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dyne LiDAR 高级副总裁兼 CQO Mircea Gradu 在闭门会上演讲
雷锋网新智驾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在深圳举行,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宝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借着这场盛会的东风,全球激光雷达领域的知名企业 Velodyne LiDAR 联合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驾在大会期间举办了一场闭门讨论会,公司两位高管以及众多行业专家亲临现场,站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角度上看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同时,在他们的见证下,Velodyne 旗下首款可量产全固态激光雷达产品 Velarray 完成了其国内首秀。
6 月 29 日晚的闭门会现场,原定于 50 人的规模最后超过百人,场内座无虚席。
*Velodyne 联合雷锋网新智驾举行的闭门会现场
作为本场闭门会主角,Velodyne LiDAR 高级副总裁兼 CQO Mircea Gradu 率先讲演,详细阐述了 Velodyne 公司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同时针对当下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落地的市场进行了分析,特别指出共享出行市场是自动驾驶汽车大有可为的领域。目前,他们的产品和技术正朝着可量产、低成本以及车规级的方向去努力,他着重讲到 Velodyne 为了满足汽车行业的严苛要求,在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方面进行了非常用心的打磨,同时引入了多重国际质量标准对其产品进行测试和把关,力求未来成为自动驾驶汽车上值得信赖的零部件。
Velodyne 的野心
Velodyne 于 1983 年创立,最早从事的是音响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化。创始人兼 CEO David Hall 在 2004 年参加了当年举办的 DARPA 城市挑战赛,与自动驾驶结缘,那时他在车上运用的是摄像头技术,但结局令人失望。因此在 2005 年,他成功研发出 3D 激光雷达产品,并在 2006 年开始商业化生产,至今在这个领域已有超过 10 年的经验。
据 Mircea Gradu 介绍,目前 Velodyne 在传感器领域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几十亿美元的量级,客户遍布多个领域,包括大型主机厂、自动驾驶公司,甚至还有来自于航空领域的客户,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中国等地。现在,这家公司拥有 550 多位全日制员工,此前还拿到了福特和百度联合领投的 1.5 亿美元资金,与他们建立起紧密的合作。
随着客户不断增多,Velodyne 原有的工厂和产线并不足以满足需求,所以在 2017 年初于加州圣何塞建立自己的 Megafactory 并且逐步引入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激光雷达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自动驾驶行业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其高水平的细节感知能力以及相比于摄像头与毫米多雷达来说更为出色的定位、探测范围以及视场角等表现。
当然,激光雷达的商业应用领域不只是自动驾驶,在无人机、安全防护以及其他工业领域都有应用,Velodyne 在这些市场都占有不低的份额。Mircea Gradu 表示,他们现在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市场还是适合自动驾驶落地的网约车市场。
这位 CQO 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给出了他们这样选择的理由。
目前,共享出行所驾驶的英里数占全球行驶总英里数的百分比无疑是在上涨的。在 2015 年,共享出行所驾驶过的英里数占全球总驾驶英里数的百分比是 4%,到 2035 年它会占到 41%。
另一方面,从传统的网约车模式转成自动驾驶网约车模式,其成本是大大下降的:从 2.5 美元下降到 70 美分。
此外,站在整个移动出行的市场规模来看,2035 年将会达到 10 万亿美元。而在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方面,Velodyne 预测到 2035 年将达到 820 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给了 Velodyne 制定未来发展策略足够的支持。
Mircea Gradu 进一步分析,除了共享出行服务市场,在消费者汽车市场以及货运市场,自动驾驶也有诸多的应用可能性,而这些也都是 Velodyne 的商业机会。
他特别提到,Velodyne 正在努力与传统整车厂商合作,扩大高级驾驶辅助市场(ADAS)的份额。其可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新品 Velarray 就是为了适配这个市场而来。
目前,Velodyne 已与北美以及欧盟的一些汽车公司签署了多年的协议,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方面进行合作,同时也在这些地区进行 ADAS 研发方面的扩展。
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变迁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1970 年首次出现 OPA 技术,然后到 2000 年第一次使用纤维激光技术(Fiber Lasers),后来又出现了可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技术(FMCW)。Mircea Gradu 指出,现在很多激光雷达公司都是在“新瓶装旧酒”,只是在重新包装那些老技术。
而 Velodyne 方面有着属于自己的清晰发展路线图。
