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从基建、产业和人口聊下东北振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原文标题:《2021年从基建,产业和人口聊下东北振兴》,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振兴东北是从2004年就开始了,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如果看2020年的人均GDP的话,辽宁省还可以,全国第15名,但是吉林只排在全国第24位,黑龙江最差排在全国第30位,仅仅比甘肃要高。

其实背后的原因,首先衰落和振兴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和2004年相比,东北的进步其实是巨大的。

2004年全国就一条秦沈客专算是高铁(时速200公里以上),实际上第一条350公里时速的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才正式开通运营。但是2020年的东北地区高铁里程已经接近4000公里了。

2004年东北三省人均GDP才不到2000美元,毕竟当年全国人均GDP也就是1500美元左右,2020年东三省人均GDP也超过7000美元了。

2020年人均GDP变成2002年的三倍多,在国际上看是进步很快的速度,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和中国其他省份比较,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重庆等地区比较,发展的相对速度就落后了,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更为滞后。

对于如何振兴东北,其实2016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写得已经非常清楚,分成“完善机制体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组织落实”五部分。

其实在我看来,除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是进行社保保障,棚户区改造,生态保护,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些民生兜底工作之外,其他的都是为“推进结构调整”服务的,也就是一个地区是否会发展,最终还是看产业发展,看产业结构。

东北能不能振兴,就是看产业结构能不能转型了。

在“推进结构调整”里面,是这样写的,注意下面的几段是摘录的关键语句,嫌长的可以直接跳到分析部分。

第一个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控制重化工业规模。

做优做强电力装备、石化和冶金装备、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农机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开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第二个是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大力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改变许多地区(城市)“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状况,尽快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新格局。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支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药、高性能纤维及高端石墨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产业结构单一地区(城市)加快转型,

建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依托本地实体经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第三是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工作,鼓励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积极发展金融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积极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边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进一步提升国家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深入推进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购置实施敞开补贴。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广一批突破性新品种。积极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提升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五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东北地区低标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升老旧铁路速度和运力。尽早建成京沈高铁及其联络线,研究建设东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快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东北地区沿边铁路。加大对东北高寒地区和交通末端干线公路建设支持力度。

研究新建、扩建一批干支线机场,鼓励中外航空公司开辟至东北地区的国际航线,支持哈尔滨建设面向东北亚地区的航空枢纽。研究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

加快黑龙江等河流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国际陆海联运、江海联运。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推进蒙东、黑龙江东部等地区大型煤炭和火电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及吉林千万吨级油页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适当扩大东北地区燃料乙醇生产规模,研究布局新的生产基地。

控制新增火电装机,有序发展清洁能源,研究建设电力外送通道,从供需两侧推动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加快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和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要千方百计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增加有效合理投资,充分发挥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这里面总共列了五点,我简单分析下:

第一点,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首先我国基建能力是很强的,这个能力包括基建技术和设备国产化能力,尤其是过去的十几年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进度很快,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

其次比起产业升级转型,搞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相对简单,也很受重视。

在《意见》里面,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条最后一句就写了“要千方百计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增加有效合理投资,充分发挥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从2004年振兴东北以来,相比于产业转型充满坎坷,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比较顺利的,东北地区的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全部在不断向前推进,这是国家保证东北地区维持增长的重要手段。

像2004年沈阳还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现在通车里程都已经超过100公里了。

长春也是类似,2002年就只有一条3号线,现在也超过100公里了,而且和沈阳一样,都是在2010年之后通车开始加速。

目前规划的这些基础设施,早晚都会落地,无非是时间问题。

以辽宁省为例,2020年底的高铁长度2105.8公里,排名全国第三位,已经比英国,韩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都长,大约是德国,日本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今年1月京沈高铁也开通了,今年8月底沈阳到长白山的沈白高铁开工建设,全长400多公里,投入700多亿,工期4.5年,等建成后辽宁省将会市市通高铁。

