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 160GB 硬盘上的分区方案,采用 Windows Server 2003 SP2(32位)、CentOS Linux 6.5(64位)双系统,作为日常办公桌面环境使用。
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 各分区大小尽可能为整数,看上去舒服一些(有些强迫症);
- 两个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文件共享和数据交换;
- 使用过程中,双系统尽量不发生干扰,避免误操作对另一系统破坏;
- 重新安装系统时不影响用户数据。
- 日常办公使用,主要进行文档字处理,有少量图片制作和编辑,不作为数据服务器使用。
具体分区如下(Linux 环境 fdisk 显示效果):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175 9438156 7 HPFS/NTFS /dev/sda2 1176 2505 10683225 83 Linux /dev/sda3 2506 19457 136166940 5 Extended /dev/sda5 2506 5116 20972826 7 HPFS/NTFS /dev/sda6 5117 9033 31463271 7 HPFS/NTFS /dev/sda7 9034 12954 31495401 b W95 FAT32 /dev/sda8 12955 19457 52235316 83 Linux
Windows 四个分区:
C盘(NTFS) 操作系统、D盘(NTFS) 应用软件、E盘(NTFS) 工作专区、F盘(FAT32) 交换存储。
Linux两个分区:
/(Ext4) 操作系统、/home(Ext4) 用户数据,将Windows的四个分区自动挂载,其中C、D、E盘采用只读方式挂载保护原有数据,F盘以读写方式挂载以便在两个系统交换数据。
关于swap分区的说明:
考虑到这台机器不做服务器,且 2GB 内存够用了,因此没有划分 Swap 分区。
针对 swap 分区是否应该划分的问题,我做一些补充说明:
将 Linux 环境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使用, 已经有两年多了。起初我也是按照网上总结出的经验, 划分有 swap 分区, 使用过程中发现, swap 的使用率几乎都维持在 0% 。
针对这个现象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也在群里询问过一些技术老鸟。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Linux 环境中 swap 的作用 和 windows 环境中的虚拟内存(pagefile.sys)是类似的。(抱歉,用Win的眼光来看待Linux,只是为了让新手们能更快更准确的理解。)当内存使用率过高,或单个进程占用内存过大时,采取把部分内存数据转储到硬盘。我们都知道,硬盘的读写速度与内存相比,是低了好几个数量级的。
因此,在现今主流机型硬件配置的前提下(2-8G内存),划分 swap 的意义不大。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 Linux 作为普通桌面使用,而没有复杂科学计算和3D建模,没有大负荷的数据库、Web、Samba 等服务器。
如何分区,其实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在 资源(硬盘容量等) 和 需求(所需应用、期望的效率、存储的数据量和分类等) 方面取得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平衡点。
分区在 Windows 环境 的效果,整数分区:
分区在 Linux 环境 的效果,整数分区:
顺便秀一下我的 CentOS Linux 6.5 桌面:
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感觉用得很顺手。
特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欢迎跟帖讨论。
作者:仅此一仙『QQ:46231375』@ 江西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linux/4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