到 2021 年,他们将推出更多的激光雷达产品到市场上,在远距离、高分辨率等性能方面不断向前推进。而且,Velodyne 还会在激光雷达芯片、嵌入式传感器以及软件方面进行开发,无论是在激光发射端、还是接收端,亦或是激光扫描器本身,他们都将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此外,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及集成式硬件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Velodyne 已经在激光雷达元器件芯片化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这家公司将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元器件和接收元器件都集成到 ASIC 芯片上,让整个硬件的体积不断缩小,整体性能得以提升。而且,他们的下一个技术方向是采用硬件和软件的联合设计,意图用软件控制硬件。
谈及生产制造方面,Mircea Gradu 坦言现在的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比率不断提高,产品的量越来越大,成本也会随之下降。这方面,Velodyne 也有其 Tier 1 计划,在欧洲、亚洲都有相关的合作伙伴,为的就是提升大规模生产以及供应的能力。
而在产品质量以及更好地满足汽车行业的严苛需求方面,Mircea Gradu 称他们为此引入了诸多权威质量体系如 ISO 26262,不断对产品进行测试、验证,保证其质量、性能稳定以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要求。Velodyne 为此引入了一整套齐全的测试设备和计量设备。
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激光雷达产品走向车规级量产那一天的到来。
在 Mircea Gradu 介绍完 Velodyne 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规划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非常肯定这些年激光雷达技术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当他看到现在的激光雷达已经能够如此精细地呈现外部世界的时候,由衷感叹当年第一次接触激光雷达这一物种时其感知能力的低下和稚嫩。当年的他,想不到自动驾驶在激光雷达等诸多技术进步的助推下能进化到现在的状态;但对于未来,他有了更强的信心。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则对 Velodyne 新近推出的可量产全固态激光雷达 Velarray 寄予厚望,他非常认同 Velodyne 在降低激光雷达成本以及推动其车规级量产方面的努力,因为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发展的一大利器,它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值得期待。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创新中心主任/深圳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 CEO 周路明以及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交通综治处(智能交通处)处长韩浩也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两者提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积极展开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以及自动驾驶运营示范园区的建设。周路明主任提到了他此前提出的“无人驾驶社会实验室”的概念,去年他们还联合多方在福建漳州成立了“全球首个城市级无人驾驶社会实验室”;韩浩处长则表示深圳市交委非常愿意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帮助,他们目前正在制订一套完整测试规范,同时在选址建设相关的测试场地。
Velarray 中国首秀
在闭门会上压轴出场的是 Velodyne 的固态激光雷达新品 Velarray,这也是这款产品首次在国内亮相。
Velodyne 汽车行业全球总监 John Eggert 进行了简短的分享。他提到,激光雷达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对物体进行检测,明确的给出“有没有障碍物”的判断,而且不能误检或者是漏检;其次,就是给出物体本身的高精度的位置坐标(X、Y、Z,三维);然后是探测距离以及反射率的表现。
John Eggert 调侃道,“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是‘模仿就是最高程度的赞扬’”,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 Velodyne 激光雷达的“山寨产品”。不过他也表示,Velodyne 并不会因此而骄傲,而是会继续努力提升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和准确度。
现场,他还将“山寨产品”的点云图与自家的激光雷达的点云图进行了对比,来区分什么是更为优秀的产品。
*左边是 John Eggert 口中“山寨产品”的点云图,右边是 Velodyne VLP-32C 产品的点云图
另外,针对黑夜环境下的激光雷达产品的检测效果,John Eggert 也分享了一段实际演示的效果图。他表示,这还只是其旧产品的性能,新产品的性能还会有更大的提升。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的黑夜检测效果
为了自证,Velodyne 的工作人员在闭门会现场使用 Velarray 实际演示了暗光环境下的探测效果,整个会议室的灯光被调暗,探测的目标是全体参会人员,其激光雷达点云的实际效果如下。
* Velarray 暗光环境下的实际探测效果
这次实际演示也将这场闭门会的气氛推向高潮,Velarray 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对于 Velarray,Velodyne CQO Mircea Gradu 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所有该产品相关的技术,而且这款产品与其现有的制造工艺和设计体系能够很好地兼容,现在只差规模生产了。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2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