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缓存命中率(Redis)详解大数据

缓存命中率的介绍

命中:可以直接通过缓存获取到需要的数据。

不命中:无法直接通过缓存获取到想要的数据,需要再次查询数据库或者执行其它的操作。原因可能是由于缓存中根本不存在,或者缓存已经过期。

通常来讲,缓存的命中率越高则表示使用缓存的收益越高,应用的性能越好(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高),抗并发的能力越强

由此可见,在高并发的互联网系统中,缓存的命中率是至关重要的指标

如何监控缓存的命中率

redis提供了INFO这个命令,能够随时监控服务器的状态,只用telnet到对应服务器的端口,执行命令即可:

telnet localhost 6379   
info  

在输出的信息里面有这几项和缓存的状态比较有关系:

keyspace_hits:14414110   
keyspace_misses:3228654   
used_memory:433264648   
expired_keys:1333536   
evicted_keys:1547380

通过计算hits和miss,我们可以得到缓存的命中率:14414110 / (14414110 + 3228654) = 81% ,一个缓存失效机制,和过期时间设计良好的系统,命中率可以做到95%以上

有个ruby gem叫redis-stat,它利用INFO命令展现出更直观的信息报表,推荐:
https://github.com/junegunn/redis-stat

同时,zabbix也提供了相关的插件对redis服务进行监控。

影响缓存命中率的几个因素

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了缓存命中率的重要性,下面分析下影响缓存命中率的几个因素。

1.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

缓存适合“读多写少”的业务场景,反之,使用缓存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命中率会很低。

业务需求决定了对时效性的要求,直接影响到缓存的过期时间和更新策略。时效性要求越低,就越适合缓存。在相同key和相同请求数的情况下,缓存时间越长,命中率会越高。

互联网应用的大多数业务场景下都是很适合使用缓存的。

2.缓存的设计(粒度和策略)

通常情况下,缓存的粒度越小,命中率会越高。举个实际的例子说明:

当缓存单个对象的时候(例如:单个用户信息),只有当该对象对应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我们才需要更新缓存或者让移除缓存。而当缓存一个集合的时候(例如:所有用户数据),其中任何一个对象对应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都需要更新或移除缓存。

还有另一种情况,假设其他地方也需要获取该对象对应的数据时(比如其他地方也需要获取单个用户信息),如果缓存的是单个对象,则可以直接命中缓存,反之,则无法直接命中。这样更加灵活,缓存命中率会更高。

此外,缓存的更新/过期策略也直接影响到缓存的命中率。当数据发生变化时,直接更新缓存的值会比移除缓存(或者让缓存过期)的命中率更高,当然,系统复杂度也会更高。

3.缓存容量和基础设施

缓存的容量有限,则容易引起缓存失效和被淘汰(目前多数的缓存框架或中间件都采用了LRU算法)。同时,缓存的技术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采用应用内置的本地缓存就比较容易出现单机瓶颈,而采用分布式缓存则毕竟容易扩展。所以需要做好系统容量规划,并考虑是否可扩展。此外,不同的缓存框架或中间件,其效率和稳定性也是存在差异的。

4.其他因素

当缓存节点发生故障时,需要避免缓存失效并最大程度降低影响,这种特殊情况也是架构师需要考虑的。业内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或者通过节点冗余的方式。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理解误区:既然业务需求对数据时效性要求很高,而缓存时间又会影响到缓存命中率,那么系统就别使用缓存了。其实这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并发。通常来讲,在相同缓存时间和key的情况下,并发越高,缓存的收益会越高,即便缓存时间很短

提高缓存命中率的方法

从架构师的角度,需要应用尽可能的通过缓存直接获取数据,并避免缓存失效。这也是比较考验架构师能力的,需要在业务需求,缓存粒度,缓存策略,技术选型等各个方面去通盘考虑并做权衡。尽可能的聚焦在高频访问且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热点业务上(如字典数据、session、token),通过缓存预加载(预热)增加存储容量调整缓存粒度更新缓存等手段来提高命中率。

对于时效性很高(或缓存空间有限),内容跨度很大(或访问很随机),并且访问量不高的应用来说缓存命中率可能长期很低,可能预热后的缓存还没来得被访问就已经过期了。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bigdata/97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19日 11:30
下一篇 2021年7月19日 11: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