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是苹果自1984年起以“Macintosh”品牌开始推出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该设备使用独立的Mac Os系统。长期以来,这一标志性的苹果产品都以其优异的工业设计、实用的系统和高端的定位而赢得了无数果粉的追捧。时光荏苒,在进入2014年后,Mac机事实上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在这段时间中,虽然Mac机演化出了具备多种尺寸、配置和外形的新产品,但其内在的优异品质和设计风格却始终没变。
日前,美国科技媒体就以图片的形式同我们一道回顾了“Mac 30年的辉煌历史”。
图注:1983年,苹果推出了历时3年时间打造的Apple Lisa电脑,这是当时全球首款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和鼠标的个人电脑。然而在Apple Lisa于1983年面市时,苹果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电脑设备的承受能力,当时这款设备的售价高达9935美元,市场销售情况也颇为惨淡。而且,Apple Lisa中的Lisa被广泛认作是乔布斯长女丽萨的名字,但苹果官方的说法是“局部集成软件架构”(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英文缩写。
为了改善Apple Lisa的销售情况,苹果在 1985 年对其机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将Lisa重新命名为“Macintosh XL”,其售价也大幅降低至3495美元。
1984年,苹果推出的128K机型是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Macintosh个人电脑。当时它的零售价为2495美元,但该设备凭借着自己的9英寸屏幕、128K内存以及易用的诸多辅助功能还是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Macintosh的销量也终于开始迎来提升。
在推出128K机型后不久,苹果随即发布了512K Macintosh个人电脑。不过,除了四倍于之前版本的内存容量外,512K Macintosh的其他配置同前作都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1986年,苹果推出了Macintosh Plus机型。它拥有1MB内存,并且是第一台包含了SCSI端口的Macintosh机型。这一产品的出现推动了包括硬盘、磁带机、CD-ROM驱动器、打印机,甚至外部显示器产业的发展。据悉,当时这款机型的售价约2599 美元。
1989年,苹果推出了第一款由电池供电的 Mac,该机型内置的16 MHz运行能力是当时独一无二的。然而,虽然该产品运行速度很快,但因为它的重量接近16磅,因此市场表现并不出彩。
PowerBook在1991年首次面世,PowerBook是苹果电脑笔记本当中最历史悠久的电脑,直到2006年被MacBook Pro取代才停止发售。由于重量很轻,因此它是苹果第一款真正的便携式计算机。需要指出的是,PowerBook的软盘驱动器是独立外置的。
苹果在1998年首次推出了iMac产线,它是时任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回归公司所有主导的第一个重大项目。这一产品拥有半透明色彩鲜艳的外壳颜色,相比前作拥有着更多的时尚元素,并且完全移除了软驱,转而使用了当时更为高端的USB 端口。值得一提的是,乔布斯很早就将“What’s not a computer!”(看起来不是电脑的电脑)设计理念应用于iMac的设计过程之中。
2002年,苹果推出了iMac G4这款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消费者个人电脑,使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为之欢呼雀跃,同时也证明了苹果不仅能够达到设计创新的标准,而且能够在4年的时间里再次超越设计创新的能力。iMac G4以其灵活性和扁平的形状惊叹了当时的所有科技爱好者,而且由于其颈部的细薄设计,其屏幕可以向前和左右回转拉伸。当2002年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推出iMac G4的时候,几乎所有观众都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苹果在 2006于在线商店与各店面推出了新款MacBook,该产品是iBook G4系列的继承者,并且成功地取代了iBook G4系列与最后的PowerBook产品。当时,这款产品因为其内置的iSight摄像头、光滑的LCD显示屏和内嵌键盘设计而广受赞誉。
2008年2月19日,苹果发布了当时全球最薄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这款13.3寸LED屏幕笔记本最薄处仅4毫米。MacBook Air所营造的视觉上的美感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该产品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之薄主要源自于LED屏幕和特殊处理器的采用。而且,这款机型一直在推出更新版本,其最早的版本仅仅配置了一个80GB硬盘和明亮的LED背光显示器。
最新款iMac拥有比以往更薄更大的机身,配备了一块更为纤薄的屏幕以及分离的键盘和鼠标。新款27英寸版本iMac采用了新款英特尔处理器和Fusion Drive存储技术,它由一块传统的机械硬盘和一块采用闪存芯片存储的SSD固态硬盘组成。具体来说就是,Fusion Drive技术自动将使用频率低的软件放在较慢的机械硬盘中,而将常用的软件放在固态硬盘中,这样既能提高速度又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linux/4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