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原本只是科幻小说或电影中的概念,但一些机器人领域的工程师却不信这个邪,他们将这一概念变成了许多古怪的研究项目。如今,这些被泼了无数冷水的项目却成了现实,自动驾驶汽车即将改变人类的交通形态。
纵观整个业界,未来谁能先到达终点,谁就能在价值 770 亿美元(2035 年)的巨大市场中占尽先机,而后来者将会被世界遗忘。
“为了在未来能分到一块蛋糕,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资金正在层层加码,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不是空头支票,它们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精通自动驾驶汽车法律的斯坦福法学院学者 Bryant Walker Smith 说道。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自动驾驶行业的主要玩家——谷歌 Waymo、特斯拉和 Uber 等都在争夺建立行业标准的发言权。无论是哪家公司,都冒着极大的风险。就拿 Uber 来说,自动驾驶是它们提升利润率的大杀器,如果不能抢先一步,Uber 的商业模式就会被复制,等待它们的就会是万劫不复。因此,即使前路漫漫充满风险,Uber 也必须义无反顾。
*Waymo、特斯拉和 Uber 无人车团队的竞合
自动驾驶行业激烈的竞争已经催生了至少两场剑拔弩张的诉讼。诉讼的起因也很简单:一是由于员工跳槽带走技术,二是由于新公司崛起威胁老公司地位。
除了科技公司,传统的汽车厂商也不甘寂寞,通用、福特、菲亚特和戴姆勒等公司都打开“钱袋子”对自动驾驶技术投入巨资。虽然现在说不清这些钱是否会打水漂,但从很多团队的动向来看,它们都盯上了 Uber 和 Lyft 的饭碗。
在一系列明争暗斗中,战况最为激烈的要数 Waymo 与 Uber 的诉讼了。Waymo 声称,自家前工程师莱万多夫斯基在离开公司前下载了 1.4 万份机密文档,并凭借 Waymo 的核心技术成立了新创公司 Otto,而 Otto 成立没几个月,就被 Uber 收入麾下。
在法庭上,Waymo 要求法官禁止 Uber 使用莱万多夫斯基“偷窃”的激光雷达技术,如果判决成立,Uber 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将遭遇灭顶之灾。
在硅谷,有关商业机密的争斗是家常便饭,但一旦谷歌加入战团,事情就不同了,搜索巨头可是将自动驾驶项目看得很重。
“以前都是别人告谷歌,它们当原告的次数可不多。”Santa Clara 律所专攻高科技诉讼的 Eric Goldman 说道。
曾几何时,自动驾驶行业是个紧密的社区,但 Waymo 的一纸诉状把人们从美梦中叫醒,原来这个行业竞争的火苗已经烧得很旺了。
“大量的工程师在同时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要么在大学做研究,要么为公司提供咨询,要么就创建了自己的公司。”Smith 说道。“要知道,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信息曾经是可以在整个行业内免费分享的。”
今年 1 月,特斯拉也将前雇员安德森告上法庭,该案与 Waymo 一案类似,特斯拉认为这位工程师偷了自家 Autopilot 系统的机密技术,而且还要从公司挖人去成立自己的公司与老东家竞争。
近日,安德森和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 CTO 乌尔姆森一起创立了自动驾驶新创公司 Aurora Innovation。最终,安德森从特斯拉挖走了两名员工。
特斯拉律师表示:“特斯拉理解一些员工想追逐其他机会甚至创立自己新创公司的想法,对于员工的诉求,特斯拉一般持支持和尊重的态度。不过,像安德森这样滥用公司信任的做法我们不能接受。”
特斯拉并不是唯一被人才流失困扰的公司,去年年底的两个月内,Uber 有约 20 位有经验的工程师选择离开,他们中的一些加入了 Argo AI,这家公司也是 Uber 前任工程师创建的。同是去年年底,两位谷歌自动驾驶项目高管也离开老东家创立了 Nuro.ai。
业内专家表示,大量人才的离开让各家公司受伤颇深,毕竟这个行业现在人才严重短缺。
“寻找并招募顶级人才并非易事,各家公司已经开启了抢人大战。”自动驾驶软件新创公司 nuTonomy 创始人兼 CEO Karl Iagnemma 说道。
除了人才,数据也是重中之重,各家公司必须积累大量驾驶数据才能提升自家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在数据上,最先起步的谷歌优势巨大,它们的测试车 2009 年就上路了,而现在 Waymo 车队的规模已达 60 辆。
Uber 搜集数据的方式与其类似,它们的测试车队已在旧金山、匹兹堡和坦佩三地上路。特斯拉更加“机智”,它们卖出的电动车只要打开 Autopilot,就成了专属的数据收割机。
与大公司不同,许多新创公司采取了其他方式。就拿新创公司 Nauto 来说,它们将相机套件(可以在不安全情况下报警)以 400 美元的低价卖给出租车、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司机,经过改装后的车辆会不断搜集驾驶数据并回传给 Nauto,这样就无需自己运营测试车队了。
大家都在做自动驾驶汽车,那么未来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从现在来看,用自动驾驶汽车经营打车服务是各家大公司最为清晰的路线图。至于车辆用了什么技术,各家公司更是守口如瓶。在 Waymo 状告 Uber 的案子上,Waymo 甚至都不愿明说 Uber 到底偷了自家哪项机密。
无论该案最后将以什么结果告终,它都会对整个业界产生巨大影响。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1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