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员界,向来流传一个江湖传言:互联网公司没有35岁以上的中年人。
从华为辞退34岁以上员工的新闻,再到腾讯劝退35+“高龄员工”事件,似乎都在表明大龄程序员面临着“年龄危机”,在职场上时刻要警惕着被“踢出”的危险。
而中国很多其他的职业正相反,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这类发展稳定,越老越值钱。
的确,程序员的职场“寿命”很短暂,“35岁现象”在这个行业中比较普遍。即使他们拿着高薪,拥有着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依然避免不了被裁员或者是失业的情况。
难道大龄程序员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程序员年龄越大,越容易失业?
程序员能否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周期,要看这个人的能力是可替代的还是不可替代的。
一方面,IT行业的岗位供过于求,人员已经开始饱和,可替代性愈来愈强。
早些年间互联网刚刚兴起,许多互联网公司缺乏成熟的经验,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对高端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时常出现各IT巨头哄抢人才的新闻。
随着新兴技术极大赋能传统行业、工业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IT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此时的招聘市场也已不如当年轻松了。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摇身一变,在招聘市场上从“买家”变成了“卖家”,如果要招聘一个初级程序员,便会有成百上千份简历投来,再从这些简历中来挑选。
由于初级程序员的技术门槛较低,即便平均薪资较低但是竞争也十分激烈。
每年来应聘初级程序员的,不仅有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还包括一些几年工作有了丰富经验、转而跳槽的人。
其中不乏年龄较大的程序员,他们在这个年纪不仅要和同龄人竞争,同时还要和一些刚入行的年轻人竞争。
IT行业虽然对年龄没有那么严苛,但是一直存在35岁危机的说法。35岁是一个门槛,如果过了35岁还没转型,或者没能进入管理层,就只能跟一帮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起赶进度、抢工期、抓bug,为了跑一个程序通宵达旦工作。
如果一个35岁以上的程序员和一个20岁出头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去应聘初级程序员的职位,公司会选择谁呢?
年轻人不仅能够996,还有着极大的热情、有时间精力去学习新东西。而大龄程序员虽然有经验,但是在35岁以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在日复一日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也抽不出时间来学习新技术。而且如果应聘职位要求不高,还很容易被年轻人所替代。
相比较来说,年龄越大的程序员在身体状况和学习能力上必定不如年轻人。所以许多企业在招聘程序员时,一般都不会考虑高龄的求职者,甚至还出现一些公司裁员“高龄”程序员的新闻。
另一方面,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未来,程序员从繁重的代码中解放出来,可能将会被AI取代,面临失业的危机。
有的岗位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受欢迎,后半辈子基本上不用愁。而大龄程序员的经验在技术的更新迭代下也往往没有什么优势,说不定就被某个开源产品替代掉。
程序员并非青春饭
自从华为辞退35岁以上的程序员事件被爆出后,有不少人认为现在的程序员真的是吃青春饭的职业。
看人用年龄作参考,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程序员并非是青春饭,只要技术能力过硬,不管你多少岁,照样能一直在这个赛道上。
大家所认为的“35岁对程序员来说是一道门槛”,其实是在指程序员在35岁时来到了职业生涯的发展口,而是否可以在程序开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能否跨得过去这个门槛,其实全靠个人。
编写代码它需要投入高度的精力和思考,是一项重复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长年累月的积累和不断的练习反而让你写代码时更加如鱼得水。
所以说,并不是只有年轻人才能做得更好。即使是大龄程序员,在每天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到的经验都会成为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加持。
同时,也要不停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更新自己的技能,掌握核心技术和信息,如果守着自己仅存的一点技术底子,便很快会被新技术和新思想淘汰,而这点往往很多人都不到。
因此,年龄并非最大的问题,程序员这一职业也不是青春饭。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你不持续的学习,都将是青春饭。
坚持学习和进步、反思与提高,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即使是被别人称为“吃青春饭”,自己也可以用行动来做到“越老越吃香”。
在这个所谓的“内卷”时代,职场危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在步入30岁以后,都会陷入职场发展的瓶颈期,那么如何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强自身竞争力呢?
对于程序员来说,并不是年龄越大就越贬值。其实这只是企业给你的年龄职业打上的标签,不代表你年龄越大、价值就越低、上升空间就越小。
大部分程序员在35岁时通常会遇到一个瓶颈期,包括自身知识结构陈旧、工作压力比较大等等,许多人为了延长职业生命周期,会在此时考虑转型,转产品或是转运营,来保证个人的职场价值。
对于目前IT行业的程序员来说,如果想要防止贬值,走出职业成长的焦虑,应当从现在开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
同时,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赛道,在某个领域形成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且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速迭代的数字时代,可以通过挖掘新的领域来实现“破圈”。
虽然编程也学了不少,也有一些比赛获奖,但内心总不够自信,也对就业有些担忧。 计算机相关岗位的要求大都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而且也想接受正规的计算机专业学习。 因此,决定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优势在于英语好一些,最大的难点在于数学,因为英语专业不开数学课程,需要花很大的经历学数学,还有没上过计算机的专业课。 主要通过看新东方的视频和线下的考研培训班来学习,最终考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完成了英语专业到软件专业的转变,正式成为一名全日制的计算机学院的学生。
幸运的是,大学里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编程,但专业课学的还可以,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和英语专业八级(当时我本科学校英语专业的班级大概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研究生阶段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综合成绩一直在年级 TOP 5。
所以,弃文从工,是因为非常痴迷编程,软件更“实用”,也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成就感。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tech/pnotes/29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