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酒馆第一股”上市了,这家“夜间星巴克”市值超300亿港元

9月10日,“小酒馆第一股”连锁酒馆海伦司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海伦司高开超16%,截止发稿报24.25港元/股,涨幅近23%,总市值已超300亿港元。上市之前,海伦司已获近30倍超额认购。 

一直以来,海伦司对于资本的态度较为保守,外部融资有且仅有一次。2021年2月,也就是海伦司递交招股书的前一个月,公司完成第一轮也是唯一一轮融资——黑蚁资本领投、中金公司跟投的约3300万美元融资。根据招股书,IPO前,黑蚁资本持股2.16%,中金则持有0.14%。 

2021年是线下餐饮大热的年份,除了红了许久的咖啡、茶饮,就连面馆、火锅等相对传统的连锁消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线下连锁的故事开始在一级市场讲得通,甚至变得“性感“。 

如今“小酒馆第一股”迎来IPO,海伦司也让国内企业和资本市场看到了一个被验证的市场机会——小酒馆的品牌化和连锁化。但截至目前,资本在酒馆的出手动作仍然很少。 

传统的小酒馆,会成为VC/PE下一个新故事吗?

千亿酒馆赛道,难出第二个海伦司?

海伦司的上市,也让中国酒馆行业浮出水面——又是一个千亿市场。 

招股书显示,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约844亿元增至2019年约117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8.7%,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1839亿元人民币。

各类分析报道还指向一点,酒馆行业的发展后劲是足的。一份兴业证券报告分析,对标日韩市场,国内酒馆行业起步晚、渗透率低,密度不及居酒屋文化丰富的日本市场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十年复合增速将在10%以上,随着年轻人社交需求日益增长,Z世代消费能力不断提升,酒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于此同时,酒馆行业也是个高度分散的市场。海伦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95%为独立酒馆,前5大酒馆经营者合计市场份额约为2.2%。规模最大的海伦司约占1.1%。对比咖啡市场,星巴克在中国约4700家门店,一家的市场份额就到了约3%。 

一个市场广阔且高度分散的传统消费行业,海伦司的抓住的突破和护城河又是什么? 

一是极致性价比,有人称其为酒馆界“蜜雪冰城”。 

海伦司的在售产品包括自有产品(海伦司扎啤、海伦司精酿、海伦司果啤、海伦司奶啤等)以及第三方产品(百威、科罗娜、1664、野格等),瓶装啤酒均价都在10元以内,远低同行,非常具有“杀伤力”。

海伦司已形成“前店后厂”模式,自有酒饮成为营收主力。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海伦司自有酒饮销售收益占总酒饮收益的比例分别为68.4%、64.2%、69.8%,毛利率高达71.4%、75.3%、78.4%。

第二是年轻人的社交空间,也被称为“夜间星巴克”。

海伦司的投资方,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曾评价称:“海伦司为用户提供了真正的自由放松、毫无门槛的普世性社交空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是品牌最大的护城河。” 

在招股书中,海伦司将自已定义为“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统一采用东南亚艺术元素和中国少数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营造出一种温暖亲和的氛围,场内不会设置DJ、乐队、舞台,并减少服务人员数量,使顾客能够在酒馆中迅速放松下来,创造一个自由的休闲社交环境。 

第三是品牌的规模优势。 

截止2021Q1,海伦司旗下拥有372家直营门店,借助高度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还将实现进一步快速扩张,截止2021年7月末,公司官网披露门店共计739家(含未开业),2023年底全国门店扩张至2200家。 

海伦司主要客群大学生群体,凭借“最差”选址和超强口碑在学生群体连续获得成功,目前海伦司大学店约占60%,并且还有很大潜能。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国内约2873家大学城,如按0.7的高校覆盖系数测算,海伦斯开店数量可到达3200家,较当前仍有10倍增长空间。 

三组优势叠加,海伦司模式几乎难以复制。“按照海伦司的运营能力和开店速度,2、3年时间上千个店横扫全国,同类模式的创业窗口基本关闭,基本不会出现第二个海伦司”,一位消费投资人向投中网表示。

酒馆的故事,哪里可讲?

酒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市场,如今的酒馆故事该怎么讲?

根据兴业证券报告,当前国内酒馆的业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音乐酒馆,以现场驻唱或背景音乐为特色,酒水sku丰富且差异较大,经营者多为独立或连锁品牌;二是啤酒工坊,主打国外精酿啤酒,门店兼具零售作用,经营者多为啤酒生产商;三是跨界酒馆,传统餐饮切换全时段经营打法,酒饮产品多为低度酒或现调酒,经营者多为餐饮头部品牌。 

前两者接近消费者认知的酒馆,近几年也在悄然变化。我国酒馆行业起步较晚,最初多为重资产运营、定位中高端的酒吧。随着连锁酒馆品牌陆续成立,经营模式和产品矩阵也在变化,加之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主力的变化,酒馆的大众化、年轻化趋势显著,环境温馨、价格低廉的小酒馆开始成为年轻人的夜生活选择。 

在这一地带,专注消费的黑蚁资本凭借“市场非共识”捕捉到了新物种海伦司,但在酒馆行业这个千亿市场,同类的资本出手仍相对稀疏。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除了海伦司,今年公开的酒馆融资仅为个位数。6月,「RISSE 锐肆酒馆」完成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投资;8月,连锁精酿酒馆品牌「猫员外」完成总额过亿元 Pre-A 及 A 轮融资,国中资本独家投资。

探究资本保守的原因,一是行业变量相对较少,二是符合投资标准的标的很少。综合多位投资人看法,在相对传统的酒馆行业,目前少有大规模的突破性机会。对比同样传统的兰州牛肉面,为什么能在风投市场火了一轮?抛开外部因素,行业本身的半垄断状态逐步瓦解,开始出现品牌连锁化的机会,放在商场场景也是新的增量。反观酒馆行业,并没有相应的明显变化,红海存量市场之下,品牌连锁化对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的考验非常严苛。

目前更显繁盛的酒馆业态是上文所说的第三类酒馆,餐饮品牌的跨界酒馆。

跨界的试水首先从与酒饮更接近的茶饮、咖啡开始。2019年开始,奈雪、星巴克分别开设BlablaBar酒吧和星巴克酒坊Bar Mixato,Seesaw咖啡尝试“日咖夜酒”模式。随后,这股跨界风潮来到了餐饮行业,老乡鸡、眉州东坡、凑凑、和府捞面、喜家德、海底捞等餐饮品牌均有试水,主要形式为店旁开辟空间单独运营,或在晚间上线酒品变身“酒馆模式”,还有品牌直接尝试新的餐+酒模式。

跨界酒馆玩得热闹之际,也有餐饮从业者对这种模式略显抗拒。一位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分析,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认知容量非常有限,A家就是面,B家就是饭,想喝酒了第一个想到的大概率不是吃饭的地方,餐饮试水酒馆的动作,更接近吃透“全时段”的增收手段。

“餐饮做酒馆,包括时下流行的餐酒吧,本质还是餐馆,核心是‘餐带酒’,而海伦司、熊猫精酿是真正的酒馆,核心是‘酒带餐’”,一位资深餐饮投资人表示,“餐+酒的模式,更多是一种提高客单和翻台的手段,试图去吃全时段经营的红利,但效果可否持续有待验证。”

2021年的酒馆热热闹闹,海伦司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已经验证的市场机会。但一级市场还会再等来一个海伦司吗?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883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10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