火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身体重心,迅速转移。
逆风向跑
2. 水灾
地震引起的震动会使水库大坝遭到破坏而引起水灾。
避险方法:离开桥面,远离岸边,向高处转移。
远离堤岸
远离大桥
远离桥梁
3. 毒气污染、细菌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毒气污染、细菌污染和放射性污染都是城市潜在的次生灾害,由生产车间遭到破坏、储存容器损坏、生产或使用时的失控造成。一般局限于生产、储存及使用这些物质的部门,涉及面较小。
避险方法:及时关闭总阀门;不要使用明火或开启电器,避免发生爆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 地震滑坡、地震滚石、地震泥石流
受地震影响,在震动的作用下,暴露在斜坡外面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地震滑坡。地震诱发的砾石或岩块顺坡自由滚动下落的现象称为地震滚石。地震诱发的水、泥、石块混合物流动的现象称为地震泥石流。
避险方法:要沿着与滑坡体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滑坡方向往山下跑;滑坡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避险;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注意要保护好头部。
不要顺着滑坡方向跑
沿着与滑坡体相垂直的方向跑
5. 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一般由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海底 50 千米以内的地震引起。在海边居住的人和到海边旅游的游客一定要警惕。
避险方法:当看到海水突然退潮,而且退得很远时,很有可能要发生海啸了,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
三、露宿的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后,许多房屋会倒塌或成为危房,不能居住,这时只能选择露宿。但一定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以免受到伤害。露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选择干燥、避风、地势高且较平坦的地方露宿,避开高大建(构)筑物和高压线。
(2)在山坡上露宿应选择东南坡,既可避风又可最早见到阳光。
(3)在地上睡觉要注意防潮、防寒,避免由于凉风的侵袭而引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4)防止被蚊虫叮咬,引起传染疾病。如有伤口,要及时消毒、包扎,避免感染。
(5)搭建简易防震棚时,应注意不要妨碍交通,要注意防火,冬天要严防煤气中毒。
高处平坦的地方搭帐篷
四、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震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禽畜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震后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1.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按要求接种预防针,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2. 防止食物中毒
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确认合格后再食用;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尽量食用煮熟的食物,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冲洗蔬菜、水果等。
3. 严管厕所和垃圾
有计划地修建简易厕所,不要随地便溺;不可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随便丢弃,要将垃圾堆放在固定地点,并组织人员按时清淘,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 保护好饮用水源
水井要清淘和消毒,最好设置专人管理。饮水时,要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抗震救灾期间,每个人都应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预防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预防冻疮。
更多的防震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尽在《地震的防抗救》和《防震避险实用手册》中。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策划编辑:符晓静
责任编辑:白珺 王晓平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策划编辑:崔玲 符晓静
责任编辑:符晓静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