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将在两年内开始。”
昨天,在世界经济论坛之上,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信誓旦旦。
在他看来,进入大规模生产的首年,自动驾驶汽车的产量不会达到数百万;但在未来几年,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成本将会骤降。
此前,孙正义本人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力挺未来出行,其甚至预言 50 年内人类驾驶将被自动驾驶取代。
力挺自动驾驶的一大重要原因来自于软银本身的商业布局。
眼下,软银的投资版图已经涵盖了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一个未来出行帝国的雏形已经构建待毕。
AI 芯片方面,软银于2017年5月以40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英伟达4.9%的股份,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
2019年1月,软银抛售了其所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对此,孙正义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还掌控着核心公司 ARM,后续也可进行再投资。
激光雷达方面,软银则是于2017年10月领投了以色列初创公司Innoviz的B轮融资。此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是高清固态激光雷达(HD-SSL)。
投资了激光雷达之外,软银也没有错过摄像头方案。
2018年7月,软银投资1.21亿美元给了Light的精密摄像头。在孙正义看来,Light的精密摄像头日后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自动驾驶,Light可以视作激光雷达的潜在替代品。
高精地图方面,软银领投了地图公司Mapbox 1.64亿美元的C轮融资。如今,Mapbox每天收集超过2 亿英里的匿名传感器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实时更新地图。
在智能算法领域,软银看好专注自动驾驶数据收集与相关软件研发的创业公司Nauto。同时,还有一家做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开发的公司Brain Crop,在2017年7月分别向其投资1.59亿美元和1.14亿美元。
在车联网方面,软银则联手本田,共同研究如何使用 5G 移动网络改进车联网技术。
产业链细分技术之外,2018年6月1日,通用汽车宣布,软银愿景基金对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GM Cruise Holdings(简称 Cruise)投资 22.5 亿美元,获得 19.6% 的股权,创下了当时无人驾驶界的投资记录。
上个星期,Cruise及其大股东通用汽车表示还将与微软合作,加快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微软将与通用汽车、本田汽车和相关机构投资者一道,对Cruise进行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新股权投资,届时,Cruise的估值将达到300亿美元。
2019年2月,软银还斥资9.4亿美元,投资了美国硅谷无人驾驶物流创业公司Nuro。
Nuro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无人驾驶配送。在目前全球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中,Nuro推出的Level 4全自动无人配送车是最早在L4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之一。
此外,软银也是中国滴滴出行的投资者。
除了对于外部公司的不断加码,其本身也在不断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培育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2016年,软银为前丰田工程师创办的东京大学高级智能汽车公司注资5000亿日元,占40%的股份。二者合作成立SB Drive公司,专注研发自动驾驶公交车。
2018年10月,软银与丰田合资成立了一家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移动出行公司 Monet Technologies。股权方面,软银拥有50.25%的股份,丰田持49.75%。
毫无疑问,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力,鲜少有人能出软银其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这条赛道果真如孙正义所预期的那样爆发,软银或可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赢家之一。
被软银重仓的赛道,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作为眼下大热的赛道之一,2021年的自动驾驶行业究竟会如何发展?