可以说目前东北地区的基建已经是世界级水平了,而且未来还会不断完善。

然后第二点,现代化大农业,这个也不需要重点分析,因为增加值比较有限。

全球发达国家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都不高,搞现代化大农业只能够让少数人富裕起来,美帝作为全球农业第一大国,农业人口也就是几百万人。

中国2020年的统计公报,第一产业占比不过7.7%,因此农业这种东西,即使在前面加上了现代化三个字,最终也只是一个小头。真正值钱的还是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以要把重点放在食品加工和品牌化方面,也就是食品制造业。

举个例子,黑龙江飞鹤现在已经是国产奶粉标杆了,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超过32%;净利润超过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超过35%,未来继续国产替代是有发展空间的。类似的还有哈尔滨啤酒,不过已经被百威收购了,有点可惜。

接下来第三点,是发展服务业,其中旅游业是一个重点,着重提到:

积极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边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个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强项,而且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们看美国的电影,可以经常看到几个年轻人到深山老林的木屋里面度假,然后遭遇各种事件的桥段,其实这也反应了美国地广人稀带来的旅游体验。我国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是具备很好的条件的。毕竟国内每年有几十亿人次的旅游市场,这块拿下来是很大一部分收入。

再说生产性服务业,那么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

简单的说就是为工厂生产制造服务的行业,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物流运输,检测认证,电信金融等等。具体定义可以看统计局官网

一个很好的消息,就是华为在长春建了个研究所。

2020年12月3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春研究所成立,并举办华为-吉林大学技术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出席成立仪式。

徐直军在致辞中表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春研究所的成立和运行模式,受到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生前建立“茶思屋”的启发,为专家学者、科研团队搭建与华为技术力量进行思想碰撞的开放包容的交流研讨空间和科研攻关平台。华为公司愿与吉林大学在化学、材料、信息技术、智能汽车等相关领域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这就是个典型的推行研发设计的“生产性服务业”。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也有不少的优秀高校,2020年七普人口,东三省有9851万人。

211以上的高校就有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总共11所,其中4所是985高校。

相比之下,2020年七普人口9936.55万的河南省,211以上大学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020年七普人口1.015亿人的山东省211大学只有3所。

如果能积极的多引进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这肯定是件好事。目前并不清楚华为的长春研究所规模会有多大,估计会有数百人的规模,这也是提供了几百个高端岗位了,同时还能带动服务业发展。

长春有一汽,华为也在大力进军汽车业务,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还有另外一点,长春光机所是光刻机零部件的重点研制单位之一,华为的长研所也可以在这方面展开合作和支持。

接下来的最后两点终于到制造业了。

第四点是装备制造业,包括做优做强电力装备、石化和冶金装备、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农机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五点是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改变许多地区(城市)“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状况,尽快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新格局。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支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药、高性能纤维及高端石墨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产业结构单一地区(城市)加快转型。

可能看下来有点迷糊,《意见》列举了这么多产业,哪些才是最为重点的方向?

我简单的做个归纳总结,简单说就是要落在具体的企业身上,同时要借助大势的力量。

很多行业,大的格局已经定了,能做的主要是“引进+做优做强”。

比如提到的工程机械,其实全国国产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基本大局已定了,就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几家,你说在东北地区再从头开始新建一个工程机械公司加入竞争,说实话非常难。那么引进这些企业在本地建厂就是重点,像是三一就在沈阳市建了产业基地,招聘应届硕士研究生月薪就在1万以上,这就为沈阳带来了中高端的就业机会。

再比如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说的就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厂连续建造了辽宁舰和山东舰,是全球少数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造船厂之一,这个技术经验是别家很难超越的,持续的做下去有很大优势。

先进轨道交通,其实主要就是中车股份旗下的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大连工厂。

在国内,很显然,你也不可能再出来另外一家可以跟中车抗衡的先进轨道交通企业,毕竟国家之前才安排了南车北车合并,所以在这个行业,其实重点就是扶持中车在东北的基地。

再比如电力装备,其实说的就是哈尔滨电气,下图是《能源》杂志搞的2020年全国电气设备公司上市20强,按照2019年的经营数据,东北地区主要是哈尔滨电气排在第11位。

