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公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同比上涨50.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74亿,同比下降29.41%;毛利率也从2020年上半年的18.05%下降至本期的11.13%。
比亚迪本期“增收不增利”的财务数据,与其他竞争对手近期公布的半年报数据相比,似乎不太好看。宁德时代净利润44.84亿元,同比增长131.45%;长城汽车净利润35.29亿元,增长207%;吉利汽车净利润23.81亿元,同比增长3.66%。
坐拥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的比亚迪,市值已经被炒到近8000亿,动态市盈率高达300多倍,但财务“成绩单”却没有表现出与其供应链能力相匹配的统治力。
业务拆分 提高效率
从营收情况来看,比亚迪由2015年的800.09亿元增至2020年的1565.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84%。而归母净利润则从28.23亿元增至42.34亿元,复合增长仅为6.99%,利润率也呈逐年下降态势。
事实上,公司的主营业务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
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业务收入约391.57亿元,同比增长22.09%;手机部件、组装收入431.32亿元,同比增长84.48%;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82.87亿元,同比增长72.97%。
可以看出,汽车业务的营收增速远不及其他两大业务,以至于汽车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20上半年的52%降至2021年的43%,同比下降9%,主要原因是「口罩业务」的“萎缩”。
2020年比亚迪在抗疫过程中,旗下工厂迅速转型生产口罩,让比亚迪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仅2020年上半年口罩收入达86亿,全部被计入「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而「口罩业务」的毛利率远超「汽车业务」,以至于带动整个「汽车业务」实现了自2017年以来的毛利率新高,达23.93%,而随着「口罩业务」大幅下降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汽车业务」2021H1的毛利率降为19.53%,降幅达4.4%。
「汽车业务」目前是比亚迪毛利最高的一项业务,但这项业务也随着各大科技巨头的入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也就意味着各公司一定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从2015至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整体毛利率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而行业整体毛利率都呈缓慢向下的走势,所以长期来看,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将进一步减少。
虽然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但值得肯定的是比亚迪的成本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好的,管理费用率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6年开始从6.67%骤降至2017年的2.88%后,几乎稳定在3%的较低水平徘徊;销售费用率从2017年开始也一路向下,截至2021年上半年,降至2.92%;但研发费用率则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但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在可比公司中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可比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稳中有升,因为汽车算力时代呈现出来的前景广阔,以及造车新势力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加速催化了整个行业的更迭和变化,所以各家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比亚迪则可以说是将触手伸向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从电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核心,再到整车制造,比亚迪由此成为国内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生产,尤其是具备IGBT(功率半导体)制造能力的企业。
这样的全产业链布局,与核心零部件“自产自用”,带来的是比亚迪整车核心零部件自给率相对同业可比公司有着较高水平,这也不可避免的让比亚迪得上了“大公司病”,员工众多,人均创收/创利开始降低,边际效率递减。
所以,作为应对,比亚迪逐渐将所有核心零部件业务从各事业部中拆分出去,并成立多家独立公司,包括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科技、弗迪视觉、弗迪模具、比亚迪半导体等。
为的是开放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加快关键零部件向行业开放供应,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市场的竞争,打磨自身研发和经营的能力,毕竟公司的核心要务还是盈利。
“刀片电池”再获曙光
从2015年起,比亚迪获得政府的新能源补助整体呈上升趋势,由5.81亿元逐年增加至2020年的16.78亿元,政府补助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也从20.58%,提高至2021上半年的81.52%,可以看出,比亚迪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短期内对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但要想基业长青,仍需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拆分”、“外供”,将“优势输出”也不失是一种对固有商业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从公司的现金流来看,2015-2019年比亚迪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逐年上涨,由38亿上升至147亿元,资本开支也随之增长,2019年最高达到202亿元。
而2020年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公司对外投资进程暂缓,加之高毛利的口罩生产,让比亚迪的现金净额增长近两倍,自由现金流也首次由负转正,达到了339亿元。
2021上半年的现金流净额为96.7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5.38亿元,减少了37.72%,而资本开支仅上半年就达到了111.33亿元,其中近一半的开支用于发展电池业务。 事实上,比亚迪“重押”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因其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被诟病,而沉寂已久,但随着,技术的更新,磷酸铁锂电池密度不断提高、市场对电池安全性能的不断重视以及新能源车企降本增销的需求驱动下,终于等到了“曙光”,磷酸铁锂电池的销量和装车量于今年7月反超三元锂电池。
甚至近期,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回答车主问题时表示:自己更喜欢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可以充电到100%,而三元锂电池只建议到90%。消息一出也预示着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进一步得到特斯拉确认,并将推广至美国市场。
8月初有市场传闻称,比亚迪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为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并且表示,配有“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经进入C样测试阶段。对此,比亚迪表示“不予置评”。
除了特斯拉,小鹏汽车于2021年二季度也开始销售和交付磷酸铁锂版的G3和P7,其交付量已经超过占各自车型交付量的20%。同时,新红旗E-QH5、比亚迪元PLUS EV、上汽奥迪Q5 e-tron等出现在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新能源车目录中的新车型,也都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说,磷酸铁锂电池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至此,比亚迪这次能否凭借“刀片电池”打个翻身仗,何时能将原本失去的电池市场抢回来,尚未可知,但从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的态度来看,还算乐观,财报发布首日比亚迪(002594.SZ)和比亚迪股份(01211.HK)的股价都实现了2%以上的涨幅,毕竟比亚迪是为数不多跑通完整产业链的车企,不管是靠「业务拆分」还是「刀片电池」,比亚迪留给投资人想象空间和灵活度还是比较大的。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