受疫情影响,去年自动驾驶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捆住了手脚,疫情对各家厂商自动驾驶战略更是影响深远。
譬如,隔离所带来的物资需求让自动驾驶卡车与无人递送强势崛起;而原本大热的Robotaxi地位反倒有所降低。(因为大家都不出门了)
不过,最先从疫情中恢复的中国是个特例:我们的Robotaxi在2020年大行其道,成为圈内投研工作的核心。
接下来,雷锋网新智驾会通过梳理出的八大行业趋势,试图去解答这个问题。
1、监管方案逐步落地
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方案是2021年的重大议题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方案可能会在 2021 年年内完成,2022年开始真正实施。
事实上,各家自动驾驶车企并不担心监管。相反,它们认为没有监管才是影响自动驾驶汽车落地的一大障碍。
早在2019年,Waymo与通用就开始督促NHTSA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监管方案落地。
去年年底,NHTSA发布了拟议法规的预先通知,以征询公众对如何确保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意见。
显然,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大幕已经正式拉开。
时任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法规制定将有助于解决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保密性和隐私性的顾虑,但不会妨碍自动驾驶系统开发方面的创新。”
1月28日,中国AutoX运营的L5级别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试乘,开启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序幕。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仍处于“无证驾驶”阶段,未来的测试和运营还有待法律政策规范。
2、SPAC上市热
SPAC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借壳上市。
与传统IPO相比,SPAC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费用也相对低廉不少。
数据统计,2020年美国IPO募资额合计为2044亿美元,而其中SPAC募资额达到了1183亿美元,占比58.3%。
2020年,多家LiDAR公司(比如 Velodyne,Luminar,Innoviz 和 Aeva)就通过SPAC成功上市。
今年,通过SPAC进行IPO的方式依然会大行其道,其范围也会从LiDAR扩展到其他自动驾驶模块,譬如自动驾驶软件平台、自动驾驶卡车甚至是自动驾驶芯片公司。
去年11月份,就有外媒放出消息,中国多家自动驾驶新创公司正寻求通过SPAC方式上市,其中就包括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智加科技、图森未来以及 LiDAR 制造商禾赛科技。
1月28日,又有重磅消息传来,一直命运多舛的法拉第未来(简称 FF)放出一条重磅公告:宣称将被一家美国空头支票公司收购,同时实现赴纳斯达克上市、被收购、融资10亿美元的三重目的。
FF预计未来5年销量将超40万台,其首款旗舰车型FF 91已获得超过1.4万台订单。
别忘了,FF手里也有加州的自动驾驶测试执照。
3、寡头时代来临
经过多年发展,自动驾驶行业百家争鸣的时代正在逐步消逝,巨头们正一步步瓜分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入口。
2020年,业内又出现了两次重量级收购:1、亚马逊吞下Zoox;2、Aurora 兼并 Uber ATG。就连 Nuro,都在去年年底低调收购了Ike Robotics。
如果翻开全球市值TOP 10公司的投资清单,你会发现除了Facebook和沙特阿美,其他公司都多多少少驶上了自动驾驶这条赛道。
显然,全球最富裕的企业家们,正在成为自动驾驶革命的支持者与推动者。
市值排行全球老大的苹果在沉寂多年后又回到了造车界的聚光灯下,而排名第九的台积电肯定是其车载芯片量产的最重要帮手。
年初,一直袖手旁观的微软也入局了。它们花20亿美元在 Cruise 为自己买到了新入口。
市值排在第四的亚马逊更不用说,近些年来它们已经接连投资了Rivian、Zoox和 Aurora等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
至于谷歌就不再赘述了。而市值直冲万亿美元大关的特斯拉更是自动驾驶行业的话题王。
中国方面,阿里巴巴走得比较靠前,除了投资小鹏汽车,它们还押注了智己汽车。至于前面提到的 Auto X,其背后也有阿里巴巴的支持。
今年,通过收购和投资卡位的案例会越来越多,LiDAR公司更是会成为一级供应商与OEM商们的第一目标。
在众多LiDAR新创公司中,那些拿不到风投的可能会选择贱卖,而那些走FMCW技术路线的LiDAR公司可能将成为香饽饽。
4、自动驾驶卡车大扩张
2020年,自动驾驶卡车异军突起,今年它们还将延续这一势头,拿到更多融资。
现金到账后,他们会不断扩大路测范围。在这其中,智加科技会把测试车队开到欧洲,它们的自动驾驶卡车也会在今年量产。