类似的还有中航工业旗下的沈飞,哈飞之类,发展东北航空工业,你不可能说再新建个厂,肯定还是在沈飞哈飞的基础上发展,像我国的直20直升机就是哈飞研制生产的。

另外看能不能从中国商飞身上获取发展收益,因为中国商飞的ARJ21,目前交付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进入了量产。而C919也将要投入商业运营,那就要看中航工业旗下东北地区的基地,能不能从这个国家工程中获取收益。

目前看是可以的,比如下图中国商飞C919配套的长江1000发动机,钛铝合金涡轮叶片就是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发的。 

总的来说,对于这些已经发展多年的行业,总体企业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了,很难再有新的玩家入局,因此发展就是引进龙头企业建厂,然后围绕其做大做强。

当然,这里面有一些行业,国产化还做得比较差,比如农业机械设备,国产水平就很低,那这也是机会。因为国产化率低的行业,国家是有规划的,是有政策的,那就要看能不能扶持起来,赶上国家的国产化浪潮,总之一定要借助大势的力量。

相比于以上这些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稳定的产业,东北最大的机会还是来自于新产业,新形态。

雷军说过“风口上的猪”的理论,我是非常的赞同,也觉得这句话总结得很有智慧。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反复提过一个观点,内地落后省份在和沿海先进省份竞争时,一定不要把自己仅仅定位为“中低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这是完全错误的,最大的机会永远是来自于做中高端产业

为什么今天中国是全球发展最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因为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做高科技了,我们当时从苏联引进的156项大工程,包括喷气式战斗机,解放牌汽车,无缝钢管厂,包括后来上海1961年做出来的万吨级水压机,还有两弹一星,都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全球发展中国家独一份。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做这些东西,到今天就不会有逐渐赶超发达国家的技术积累。

我经常看外网的报道,发现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偏颇的,他们普遍的把中国视为中低端产业的承接地,认为是来自台湾、香港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才带动了中国内地(大陆)的发展。

如果是这样的简单理解,那中国岂不是和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实际上更为准确的理解是,中国是有自身的民族工业体系,外资(西方,日韩新,港台)带来的资本,出口创汇,税收,就业,管理和技术,为中国维持和发展自身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而这才是中国不断强大的根本,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单依靠外资就能够走向富强,必须要有自身强大的民族工业体系。

对全中国是如此,对于东北地区也是如此,东北当年的辉煌就是从做高科技开始的(歼五喷气式战斗机,解放汽车,鞍山钢铁),以鞍钢为例,一五计划报告里面的文字:

“鞍山钢铁联合企业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年这八年时间内,将基本上完成以下四十八个主要工程的改建和新建:三个铁矿,八个选矿厂和烧结厂,六座自动化的炼铁高炉,三个新式的炼钢厂,十六个轧钢厂,十座炼焦炉,二个耐火材料车间。这些厂矿和车间的改建和新建,都将尽可能地利用苏联最新的技术成就。”

看1939年诺门坎战役以及1945年东北战役都知道,苏联红军吊打日本关东军,反应二战时期苏联的科技实力是比日本强不少的。

那么现在要振兴,也要做高科技才能振兴,所以新的产业和新的形态非常关键。

除了上面的华为长春研究所的例子之外,我们再以长春的长光卫星公司为例子。该公司是创业公司,其“吉林一号”视频卫星业务在网上流传的视频非常火爆,该公司也属于《意见》中的新产业新形态中的“卫星应用”业务范畴。

2020年12月16日,长光卫星在官网发布了几十个研发和管理岗位的招聘,值得注意的是大幅涨薪把校招薪资从之前的一万二涨到了一万八,并适用于本年度已与公司签订协议的应届/非应届毕业生。而目前长春房价(二手房和新房综合)不过一万左右。

官网标明的转正后薪酬待遇如下:

硕士税前薪酬:18000元/月+绩效奖金(4~8个月工资),平均薪酬预估28万元/年,业绩突出者薪酬可达32万元/年;

