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发布会开始前,余凯在私下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伟文许诺:给我1000辆车,明年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有可能超过美国。
这天是地平线上海研发中心成立揭牌的日子。创立不到两年,地平线机器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跑过了拥堵的五道口,跑进了车企扎堆的上海安亭。
回想2016年,余凯还曾在一次演讲中调笑国内的路况:只要在五道口能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那这个技术拿到全世界都可以用。
这天宣布成立的地平线上海研发中心位于郊外安亭的汽车创新港,是车企的聚集地。未来,他们在这里的团队将主攻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除了向车企和Tier 1提供解决方案,余凯在上海发布会上还告诉媒体:今年准备部署50辆车,明年部署1000辆车,地平线要建设业界最大的驾驶数据库,而到了2018年数据变现业务会变成一笔千万美金级别的生意。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大方向,这在业界已经没有悬念。这话李飞飞说过,大部分人工智能的业内人也会认同。而在这块蛋糕上,算法和数据几乎构成奶油和樱桃之外的蛋糕本身。
在自动驾驶上,地平线已经表露出十足的野心,看起来也有与野心相称的准备。
两年时间,地平线在自动驾驶上拿出了哪些成果?
2015年年中,从百度离职的余凯先后邀请百度IDL主任架构师黄畅、Facbook FAIR创始人杨铭、前诺基亚副总裁方懿以及前华为芯片架构师周峰共同创立地平线机器人,这家公司的目标是要打造万物智能的大脑。更具体一点,他们很快按照应用方向划分出两个大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向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的安徒生平台和面向汽车智能驾驶的雨果平台。
余凯曾说过,这个团队大部分早期成员都是互联网大公司背景,所以他们长于软件和算法。余凯从百度离职后,又想从芯片架构底层到软件算法重构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但余凯没有做过芯片,于是投资人撮合了与他有同样想法但做了30年芯片的周峰认识。
从那以后,地平线对外陆续推出车辆ADAS、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同时向Tier 1提供算法,到了2017年年初他们又公布了三代芯片架构的路线图以及量产第一款芯片的计划。在蛮长一段时间内,这家公司既做智能家居,又做智能驾驶,既做算法又做芯片,是创业公司里少有的多头并进的企业。一度还有VC和媒体称其“看不懂”。
不过提供软件+硬件+算法+架构IP的平台化思路,也给地平线带来了超过单一业务公司的便利和进度。
-
2016年3月份,地平线在奇点汽车的发布会上向外界展示了在真车上同时实现车道线/车辆/行人检测的ADAS原型系统;
-
同样在2016年,他们与2家Tier 1供应商敲定合作,前者向后者提供包括算法在内的ADAS解决方案;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驾获知其中一家是博世。
-
2017年年初,他们展示了一款与英特尔联合研发的ADAS系统,这款ADAS的运算是基于前者设计的架构IP「高斯架构」以及后者的FPGA硬件平台实现的。
-
雷锋网新智驾还获知,他们今年还会宣布与多家Tier 1以及OEM在ADAS前装上的合作,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
像前面说到的,算法+架构IP的核心思路,不仅避免了与原有芯片巨头的正面冲突,反而促成了产业链合作,让他们在ARM、Intel、NVIDIA这些大腕之间游刃有余。
这些产业链合作,又反过来让他们开发出各种必要的中间件,并且积累了自动驾驶算法改进所需要的数据。
地平线想做什么?自动驾驶的数据生意
2016年地平线汽车业务对外提供的技术主要是ADAS解决方案。
公司芯片负责人周峰在此前的采访里告诉雷锋网:
-
今年地平线会将基于高斯架构的ADAS产品作为重点推进,主要是与车企的前装落地;
-
自动驾驶方面,计划在年中实现特定道路的自动驾驶, 基于包括NVIDIA DRIVE PX2 或 XEON PHI+FPGA在内的计算平台。
而上海研发中心成立后,余凯说地平线的愿景是:“共建自动驾驶开发资源平台、参与测试实验平台的建设、深度参与城市交通试点性项目的建设。”地平线运营副总裁陶斐雯用更直白的话总结了这个愿景:我们这次来上海,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上“量”。即服务更多的车企和Tier 1,部署更多的测试车辆,获取更多的自动驾驶数据,得到更好的自动驾驶算法和模型。
所以余凯提出的先50辆车,再1000辆车的目标是容易理解的。但怎么实现呢?余凯的回答是通过多种方式,眼下在汽车创新港内已经有几百辆包括测试车和背景车在内的车辆,其次汽车创新港有与EVCARD分时租赁车辆的合作,最后地平线还有和车企、Tier 1一起的测试车辆。关于部署1000辆车,更准确的说法是希望在2018年实现从1000辆车上获取需要的测试数据。
除了实车测试数据,余凯还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开发的自动驾驶模拟器。余凯说,提供自动驾驶模拟器本身就是相当大的业务。
总结一下,今年地平线会推进更多ADAS的前装落地,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路应用,但关于数据的共享和变现,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实现,行业里更多的人还在探索。而跟众多Tier 1和OEM斡旋,又何尝不需要一副铁腕。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1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