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今天的文章之前,先给各位看张图:
好了,那进入今天的主题:数据中台,关于它的定义和概念,已经有很多解释了,但是大多都很晦涩难懂,所以今天通俗地解释一下。
举个例子,比如前台业务人员日常要分析广告投放、在哪个平台投放效益最好呢?这直接涉及到公司的money了。
前台人员要分析这个肯定要有数据吧、就会向后台人员要数据:我需要哪些表你要帮我同步过来数仓里,同步好了你要授权给我,然后你再去配置定时报表任务、配置好了你要再做一个前端的展示页面。这还没完,数据有问题了还得跟你讨论!
这个流程下来,前台人员需要向后台人员沟通100句。有了数据中台、一句话都不用说了。上面这些操作,前台人员都可以自行完成。
所以说数据中台给我们业务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简而言之,核心能力就是复用,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阿里腾讯都在做了吧。
中台的价值
当我深入研究Gartner提出的分层架构(Pace-Layered Architecture)的时候,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也许,Pace-layered架构师中台的”第一性原理“。
参考PLA,前中后台理想的三层架构应该是纺锤形的:
中台的三个关键价值也呼之欲出:
1.沉淀差异化能力,产生更多收入
2.为主动创新的前台业务提供支撑
3.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业务的策略应该是:
1.让前台的投资创新类系统快速迭代,快速对齐和沉淀到中台的能力系统,形成收入。
2.让后台的成本类业务系统越来越小,从运营职能转化成收入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向上提到中台,产生客户价值和。
3.让中台越来越自动化,更快的支撑前台,更多转化后台的职能到价值。
从上到下,分别是主动变化的创新型系统,高响应的差异化型系统和保持稳定的记录型系统。
创新型系统/System of Innovation
创新型系统是主动变化的,这些系统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能够主动的创新,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不断去尝试和试错,去探索新的业务,去发现新的创新,去验证新的想法。
差异型系统/System of Differentiation
差异型系统,顾名思义,是这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的系统。是承载这个企业最强的业务能力的系统。这个差异型系统的目标是更好,更快的地响应市场的需求的。所以,这类系统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能力体现。
记录型系统/System of Record
记录型系统,是那些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后端系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追求精确性,需要可审计。
当然,在我们看这个表格的时候,这基本上十五年以前的内容了,但是会依然会有一些参考意义:
电商,社交媒体,移动APP这些系统被归为创新型系统。
电商引擎,站点搜索和SEO,客户画像,购物车,精准推荐,交叉销售,这些系统和场景被归为差异型系统。
支付流程,税务管理,财务管理,主数据管理,仓储管理,这些被归为后台的记录型系统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里面的很多系统原来是相对静态的,但是随着企业价值链的拉平,现在变化也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记录型系统变成了差异型系统,原来的差异型系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创新型系统。
对不同的企业来讲,三类系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业务能力的不同,战略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同样的应用可能在不同的类型中,这就是企业的经营能力的体现。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前面创新型的系统是投资类的,是要快速试错的,尽可能的小投资快试错。中间的差异型系统是收入和利润的主体,是企业差异化能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要不断加强。后端的记录型系统要稳定,要尽可能的小,记录型系统越小,意味着差异型系统越多,意味着核心能力越多。
企业差异化的竞争力重点体现在差异型业务这里,创新型业务是创新类的,记录型业务是管控类的,我们肯定希望差异型业务越多越好。
这样一来,理想的三层架构应该是纺锤形的:
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业务的策略应该是:
1.让前台的投资创新类系统快速迭代,快速对齐和沉淀到中台的能力系统,形成收入。
2.让后台的成本类业务系统越来越小,从运营职能转化成收入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向上提到中台,产生客户价值和。
3.让中台越来越自动化,更快的支撑前台,更多转化后台的职能到价值。
我们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中台的三个核心价值:
沉淀企业最差异化的能力,产生更多收入
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让更多前台的试验变成中台的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后台的运营和监管职能成本变成创造收入的业务服务
为主动创新的前台业务提供支撑
前台的目标是主动创新,快速试验,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这一切需要中台的能力支持,前台才能更加敏捷。
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中台本身的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承担着响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职责,所以中台本身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兼顾一定的稳定性。
数据中台和BI平台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BI就是烧钱,企业上了BI项目,就像进了一个无底洞,要不停的填…还有人觉得BI部署成功率不会超过30%,需求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一半都实现不了…
然而,这些人并不理解BI的真正价值。
当企业对BI有需求时,必然是企业发展到某一高度,现有信息系统无法支撑企业继续再向上发展,这就涉及到了企业战略规划,在想法上BI的企业都不会差的,差的是那些还没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而数据中台不是平台,也不是系统,它是一个为了解决数据开发和应用开发之间矛盾的数据应用架构(效率问题,协作问题,能力问题)。
总结
中台的出现,并不是全新事物,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中台出现的历史沿革,分析它所代表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不夸不贬,不予以过高期望,也不刻意贬低。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无人区,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企业数字化道路。
数据分析 BI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bigdata/17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