博士税前薪酬:19000元/月+绩效奖金(6~12个月工资),平均薪酬预估34万元/年,业绩突出者薪酬可达37万元/年。

人才奖励:长春市税前人才住房补贴:3万元+/硕士,4.8万元+/博士(注:一次性发放)

长春新区税前人才补贴:2.1万元/硕士,3.6万元/博士(注:连续3年按月发放)。其他福利还有免费三餐,免费2年的宿舍,免费班车,慰问金(结婚,住院等)免费集体旅游,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等。

另外长光卫星给员工发奥迪车的传说,我还真的在官网找到了新闻。2020年10月29日,公司在吉星楼南侧广场隆重举行“长光卫星第三批职工交通车发车仪式”,向80名优秀职工发放了新一批的奥迪A3交通车,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贾宏光出席活动并发表了讲话。至今,公司已完成三批次共计181辆职工交通车的发放。

我们不管长光卫星未来的发展前途如何,但是仅仅从员工待遇来看,可以看出发展新产业新形态带来的收益是传统产业不能比的。

新产业新形态,再比如《意见》中的集成电路装备。目前华为被芯片制造卡了脖子,但其实本质上就是上游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好材料国产化不过关。但是在该领域,辽宁和北京、上海一起,是国内半导体生产设备的三强。

其中沈阳拓荆公司,芯源微公司和沈阳科仪公司三家是半导体生产设备是代表性公司。目前沈阳拓荆公司,就反复在国内各大半导体生产设备研报中出现,公司现股东构成包括国家战略产业基金、上市公司、社会资本、中科院所属企业及公司员工。公司拥有12英寸PE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ALD(原子层薄膜沉积设备)、3D NAND PECVD(三维结构闪存专用PECVD设备)三个完整系列产品。

从官网上可以查到已经有300人的团队,其中41%的员工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85%以上具有学士学历,不管公司现在待遇如何,但是显然是在国家集成电路国产化的风口上。

根据拓荆公司2021年7月发布的招股书,其营收从2018年的7064.4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356亿元,增速很快,不过目前为止仍然是亏损状态。

沈阳芯源微是其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根据芯源微董事长宗润福2020年11月在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揭牌仪式上的致辞,芯源微于2002年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起创立,公司主营产品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和单片式湿法设备,是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涂胶显影机通常与光刻机联机作业,共同保证光刻线宽和良率,是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设备。芯源微是国内唯一能提供前道涂胶显影机的厂家,承担国家卡脖子短板攻关重担。

公司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上海华力、中芯国际、上海积塔、长电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一线大厂,堪称国内半导体装备产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芯源微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五强,连续承担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芯源微当前(2020年11月)员工规模360人,企业正在高速成长。

中科院系统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沈阳新松,而中科院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是沈阳芯源。芯源初期采取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通与韩国公司合资合作,引进韩国技术,就地取材,在沈阳招聘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韩国公司派13名工程师进驻芯源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历时一年半完成技术转让。

到2013年国科投资注资芯源微时,该公司已经是当时国内半导体企业设备当中少有的靠自己的销售赚钱的企业,其他的企业基本上靠国家的投入、靠风险投资;

芯源也攻克了一些核心零部件技术,比如光刻工艺最重要的一个工序烘烤,通过热板烘烤使光刻胶中的溶剂挥发掉,一套热板单元进口价格为2万美元,一套设备最多要配置30多套,最少也要10多套,是涂胶显影设备的核心部件。该部件国产化后,成本从2万美元降到了2万人民币,使得成本大幅下降。

芯源微当前做的主要是小众市场,包括LED及圆片级封装市场,真正的大市场在前道芯片制造。前道芯片制造工艺复杂,光刻工序可能多达30到100次,光刻的次数越多,需要的光刻机数量就越多,涂胶显影机的需求量就越大。

LED领域光刻工序仅4-5次,且单台涂胶显影机售价较低,仅120万元人民币,但前道光刻工序多达数十次,与之对应的前道涂胶显影机售价高达500万美元,这才是真正的大市场。

