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池无论是工作还是面试都是必备的技能,但是很多人对于线程池的实现原理却一知半解,并不了解线程池内部的工作原理,今天一灯就带大家一块剖析线程池底层实现原理。
1. 为什么要使用线程池
使用线程池通常由以下两个原因:
- 
频繁创建销毁线程需要消耗系统资源,使用线程池可以复用线程。 
- 
使用线程池可以更容易管理线程,线程池可以动态管理线程个数、具有阻塞队列、定时周期执行任务、环境隔离等。 
2. 线程池的使用
/**
 * @author 一灯架构
 * @apiNote 线程池示例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 创建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3,
                3,
                0L,
                TimeUnit.MILLI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new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 2. 往线程池中提交3个任务
        for (int i = 0; i < 3; i++) {
            threadPoolExecutor.execute(()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关注公众号:一灯架构");
            });
        }
      
        // 3. 关闭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shutdown();
    }
}
输出结果:
pool-1-thread-2 关注公众号:一灯架构
pool-1-thread-1 关注公众号:一灯架构
pool-1-thread-3 关注公众号:一灯架构
线程池的使用非常简单:
- 调用new ThreadPoolExecutor()构造方法,指定核心参数,创建线程池。
- 调用execute()方法提交Runnable任务
- 使用结束后,调用shutdown()方法,关闭线程池。
再看一下线程池构造方法中核心参数的作用。
3. 线程池核心参数
线程池共有七大核心参数:
|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
| int corePoolSize | 核心线程数 | 
| int maximumPoolSize | 最大线程数 | 
| long keepAliveTime | 线程存活时间 | 
| TimeUnit unit | 时间单位 | 
|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 阻塞队列 | 
|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 线程创建工厂 | 
|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拒绝策略 | 
- 
corePoolSize 核心线程数 当往线程池中提交任务,会创建线程去处理任务,直到线程数达到corePoolSize,才会往阻塞队列中添加任务。默认情况下,空闲的核心线程并不会被回收,除非配置了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 
- 
maximumPoolSize 最大线程数 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corePoolSize,阻塞队列又满了之后,才会继续创建线程,直到达到maximumPoolSize,另外空闲的非核心线程会被回收。 
- 
keepAliveTime 线程存活时间 非核心线程的空闲时间达到了keepAliveTime,将会被回收。 
- 
TimeUnit 时间单位 线程存活时间的单位,默认是TimeUnit.MILLISECONDS(毫秒),可选择的有: TimeUnit.NANOSECONDS(纳秒) TimeUnit.MICROSECONDS(微秒) TimeUnit.MILLISECONDS(毫秒) TimeUnit.SECONDS(秒) TimeUnit.MINUTES(分钟) TimeUnit.HOURS(小时) TimeUnit.DAYS(天) 
- 
workQueue 阻塞队列 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corePoolSize,再提交的任务就会放到阻塞队列的等待,默认使用的是LinkedBlockingQueue,可选择的有: LinkedBlockingQueue(基于链表实现的阻塞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基于数组实现的阻塞队列) SynchronousQueue(只有一个元素的阻塞队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实现了优先级的阻塞队列) DelayQueue(实现了延迟功能的阻塞队列) 
- 
threadFactory 线程创建工厂 用来创建线程的工厂,默认的是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可选择的还有Executors.privilegedThreadFactory()实现了线程优先级。当然也可以自定义线程创建工厂,创建线程的时候最好指定线程名称,便于排查问题。 
-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拒绝策略 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maximumPoolSize,阻塞队列也满了之后,再往线程池中提交任务,就会触发执行拒绝策略,默认的是AbortPolicy(直接终止,抛出异常),可选择的有: AbortPolicy(直接终止,抛出异常) DiscardPolicy(默默丢弃,不抛出异常)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中最旧的任务,执行当前任务) CallerRunsPolicy(返回给调用者执行)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bigdata/293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