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除了特斯拉这头独狼,几乎所有自动驾驶开发商都要依靠激光雷达技术,谁也不想因为缺失了这双“镭射眼”而丧失对周边环境的把控。
处在第一梯队的 Waymo、Cruise 与 Argo AI 就是激光雷达技术高手,它们要么自研激光雷达,要么选择收购激光雷达新创公司充实自己的实力,就连视觉技术巨头 Mobileye 都在打造自有激光雷达技术(Amnon Shashua 亲自确认)。
不过,在一众自动驾驶开发商中,Waymo 是唯一一家走激光雷达商业化外销路子的,虽然它们的激光雷达仅售卖给非自动驾驶行业的合作伙伴。
距离 Waymo 宣布开卖自家激光雷达(Laser Bear Honeycomb)已经16 个月了,这个项目近况如何?
“Honeycomb”们卖的好吗?
针对该问题,EE Times 专门采访了 Waymo 激光雷达团队主管 Simon Verghese。
首先,Verghese 确认公司已经赢得了不少订单,但他在技术、价格和合作伙伴上却选择噤声。
如果 Waymo 是真心想和其他客户做生意,为什么要藏着掖着呢?
Verghese 的回答也很简单:“得签个保密协议我才能告诉你。”
不过,他还是开了个小口,向我们介绍了不少“内幕消息”。
例如 Waymo 决定向第三方售卖激光雷达技术的原因,它们的技术强在哪里,以及公司又在探索哪些激光雷达技术的新高地。
依然坚持机械结构
Verghese 指出,Waymo 的“Honeycomb”激光雷达依然是传统机械式构造,拥有转盘和旋转的镜片。
最近几年,自动驾驶行业推动了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有超过 70 家激光雷达新创公司加入混战,它们在 MEMS(微机电系统)、固态和快闪式激光雷达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
显然,Waymo 敢拿“Honeycomb”拼市场不是因为其技术新,而是对自家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稳定性信心十足。
经验至关重要
稳定性上,Waymo 确实有资本,毕竟它们的自研激光雷达已经在测试车上经受过数千万英里的考验,它们很清楚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什么。
Verghese 更是指出,Waymo 不仅仅制造激光雷达,“我们还是一家垂直整合的自动驾驶公司。”
这话没错,毕竟 Waymo 手上还有能与传感器无缝融合的自动驾驶软件堆栈。
更广的视场
Waymo 宣称,安装在车辆四角的激光雷达能提供无与伦比的视场,垂直可达 96 度,水平更是能完美覆盖车辆周边 360 度。
也就是说,Waymo 能用更少的传感器办更多的事。
Verghese 还指出,自家产品抗干扰能力很强,即使距离非常近,也能探测并完成避障。
“在盲区探测上,我们的传感器相当强悍。”Verghese 说道。他还补充称,Waymo 的“Honeycomb”在点阵密度及探测距离上也有优势。
激光雷达清洁有什么妙招?
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Waymo 手上肯定有很多新手察觉不到的小窍门,比如怎样解决传感器探测能力下降的问题,而这会直接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
Waymo 的解决方案如下:
首先,知道何时对传感器进行清洁。其次,从源头下手,设计一款对用户友好的易清洁型传感器。
Verghese 指出,Waymo 专门开发了一套传感器性能验证机制。
“遍地开花”
大多数业内分析师认为,过去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 70 多家激光雷达新创公司大都会因新冠疫情倒掉。
此次的公共卫生危机让人们更早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保持社交距离的常态化要求更是让共享经济的未来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而商用自动驾驶汽车也属于这一范畴。
环境的剧变也要求激光雷达开发者及时调整策略,比如尽快对设计进行调整,主动融入 ADAS 市场“活好当下”,或者干脆在工业机器人市场抢夺新蛋糕。
来自西雅图的新创公司 Lumotive 就是个好的范例,它们直接将智能手机激光雷达芯片加入了产品路线图。在苹果的强势引领下,未来几年内激光雷达肯定会逐步成为智能手机影像系统的标配。
与新创公司相比,不差钱的 Waymo 要滋润的多,至少它们无需为生存而战。
不过,Waymo 照样要在非自动驾驶市场为自家激光雷达技术找出口,从农业到土方运输再到建筑设备和采矿都能见到“Honeycomb”开辟市场的身影。
Verghese 还强调,这些应用背后是激光雷达强大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Verghese 指出,要想用在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就必须足够可靠,以便在无需专门目标分类的情况下探测路上的各种障碍。
激光雷达至少得告诉你,“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绕过它比较明智。”
同样的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想想晚上你迷迷糊糊从卧室走到卫生间的样子,是不是就是摸着黑扶着墙来估算距离呢。“当你在黑暗中发现一个光点,它可能是你家的猫,你走路时肯定要躲过去。”Verghese 解释道。
量产能拉低价格吗?