2020年10月30日,沈阳芯源公司第900台设备出厂仪式在公司厂区举行,从第800台设备到第900台,仅用了8个月,显示国产半导体生产设备处于风口。本次出厂的第900台设备为芯源公司新一代明星产品KS-CF200-8SR前道清洗机,将发往中芯国际。

2020年7月27日,芯源微高端晶圆处理设备产业化项目开工仪式在沈阳浑南区隆重举行。芯源微高端晶圆处理设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28亿元,将分2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38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45576.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728.84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47012.17平方米。

项目主要用于生产高端晶圆处理设备,包括前道涂胶/显影机及前道单片式清洗机等。项目将打造东北地区顶级的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与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将带动就业2000人。

我觉得发展最有意义的就是税收和就业,从当前的300多名员工扩张到2000名员工,这就带来了大量的中高端就业机会。

2021年上半年,芯源微实现营收3.51亿元,同比增长461.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6.99万元,同比增长464.05%

另外还有沈阳科仪,该公司主要做PVD和CVD镀膜设备。根据官网的资料,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82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0%。

除此之外还有医疗器械,比如东软医疗,还有国内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上海联影也在沈阳开设了分公司招聘应届生,这些公司都都可以给应届硕士提供上万的月薪,这在沈阳并不算低了。

东北未来的经济发展,首先因为在基建和民生上有国家兜底,所以会保持持续的发展。

各种棚户区改造,城市轨道交通,高铁,高速公路,国家公园等都会陆续修建,毕竟既可以稳增长,又可以消耗过剩基建产能。

其次在制造业上:

一是扶植现有产业的龙头公司,比如中车长春,中车齐齐哈尔,沈飞,哈飞,飞鹤,中国船舶,一汽,三一重工,东安发动机,哈尔滨电气等公司的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新型直升机直20就是哈飞设计制造的,批量生产后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另外就是东安公司在给国内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理想供货发动机,这等于是搭上了国内电动车发展的浪潮。

二是扶持新产业公司的发展,包括芯源微为代表的的半导体生产设备,还有长光卫星这样的航天业务,类似新松的工业机器人业务,东软和联影为代表的医疗器械,还有华为的长春研究所等等,东安给国内电动车品牌供应发动机等等,这些新产业新形态更容易带来高端产业岗位。

再强调一次,有国家的基建投资和民生转移支付兜底,东北经济未来会持续发展,但是光有兜底措施是不够的,因为基建和民生兜底别的省份也有,这只能让你保持一个大约2%,3%,4%的中低速增长。要想实现较快的超越国内其他省份的增长,其实主要就是看上面列举的这些核心企业的发展如何,其中尤其是新兴的产业发展如何。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人口问题

东北三省的人均GDP提高,还需要东三省人口分布向历史规律回归。

什么意思呢?东北三省从地理上来说,从辽宁,吉林到黑龙江,距离华北地区越来越远,而且辽宁是沿海省份,从当年闯关东的移民角度,那么人口应该是辽宁最多,吉林次之,黑龙江最少。

另外,从辽宁,吉林到黑龙江,越来越冷,尤其是黑龙江,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像黑龙江的漠河,还有内蒙的冷极村,都非常寒冷。从气候的角度,也应该是辽宁人口最多,吉林次之,黑龙江最少,因为寒冷地区人一般都比较少。

我自己在瑞典,芬兰等北欧地区待过,那里由于大西洋暖流其实冬天并不冷,甚至经常冬天不下雪,冬天平均温度零度左右,更类似于北京天津的气候,而且这些国家的人口也集中在该国的南部地区,北部的北极圈地区人口极少。北美的加拿大也是类似的,人口分布也主要是在靠近美国的南部地区。

但是看2010年的六普人口,辽宁省4375万人,吉林省2746万人,黑龙江3831万人。为什么黑龙江省的人口反而比吉林省多了一千多万那么多呢?其实背后的原因是,黑龙江省的人口规模是建国之后的10年奠定的。

查询《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口,辽宁省1831万人,吉林省1008.5万人,黑龙江省1011.9万人,要知道黑龙江省1946年就解放了,而吉林还经历了战争的情况下,黑龙江省人口在1949年也才和吉林省差不多。

