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背景对于某集群部分节点磁盘使用率已达 95% 以上,因数据量增长触发存储瓶颈,南大通用GBase 8a 数据库可以提供 “表重建压缩优化” 与 “服务器扩容” 双方案,供业务评估选择。
二、优化方案方案一:表重建压缩优化(历史数据高压缩处理)1. 操作原理通过调整表压缩级别,对历史数据进行高压缩处理。当前数据库默认压缩级别非最优(当前查询gbase_compress_level值为 0,需以实际生产环境默认配置为准),计划将历史表压缩级别提升至更高等级,预计可释放约 50% 磁盘空间。2. 操作步骤步骤 1:检查压缩配置

如图所示,集群的压缩级别为默认压缩,即轻量级压缩,该压缩级别仍有优化空间,可以将其设置为高压缩级别。需要注意的是高压缩级别对读和写数据会有一定性能损耗。
步骤 2:创建高压缩新表基于原表结构创建一个新表,并指定高压缩模式。以下是一个示例,假设原表名为 t1,我们要创建一个名为 t1_bak 的高压缩备份表:
sql
CREATE TABLE “t1_bak” (“a” int(11) DEFAULT NULL, “b” varchar(10) DEFAULT NULL )
COMPRESS(‘HighZ’, 0) ENGINE=EXPRESS DEFAULT CHARSET=utf8 TABLESPACE=’sys_tablespace’;
步骤 3:迁移数据至新表将原表 t1 的历史数据导入到新建的高压缩表 t1_bak 中:sqlINSERT INTO “t1_bak”SELECT * FROM “t1”;
步骤 4:验证与替换原表核对新表 t1_bak 中的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删除原表 t1 并将新表 t1_bak 重命名为原表名 t1:sqlDROP TABLE “t1”;RENAME TABLE “t1_bak” TO “t1”;
步骤 5:空间验证通过数据库命令(如 SELECT table_name, data_length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WHERE table_schema = ‘数据库名’)或系统命令(如 df -h),对比操作前后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以此确认压缩效果。
3. 注意事项性能影响:高压缩会增加 CPU 计算开销,可能降低查询、写入性能,建议在业务低峰期(如夜间)操作。
方案二:服务器扩容1. 实施流程资源申请:提交服务器扩容申请,明确配置要求(CPU、内存、磁盘类型及容量、网络带宽等)。环境搭建:新服务器部署 Gbase 8a 数据库,配置集群参数,确保与现有集群网络互通。数据迁移:通过数据库备份恢复、数据导出导入(LOAD DATA),将部分数据迁移至新服务器,均衡集群存储负载。2. 优势从根本上增加存储资源,避免压缩对性能的潜在影响,长期扩展性强。
三、方案对比与建议
方案优势劣势适用场景表重建压缩无需额外硬件成本影响性能,操作较复杂短期缓解,数据只读 / 低频写入场景服务器扩容彻底解决存储瓶颈,性能友好需硬件资源与部署时间长期数据增长,高性能要求场景
建议结合业务实际:若历史数据查询频率低,可优先尝试表重建压缩;若业务对性能敏感且长期数据增长显著,推荐服务器扩容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kir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bigdata/31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