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莱士做卧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ID:nfc-yancaijing),作者:胡万程,编辑:何小民,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镜头前,戴着面具的小白正在讲述。

“老鼠麻酱一起住,洗菜刷鞋在一处。猪肺拿来当抹布,厨房卫生真恐怖。”

这不是单口相声,也不是脱口秀,而是一段暗访视频的旁白。

视频中极其糟糕的卫生情况,让所有观众都感到生理不适。人们没法相信,看似窗明几净,又是“行业领军”的杨国福麻辣烫,后厨竟然如此之脏。

杨国福被揭露食材不收回,暴露一整夜

视频发布后,#杨国福麻辣烫食安问题# 的词条很快登上热搜。主流媒体纷纷跟进,随后杨国福集团致歉,宣布涉事门店停业整顿。

这样的事,小白至今经历了三回。

他所在的“内幕纠察局”团队,自7月8日起,一个月间连续发布三条暗访视频,分别在华莱士、杨国福、火凤祥揭露了食安问题,每一条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食安问题,老生常谈,却久治不愈。隐秘的后厨里,“卧底”和“吹哨人”的出现,让这一监管死角得以曝光在大众视野内。

一、流量密码

食安问题,最近和娱乐圈丑闻一样,在热搜上住下了。

小龙坎、火凤祥、华莱士、杨国福、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大润发、全家……从快餐店到火锅店,从便利店到大型商超,食安问题正奔着“大满贯”而去。

火凤祥被爆卖发臭食材

这些隐秘的角落,大都是通过暗访的形式揭露的。

暗访人佯装应聘,打入后厨后,通过隐秘摄像设备得到食安问题素材,最后将这些素材公之于众。

后厨暗访的反响是巨大的。“内幕纠察局”做的第一条揭露食安问题的华莱士视频,B站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500万次,而它的上一条暗访辅导班的,播放量只有20万次。

7月17日,华莱士发布声明,称关注到相关报道,已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内幕纠察局”连做三条后厨暗访,短短一个月B站吸粉38万,微博吸粉23万,再次把食安问题带到了舆论场中心。

小白告诉盐财经记者,博眼球和赚钱并不是做暗访视频的最大目标。团队主创都在互联网公司有着稳定工作,这个项目只是一种副业,他们更看重因此而推动的食安环境改善。“这种社会意义,是其他事情比不了的。”

小白所在的团队有10多个人,除了文稿、配音、剪辑等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小黑的工作。

这里的“小黑”不是一个人,而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线索人员,有他们去完成卧底、暗访、采证等工作。

“小黑们一般是暗访两三天,证据收集完成后,以一个合理的理由离开。”小白说。

团队平均年龄26岁,又是副业,如何选题、准备、拍摄以及剪辑,大家都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能看出初期视频的稚嫩,也能看出后续改善的高效。

从软色情SPA,到女仆店,到辅导班,再到餐厅后厨,虽然食安方面的选题在最初视频规划内,但能够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是他们起初没想到的。

视频火了后,后台发私信要当志愿者的人变多了。有的人想加入线索团队,一起揭露更多的黑心商家;也有人身处“黑饭店”,说实在没法昧良心做下去了,直接发来了后厨的照片与视频。

小白说,看到这么多志愿者愿意加入,大家都很感动,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因为没有办法核实素材真伪,素材质量也层次不齐,他们可能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私信中的素材,“未来考虑做一期网友爆料合集去另外呈现”。

食安是一个随时可以挑动公众敏感神经的词汇,这类暗访视频几乎是一做就火。但由于获取线索不易,卧底而花费的时间精力不菲,还面临一定程度上的法律与人身安全风险,食安暗访类节目在目前的视频平台还是个稀缺物。

偶有机构媒体做一下,但并不是常态。一时间,“内幕纠察局”成了香饽饽,各大视频平台都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它们可以持续产出更多的视频。

“有在考虑做一个月度总结的节目,就像315晚会一样,定期曝光黑心商家,不过我们曝光频率更高。”小白说。

二、谁来保护吹哨人?

