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供应商来说,从来没有一条推文显得如此之真实或者具有灾难性。几年前,为了回应史蒂夫·乔布斯批评Android并不是真的开放,谷歌(微博)的安迪·鲁宾发了一条推文说任何人都可以拉取Android的分支并修改,这是开放的真实体现。
对于谷歌来说,不幸的是许多OEM对此话信以为真。
如今,谷歌的Android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同时Android的碎片化也使谷歌或它的应用开发者生态系统收入最小化了,不幸的是,根据最新的ABI研究报告,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释放自由基因
虽然这些年来对于Android到底有多开放大众有诸多顾虑,安迪·鲁宾的推文还是让它烟消云散了。
谷歌开放源码主席确认了鲁宾的观点,告诉笔者已有超过1000万行基于开放源码许可的Android代码对所有人开放了。
是的,谷歌控制了Android的整个开发流程,而且可能会选择性地对第三方开放源码,但相对的,谷歌一直是Android(和许多其它开源工程)的卓越管家。
也许管家做的太好,Android这个领地里付出代价的,却是应用开发者。
开源一直是谷歌 Android操作系统的优点,不像之前的移动操作系统如iOS(只有苹果可用)或Windows(收费,基于微软许可),Android可以免费使用。
有多好?Android从之前的默默无名,发展成为了如今移动设备领域的领军力量。
奇怪的是,Android的应用开发者并没有分到应得的一杯羹。
iOS开发者一直都比Android开发者赚的更多,尽管Android的声势浩大,但系统的碎片化让其开发者很难赚到钱。
有多难?根据Vision Mobile的资料显示,64%的Android开发者处于“App贫困线“以下,即每个App每月赚取500美元。
对谷歌来说也许同样不是好事。碎片化同样伤害到了谷歌,与第三方开发者感受到的不太一样,但同样造成了伤害。
谷歌已经开始着手于解决碎片化的问题,一方面迫使OEM厂商尽快升级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来部署谷歌移动服务包或谷歌应用,另一方面也在谷歌 Play里引入新的开发API,来保障OEM或用户能体验到最新的android。
这么做的一个后果,是让所有的终端用户都运行官方的Android版本,但诸多的OEM厂商考虑的是自家独特的Android体验。
ABI研究显示,从2014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相比整体市场的3%,“分叉版”Android手机(AOSP智能手机)实现了20%的增长。换句话说,分叉版Android已经占据了20%的全球智能机市场,而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体市场。
同样增长迅速的是具备OHA认证的Android手机市场,这些官方的Android手机占据了65%的智能机发货份额,增长率为13%。
如果都是些小本经营的OEM厂商,可能无关紧要,但根据VisionMobile的数据显示,Android的最大增长来自于一个乐于孤立开发软件的地区:亚洲。
ABI研究分析人员Nick Spencer解释了其中意味:
AOSP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中国和印度的手持设备制造商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在其国内市场,同样包括扩散到的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中国和印度以51%的份额第一次成为了智能机最大的出货大户,其中多数为低成本制造商,一些开始进入中端厂商的地盘,特别是小米和金立这样的制造商,逐渐成为了三星的有力威胁。
换言之,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市场充斥了AOSP/分叉版的Android供应商,他们开始将产品远销海外,从而挑战谷歌在全球统一化Android的能力。
按互联网服务收费
谷歌还能从这些分叉版Android系统挣到钱吗?也许。Asymco解释道,除开中国,谷歌从每个互联网用户身上每年大概可以挣到6.3美元。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些Android手机(或iOS、Windows)很大一部分应该能为谷歌变现,因为它们都携带了连接到谷歌网络的网关入口。
实际上,并非如此。
Asymco进一步解释,虽然OEM厂商有很多理由拉取Android分支,但最有可能的理由是灵活性。
在价格和本地化上竞争的供应商寻求的是,相比对手能更快速地行动,等待的成本过于高昂。对于这些供应商来说,一些基于各类“联盟”的要求过于细致,难以达到,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更加开放”版本的android开始逐渐威胁到“不那么开放”版本的Android。
这些“更加开放”的Android经常会包含“一个独特的用户界面和一系列的服务”,包括中国制造的搜索和其它非谷歌应用,换言之,分叉版Android可能没法为谷歌赚取用户的6.3美元了。
笔者认为谷歌会对Android施加更多的控制来最小化碎片化对用户的影响,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Android的开源也严重削弱了苹果曾经在手机领域坚不可摧的桎梏。在一个苹果的世界里,谷歌的盈利能力是不稳定的。
换言之,对于谷歌来说,“过于开放的Android”仍然远远好于“过于封闭的iOS”。(沙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linux/4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