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强排?
建筑设计中所指的强排方案就是根据地块的规划指标排布建筑的基本方案,按照建筑强制性规范尽可能布置建筑轮廓。
强排的原理即是协调人、地、房的关系。“人”要做客户定位+分析(青年or中年or老年,刚需or改善or养老)。确定“房”的定位,即产品定位,包括产品配比,周边竟品分析等等。
“人”和“房”带来的利润有不确定因素。
“地”要做周边分析,确定交通出入口,车库排布,指标测算等等,最重要是要在满足规划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排布下最多的面积,同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2.强排的目的是什么?
(1)主要目的-追求利润
协助地产商做拿地成本测算及投资回报可行性测算
协助地产商对商业策划报告进行技术面论证
(2)次要目的-追求情怀-体现居住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等。这个一般地产商自己会去做要求。
3.步骤
(1)用地性质、地块控制线——在什么样的地上做什么,以及哪些地方可以摆房子。
明确城市规划七线(红线: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以及其他的绿、蓝、黑、紫、黄、橙线),知道退让距离,用意是你最后得知道哪些基底是能用的。

(2)指标体系——必须满足的规范有什么,我可以摆多少房子,不能超过的高度限制等

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接下来可以做指标的拆分。这个部分很大程度依靠经验,但是可以记住这张普遍的规律。

(3)排布——价值取向的关键
(1)判断地块价值

确定你要做一梯几户的(决定建筑的平面形态)

然后,摆房子!
先按照日照间距摆满,再根据设计需求取出/移动一些房子。在这一步,你得知道方案所在城市的日照间距要求、防火间距要求、间距算法等等。熟悉了就快了。

然后进行容积率拆分
上面我们背过了容积率区间和对应的产品形态的关系,到了这里就要进行思考了。
拆分的意思是把单一的产品,通过高低组合变成多种产品。

特别现在大城市有了容积率限制以后,拆分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拆分重要呢?因为拆分过后,地块内就有了几种产品,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同时,中低端一点的产品(通常指高层公寓这种)满足了容积率,并且好卖;高端的产品(通常是泛指别墅)溢价高,毕竟现在低价越来越高,地产商也要想办法回本,就靠高端产品了。
那怎么拆分呢?
高品质地段留给高溢价产品-比如景观面好,私密性高,安静等等,其余的,用中低端产品填空隙。

然后就可以测算指标,一个方案算是有个雏形了。
接下来还要做几个方案,比较一下几种配比的情况

还有一些小技巧
1)建筑轮廓的调整,对应需求做调整

2)尽量顺应地形

3)怎么配也有一定的规律,但不一定全按套路来

(4)方案比选阶段
首先你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有:
要求一 满足当地规划部分及土地出让方所要求的条件(日照、面积、退界)。
这些条件需同时满足土地出让条件和当地规划要求的条件,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是保证经济测算准确性的首要条件。
要求二 提供地产商用于经济测算所必需的其他指标。
这些指标往往比报规指标要详细。比如在复地御澜湾项目中,就要求车库面积和塔楼地下室面积分列(因为土建成本不同)。在万科某海上传奇项目中,就涉及到可售与不可售面积的、地下可售车位数与不可售车位数(影响收益)等经济指标。
要求三 提出多产品组合方案的比较结果,进行货值比较。
这一步往往会根据商业策划报告来定,但如果商业策划滞后于设计,则我们需有初步的市场调研,并提供产品建议和多产品组合方案的比较,协助业主做货值计算和市场判断。
要求四 对于地王类项目,规划和产品设计由售价“倒逼”,强排就要着手高溢价产品设计,而不能再使用“行货”。
一次强排往往演变为一次产品的创新研究。比如2015年底深圳地王尖岗山项目,容积率1.6,预估售价9万,唯有靠最大量的别墅类产品入市,才有盘活的一丝可能。这是典型的“售价倒逼产品,产品决定规划”的的案例。
实际上的方案比选阶段,需要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比如这样的

5.未来走向
被机器取代——目前来看,实现全自动化强排有点难度。可以参考这个知乎上的回答,但是答主比较语焉不详。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半自动化的系统:
(1)日照锥系统:
可以判断每栋建筑所利用的光通道位置。