像“内幕纠察局”这样自发的“啄木鸟”团体,在食安领域里并不是新鲜事物。

2012年,有一个叫吴恒的复旦大学学生,创办了一个叫“掷出窗外”的网站。

有报道称,吴恒当时和33名志愿者在17天里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制作了2849条记录,搜罗了2004年至2011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这个网站当时很红,每逢有新的食安新闻,日均浏览量超过50万次,流量过大还一度引起网站崩溃,风头与“内幕纠察局”相仿。

在2014年,吴恒出了一本《掷出窗外——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深度观察》。他曾用“易粪相食”作为书的标题,“它准确的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没有谁是孤岛,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即使你本人就是有毒食品的制造者。”

但至此之后,他在舆论场中消失了踪迹,“掷出窗外”的网站现在也无法打开了。

与“啄木鸟”作用相同的还有一类人——“吹哨人”。他们比“啄木鸟”更加熟悉食安环境个例,在内在道德驱使下,牺牲自身利益去换取大众利益。

这些“吹哨人”的爆料,是主流媒体上大部分暗访报道的线索来源。但如果追踪他们的受到的对待,则并不都是美好结局。

2014年,在安徽蚌埠一家沙县小吃打工的阿华(化名),曾向当地监管部门举报过自家使用过期变质食材。

很快监管部门查封了餐馆,但阿华告密的事也被老板掌握了。老板不但扣了他应得的工资,还把他在宿舍里的家当全部丢到了垃圾站,甚至威胁要“弄死他”。

阿华没有选择报警,忍气吞声地离开了,但他至今也不清楚到底是谁泄露了秘密。“举报的时候,对方还和我说一定会保护我的隐私,我想不通。”

根据盐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因为怕被报复,不少“吹哨人”举报都是用公共电话,快速沟通完问题后火速挂断电话,完全不留个人信息,即便这样的举报可以获得不菲的奖励。

实际上,不少城市已经出台了对于“吹哨人”奖励的政策。

2016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开始实施,将“吹哨人”归为“隐名举报”类别,属于重点奖励范围,上限可达30万元。

同年,《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上路,规定若员工举发老板,最高可获60万元人民币奖励。

2020年10月1日,上海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但比起奖励,“吹哨人”们担心的更多的是安全。“我宁可不要奖金,至少生活会顺遂一点。”当年拿了200元奖励的阿华告诉盐财经记者。

在企业面前,“吹哨人”是身单力薄的。企业越大,“吹哨人”越渺小。

为了公众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吹哨人”,如果因为隐私被泄露而遭到报复,如同于“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

如何严格保护“吹哨人”的身份资料,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食安监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全面参与

鼓励民间举报的奖励力度,还在进一步加大。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并将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规定将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上限,提高到了100万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之所以迫切地呼唤“啄木鸟”与“吹哨人”,一方面是食安问题的险峻,一方面也是这两种方式着实有效。

阴魂不散,又花样百出的食安问题,已经证明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并非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问题。

市场经济下,为何餐饮企业背着法律风险,道德谴责,还愿意生产这些有害食品?

图的无非是一个“利”字。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唐昊认为,不同于有严格市场壁垒,有高技术门槛的行业,餐饮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低,主打差异化。

门槛低也导致竞争者众多,企业多呈现小、散、低的结构性缺陷,多度竞争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屡见不鲜。商家为了活下去,维持微薄的盈利,只能降低食物质量。

从小作坊到国有大企业,从儿童奶粉到食用油,食安问题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种食品,任何一个环节。

而在监管层面,管理食安问题的部门多,权力分散,基层执法又无法在中小企业众多的餐饮领域严格执行。


8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6起食品安全案件情况

经济面的“自发作假”,监管面的“部分失灵”,合力形成了中国食安问题在全行业、全领域广泛存在、较难收拾的局面。

这样的环境下,发动人民群众,以“人人皆可监管,人人都可卧底”的形式,不断敲打食安问题严重的个例,已达到行业自肃,行业自净的目的,可看作是弥补逐利原罪与监管失调的重要手段。

小白说,每次揭露了一家企业后,他们的“公关活动”也随之而来,也有外界质疑过他们做视频的目的。

他告诉记者,他们做饮食安全系列的目的,不是为了只曝光企业的错误行为,更不是要打死哪家企业。

并不是所有餐厅的后厨都不堪暗访,线索人员也遇到过“原本以为有问题,但实际卧底进去发现卫生执行非常彻底的餐馆”。这与当地监管力度有关,更与每家经营者的良心有关。

“特别是连锁店,铺的越大,统一化管理越难。不同店的卫生情况层次不齐,这在暗访中很常见。”

现阶段,他们希望促进“后厨可视化”的方案基本落实,一步步让市场认识到,“看不见的后厨”是存在食安风险的。这样的认识形成共识后,“可视化”就有可能成为餐饮企业的必选项。

当然,这件事不是“内幕纠察局”一个团队的战斗。

食安问题,形成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合谋、问题本身也受到制度性鼓励。单靠民间监督,一个环节的改善,难以解决全局问题。

食安环境的改善,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ID:nfc-yancaijing),作者:胡万程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1691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