Waymo 对外售卖激光雷达就是为了提升产量,销量不断提升后,Waymo 就能借助量产优势拉低成本。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客户只有自己,Waymo 无需考虑合作伙伴或者供应链管理等麻烦事,而到了量产阶段恐怕这些工作就要放上 TO-DO LIST 了。
有件事情很明确,那就是 Waymo“有兴趣搞清楚自家激光雷达的不同用例”。
换句话来说,虽然 Waymo 的主攻方向还是自动驾驶市场,但在激光雷达的制造,软件配套和具体用例上它们还有很多要学。
Verghese 也表示,在激光雷达事务上 Waymo 会保持与商业伙伴的紧密合作。
“相干激光雷达”也快了?
机械式激光雷达稳是稳,但 Waymo 真的没有新的黑科技系列吗?
要知道其它激光雷达公司可是吵吵着要在新款产品上用到 MEMS 或 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呢。
Verghese 表示,它们的作战室早就有多个新技术选项了。“我们心里很清楚,而且一直在关注多项新技术的研发。”
Verghese 指出,Waymo 与谷歌的内部技术研发团队联系紧密。举例来说,“Honeycomb”背后的技术其实就来自谷歌。
Verghese 还承认,Waymo 有计划将“相干激光雷达”作为未来的技术选项之一。
当今市场上的激光雷达,大都采用脉冲系统。不过,车载激光雷达赛道上已经出现了新的“相干激光雷达”技术,其前导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 FMCW(连续调频)激光雷达。
FMCW 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直接探测速度与范围的能力,且在分辨率上也优势十足。
不过,这样的系统整合起来也不容易,工程师需要将激光器、放大器、相位器、振幅控制低信噪光电二极管、模式转换器以及光学波导管都一股脑整合起来。
进入量产阶段后,其体积更是需要进一步精简,以满足应用要求。
这时,我们就要引入硅光子技术了。从理论上来讲,硅平台可支撑规模化生产中硅基芯片上的光学集成,从而实现芯片级固态激光雷达。
Verghese 指出,谷歌对硅光子技术已经非常熟悉,搜索巨头将其看做光通讯能否成功瘦身的关键。
同时,相干系统性能也更强——包括单脉冲速度测量和抗其他光源干扰的能力。尽管此类研发仍留在研究实验室中,但 Verghese 承认公司依然有可能选择这条路线。
分析师怎么看?
对 Verghese 的采访确实让我们对神秘的 Waymo 激光雷达研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抛开它们膨胀的野心,Honeycomb到底如何在商业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依然是个谜。
为此,我们又询问了深耕该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分析师,想让他们帮忙把把脉。
Yole Développement 的 Alexis Debray 就对近期的激光雷达市场做了一番分析,同时还透露了自己眼中 Waymo 的定位。
Debray 指出,在车载激光雷达(车用车)上,供应链上的许多公司“正在准备为 2021-2023 年间发布的产品做准备”。
一些主机厂已经有了稳定的合作伙伴,比如奥迪与法雷奥,Innoviz 与麦格纳和宝马,Luminar 与沃尔沃,以及 Velodyne 与现代。
Debray 还强调,Waymo 并不孤单。“许多公司也在为工业和自动驾驶应用开发激光雷达”。
“群雄逐鹿激光雷达市场换来了大降价,与三年前数万美元一台相比,现在激光雷达已经降到了数千美元的价位。”Debray 表示。“虽然价格下来了,但激光雷达照样在性能、体积与可靠性上有了突破。”价格的下滑也让激光雷达顺利进入其他行业,包括车辆、安全、智能交通系统和防务等产业,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测试
鉴于“Honeycomb”的性能与价格现在还是个谜,Debray 表示:“在我看来 Waymo 有两大优势。第一,它们控制了从激光雷达生产到终端系统再到运营的每个步骤。其次,靠着自动驾驶测试车队,它们有着异常丰富的测试经验与数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Waymo 的激光雷达之路一帆风顺。Debray 就指出,Waymo 现在只有“Honeycomb”一款产品,而不同的工业应用需要满足不同的规范。
在他看来,“其它激光雷达公司的产品线更丰富,甚至能提供定制服务。
举例来说,Ouster 旗下就有约 50 款不同产品,虽然它们都基于相同技术,但有不同的探测范围、视场和分辨率。
此外,要想在工业市场打开销路,Waymo 还得接触数百个不同的客户。现在看来,光 Waymo One 就够它们忙的了。
雷锋网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