也可以判断具体可布置的建筑层数

(2)住宅产品规划利润测算系统
提供预售估价

估算最大货值

快速排布,分析竞争力

分析方案可行性,再进行若干次价值修正(比如做三种产品减少市场风险、考虑当地的群众偏好修正楼层数等等),最后做比选。

目前强排还是一件虽然技术含量不算特别高,但是非常考经验的活儿,暂时还不会被机器取代,但是十年后真的不说不准。
强排方案的目的主要是短时间为甲方快速估算一块地的成本和利润,为甲方拿地做一个参考,让他们知道这块地值不值得拿,能不能赚钱,做什么产品能够赚钱,从本质上来说,算的是一笔经济账,所以前期的计算是比较重要的,可以推算出有多少种产品组合,而强排方案,则只是利用日照计算规则将这些可能一一排除掉,留下两三种极致的方向而已。
那么强排的准备工作包含哪些部分呢?
1,浏览项目规划条件并梳理重要信息,做成excel表格。
重要信息整理内容有:规划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限高,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规划道路,建筑风格,周边影响等

2,确定项目区位,一般是三张图,从小到大,第一张反映用地及周边建筑情况,第二张反映用地周边五公里的交通和配套情况,第三张放大到用地所在城市,反映用地区位。

另外需要找一张控规图,通过当地规划局官网查找上位规划,确定用地周边的用地类型,土地开发情况。

3,查找当地的城市技术管理规定,停车位,配套规范,确定建筑退让距离,整理建筑退界,可开口位置。

4,根据甲方提供的户型配比选择合适的户型,然后计算指标,确定住宅最少需要摆几栋,户型产品有哪些组合的可能性。

栋数=住宅面积/(户均面积x每层户数x最大层数)

最大层数由地块的限高来确定,层高按3m来算
5,通过城市技术管理规定或者日照规范来确定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主要和高度,面宽,日照有关,在某些情况下,日照需要考虑场地内建筑对界外建筑的影响。如果需要考虑界外,需要将界外建筑的轮廓绘制出来,如果没有,需要采用镜像法来推算。

6,除了住宅之外,项目规划条件中还会出现商业和配套,有的会有办公,那么这些有什么布置原则呢?
商业价值判断:因为商业一般沿用地边界布置,所以会吃掉一部分住宅的量,作为住宅底商。商业价值的判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人流量,临城市主干道的位置商业价值较高,而临绿化带和河流的商业价值低。因此尽量放在城市道路的一侧。
住宅价值判断:而住宅的价值判断标注和商业相反,临绿化带和河流的住宅价值高,大户型往往需要放在整个地块中最有利的中心位置,保证良好的视野,而小户型则放置在周边,对用地有不利因素的位置,比如临街道,有噪音;有高层遮挡,视野不好等。
商业的层数一般为1-2层,最好不超过三层,一方面会对住宅产生遮挡,另一方面三层的商业价值低,商铺不好卖。商业的进深一般在10-13m,在容量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做到15m,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商业的层高在3.9m到5m之间比较合适。
配套计算分为三个等级:居住区(3-5w),居住小区(1-2w),居住组团(3000-5000人)
规模小于3000人的新建住宅区按居住组团的标准配置相应的配套设施。
配套的各项指标需要根据配套规范来确定,一般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用房,公共卫生间是标配,其他特殊配套比如邮政局,文化活动室,便利店等要根据项目规划条件来确定。
以下为配套指标表,每一种功能用房都需要根据项目规划条件来确定面积,并且找到配置标准,如有特殊处应该在备注中指出,并注明来源。

7,停车位
停车位要查找当地的停车库标准规范,住宅的停车位数量按户数的来换算,商业和办公配套的停车位按面积来换算,经验值是地上停车位30㎡/个,地下停车位35㎡/个,需要根据规范确定。

地下车库的面积=户数x系数x每个机动车位面积+户数x系数x每个非机动车位面积+商业停车位+办公配套停车位
人防面积的确定需要看当地的人防地库规范。
做好以上七点准备就可以打开cad开始排可能的强排方案了。
强排的原则是:

强排的逻辑顺序:先满足量的要求,再去向户型配比接近,逐步减少高层的栋数,增加洋房的量,提升溢价。





强排方案是按照日照规则来进行楼栋排布的,所以在排布完方案需要进行强排指标核算,检查方案是否满足量的要求,强排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上下两个表一个是按户型配比来算,一个是按产品类型来算,两者互不干涉,只要两者最后差值一致,那么结果就不会有错误,另外需要保证建筑密度不会超,不然方案就作废了。
建筑设计中的强排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强排?什么样的强排是好的强排? – 知乎
【设计科技】对话诺亚:AI辅助设计与创作模式创新 / REMAC TY PROPTECH#005
gisroad.com/product/show-88.html
智能精装、智能审图、智能强排…碧桂园、万科、美的置业都已经在靠AI助力造房了!_智能建造建筑技术_世环通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notes/31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