但是到了1960年黑龙江人口就变成了1815万人,几乎增长了80%。吉林省人口变成了1397.1万人,只增长了大约40%,被黑龙江拉开了400万人的差距。辽宁省变成了2560万人,跟吉林省一样也是大约增长了40%。

背后的原因就是,1950年抗美援朝引发的“南厂北迁”工程,把不少辽宁的工厂搬迁到黑龙江,大批工人及其家属,以及基建人员进入黑龙江省;以及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大规模重点项目建设,苏联的设备和人员通过铁路进入我国的第一站就是黑龙江省,因此把大量项目建在黑龙江省。

还有发现大庆油田+北大荒开垦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黑龙江省人口在短时间内暴增,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人口都随着大批工厂的建立出现了大幅增加。

像著名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其实是甘肃人,他1960年率领甘肃玉门油田的1205钻探队一起到了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之后就在大庆定居。

黑龙江的劣势主要是相对辽宁吉林距离国内的经济核心区域更远,同时也不靠海,气候更寒冷。当年曾经是先进技术和工业来源的苏联,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口稀少发展落后的俄罗斯远东,也无法提供先进技术和大市场。像大庆沃尔沃工厂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招人难和物流运输成本高,因此黑龙江省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条件是不如辽吉的。

如果先进的产业进不来,那么人口分布就会继续向历史规律回归,黑龙江省人口外流并不只是到南方省份,到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也有不少,正向人口规模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历史规律回归,其实东北地区人口遵循发展规律重新布局并不是坏事。

黑龙江省人口2020年七普人口下降为3185万人,未来还会持续减少到两千多万,下降到跟吉林省差不多的水平,黑龙江依靠大庆的石油石化+汽车制造(沃尔沃),旅游业,还有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哈尔滨啤酒,飞鹤奶粉),哈尔滨的发电设备制造(哈尔滨电气),制药业(哈药),电池制造(光宇),飞机和零部件制造(哈飞),汽车发动机(东安),装备制造(中国一重),中车齐齐哈尔等产业,其实也足够两千多万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了,这里面像制药业,国产奶粉,电池,飞机零部件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旅游业等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比如国内的电动汽车品牌理想用的就是东安的发动机,赶上新能源汽车大势是可以有所发展的。大庆油田的枯竭导致大庆经济和人口萎缩是个风险,但大庆还在持续发现新储量,前不久就发现了超过12亿吨的页岩油理论储量,有希望继续再战较长时间。

另外就是用好哈尔滨这个王牌。哈尔滨2020年七普人口仍然过千万这是没有想到的,而且还有哈工大,哈工程这些知名高校,这么一个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高地充分利用好优势,是可以有很多作为的,例如积极利用“共同富裕”这个国家大势,引进国内先进企业的研发中心之类,现在国内很多大企业不是都表态了么,这是个机遇。

总之我觉得,地区的发展都是有其规律性的。

对于本文,我再强调几个观点:

1. 东北并不是变穷,而是发展变慢了,目前仍然在持续增长。

2. 发展变慢并不是相对国外发展变慢了,仍然比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快,而是相对国内其他地区变慢了。

3. 由于有国家的基建和转移支付给民生兜底的存在,东北在未来保持持续增长问题不大。

4. 但东三省经济增速能不能赶上和超过全国其他省份,要取决于产业转型,也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2020年辽宁省经济增长0.6%,吉林省增长2.4%,黑龙江省增长1%,其中吉林就高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以后就盯着本文列举出的那些核心和新兴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基本就能反应地区经济的晴雨。

5. 东北人口正在进行的重新布局,例如黑龙江人口向吉林,辽宁迁移,是有助于区域人均GDP的提高的,但是需要注意整个东北区域人口不能下降太快,太快就会有问题,东北目前生育率实在太低了,又无法从其他区域流入人口进行补充。

最后,对东北的未来怎么看,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第一梯队的位置,这个在之后的文章中再聊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947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