至于两大自动驾驶软件平台领军厂商Waymo和Aurora,也已经开始在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发力,绝对是不容忽视的狠角色。
最近,Aurora刚刚谈妥了与美国最大的卡车制造企业Paccar(排名世界第二)的合作,而Waymo 背后,则有戴姆勒(世界第一)背书。
2020 年底,全无人概念开始火爆起来。今年,自动驾驶卡车行业恐怕也会拿安全驾驶员开刀。
图森未来就宣布,2021年将正式开测全自动驾驶卡车,想必其他厂商也会紧追不放。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动驾驶卡车测试车的保有量今年将大幅增加,从2020年的150台直接暴涨至2000台以上。
如果全球领先的物流公司,如FedEx、UPS、亚马逊和沃尔玛都选择拥抱自动驾驶卡车,2000台这个数字恐怕就过于保守了。
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自动驾驶卡车主要用于仓储中心之间的货物运输,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此技术难度要比Robotaxi低上不少。
5、无人递送有了法律靠山
本月13日,NHTSA 发布名为“自动驾驶车辆乘员保护”的新规,专门适用于无人递送车。
从新规来看,无人递送车不需要成员保护以及人类驾驶员控制。也就是说,Nuro在2020年拿到的尚方宝剑现在已经成了行业通行规则。
眼下,无人递送车主要分为两大门类:一类需要上主路行驶;另一类则只能在人行道通行。
需要上主路的这类尺寸差异较大,从厢货到小型卡车再到类似Nuro R2这样的专用无人递送车。
今年,Nuro R2这类的无人递送车也许会大火。
如果说Nuro是美国无人递送市场领头羊的话(三轮融资拿了15 亿美元),中国这边也有一家公司叫做Neolix新石器。
第二类虽然只能在人行道活动,但2021年它们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毕竟低速意味着即使发生碰撞损失也很小。
除了新创公司,巨头们也瞄准了第二类无人递送车,亚马逊和FedEx今年年底就有望将其用于电商服务。
6、全无人Robotaxi
今年,全无人Robotaxi测试将在美国、中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地逐步扩大。当然,付费打车服务也不会落下。
眼下,光是在加州就有6家公司拿到了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执照,它们分别是:Cruise、Waymo、Nuro、Zoox、AutoX 和百度。
要说Robotaxi这个细分市场的当前霸主,那肯定非Waymo莫属,其自动驾驶汽车保有量更是无人能及。
不过,以2021年的发展眼光来看,Waymo600台测试车的保有量还是略显寒酸。
乐观来看,今年年末全球Robotaxi保有量有望突破1万台。
中国军团方面,则主要由百度 Apollo、小马智行、AutoX、文远知行和滴滴等企业领跑(滴滴自动驾驶刚刚拿了3亿美元融资)。
7、自动驾驶穿梭车
由于共享出行特性突出,路线固定的自动驾驶穿梭车被新冠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
随着疫苗的量产铺开,此类自动驾驶汽车有望在今年开始回血,并在2022年正式回暖。
在美国这种公共交通薄弱的国家,自动驾驶穿梭车肯定干不过Robotaxi,而在公共交通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对固定路线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就会高很多。
当然,自动驾驶穿梭车们也有挖掘市场的潜力和空间。拿日本的乡村举例,因为人口持续外流,这里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但人们的出行需求依然旺盛。
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穿梭车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它们还将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比如承担港口或矿山的运输任务。
要说这个领域的领军公司,美国市场看May Mobility, Local Motors和苹果收购的 Drive.ai。
欧洲,则成长出了EasyMile和 Navya两大世界级的头号玩家。
8、自动驾驶私家车
2021 年,甚至是未来几年我们恐怕都难见到自动驾驶私家车的身影。
L2、L2+ 甚至L3级别的ADAS普及才是To C领域的重头戏。
至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什么时候能上车,今年CES上Mobileye做出了回答——2025 年。
Mobileye认为,两套独立的感知系统加上RSS 模型与REM(道路体验馆里)系统,就能让私家车在2025年享用L4自动驾驶。
对此,也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Mobileye的路线图稍显激进。
对于自动驾驶的所有细分场景来说,2021年都将是个丰收年,大家会在传感器、处理器、软件和安全方面取得显著的技术进步。
与2020年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的用量更是有可能呈10倍提升,推动整个行业进入全面扩张期。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