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原文标题:《她的评论区,是今年互联网上最好哭一幕》,头图来自:《末路狂花》
如果不是那则“沿途送女性千朵玫瑰花”的新闻,互联网几乎已经快把苏阿姨忘记了。去年12月,这个56岁的中年女人“逃离压抑的家庭”去自驾游,一度成为了勇敢女性的代表形象。
后来有谣言说她回去照顾生病的丈夫,苏阿姨出来澄清自己仍在路上。这是大多数网友对这件事的最后印象。
不过也有例外。自从去年受到关注以后,苏阿姨都是一边旅游一边拍视频。而如今在她视频的评论区里,每天都有很多女性网友来聊家常、写“日记”。
有人抱怨小孩难管、老公不顾家,有人念叨亲戚往来、生活压力。这个“56岁逃离家庭的女性”,她的评论区已经成为了无数普通女性的“情绪树洞”。
当评论区变成“诉苦大会”
点进苏阿姨的账号,主页置顶还是去年的一条视频。画面据说是媒体采访时帮忙录的,运镜很专业,文字显然也经过了精心雕琢。“我想跟生活请个假,不做他的妻,不做孩他妈,不围着一日三餐转……”
我拿给朋友看,朋友表示不如她当初火的那段采访感人:“有点像初中生作文摘抄。”但评论区里又是另一番场景,很多人纷纷表示“说到心坎里了”。其中有不少四五十岁的女性,她们会留言里喊苏阿姨做“姐姐”,年纪小的也有三十几岁。
印象很深的是一个用玫瑰花做头像的网友,ID名是“XX宝宝”。她说:“看到这段话都要哭了,不愿做孩儿她妈,可我现在只能做这些。”
我大概浏览了其他视频,发现苏阿姨现在已经不太提丈夫、家庭、逃离、压抑这些字眼。画面里记录的都是旅行日常,比如在营地怎么做饭、怎么用电。
也很少回复大家的评论。评论区里的那些人,很多时候是在自说自话。但依然每天都有人来,就像是写一封不知道要给谁看的信。
一个已经结婚14年的女网友,说自己“快要疯了”。孩子出生后的十几年,她都是围着灶台、家庭打转。丈夫格外挑剔,连切辣椒的形状都要管。“有时候我莫名其妙的发火,我觉得自己像极了疯子,真的像精神病。”最后也不知是在问谁:“可孩子还小,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另一个网友“XX飘”,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但家里老人多病缠身需要照顾。她在留言里说,“等退休了之后也想这样自驾,可一个人总觉得不安全,又找不到能一起去的人。”下面还有人回复,说只要好好保持健康,以后可以跟老公一起去。她嗤之以鼻:“那我宁可不要跟他出门,比呆在家里更崩溃。”
也不只有抱怨。在那些纯日常向的视频里,很多人都在询问苏阿姨自驾游的经验。
并不是每条都能得到回复,但丝毫无法阻拦她们的热情。
看到苏阿姨去加油站,就问一个月的油钱多少,如果是开电动车方不方便充电。
进山了,则担心她的手机流量、信号问题怎么解决;每天住的都是帐篷,那么“洗澡怎么办?野外上厕所方便吗?”有一次苏阿姨在视频里说野外的蚊子特别毒,大家干脆在评论区里讨论起了驱蚊心得。
有时候关注比较早的粉丝,还会给后来者解答。比如有关开销问题——“苏姐回应过,一个月的支出大概3000元左右,她自己也有退休金”。然后下面热火朝天地讨论起了自己没有退休金怎么办,上次旅游花了多少钱。
看着看着你就会有一种幻觉,就好像这些人都在路上呢。又或者说,她们是希望自己正在路上。
虽然有人开玩笑说评论区仿佛文字版《老娘舅》,但无论抱怨、倾诉还是闲聊,都其实都不过是“副产品”。
比如网友“XXX夕阳”,在苏阿姨炒蘑菇的视频底下跟人讨论如何鉴别毒蘑菇,后来又聊到了菜谱,聊到给孩子做饭有多麻烦。到最后我都看的有点烦了,觉得这人怎么啥都跟陌生人说。
但她最开始在评论区留下的那句话,其实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没什么关系,甚至都算不上“倾诉”。更像是说给自己的——“等着吧,我迟早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把孩子送到大学,我也要去自驾游”
“等我孩子大了/退休了/还完债务了,我也要这样一个人出去。”这是在苏阿姨的视频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
你从里面能读出了两件事,一是羡慕。二是这种羡慕属于未来,是有条件、有期限的。
苏阿姨去年之所以引发那么大的关注,除了“离家出走”这事儿办的与众不同外,还源于那段“母职论”。她说自己“把女儿的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履行完了做母亲的所有责任,才有机会出来”。56岁的苏阿姨出来了,可评论区里的她们好像还在“渡劫”中。所以才纷纷许下这种或长或短的人生支票。
其实身边20多岁的年轻朋友也会做“退休梦”,什么攒够了钱就周游世界之类的。但那更像是在表达对某种生活的向往。而不像在这里,任何对话的终点都是倾诉苦闷。
有人说自己把那个“不做他的妻,孩他妈”的视频转发给丈夫,结果被质问“你什么意思”;下面就有人讲自己是一个全职妈妈,每次伸手要钱时都要看脸色。跟苏阿姨一样56岁的女网友,说如果真的去自驾游,“儿子儿媳不会答应”。“跟你一样带完儿子带孙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之前有人说苏阿姨比作现实版的“末路狂花”。那是两个活在庸碌生活中的女人,在一段公路逃亡上释放了野性的自我。两人中更绝的那个,是金色头发的塞尔玛。从一开始唯唯诺诺的家庭主妇,到最后变成了敢炸车、敢冲悬崖、无法无天的狠人。
她对着丈夫的电话大声吼出脏话时,决定带着闺蜜继续逃亡时,多少观众都觉得帅爆了。
但苏阿姨不是塞尔玛,甚至连“温柔版”的都算不上。帮女儿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再出门——其实都不是逃离,更像是从家庭生活里“退休”。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最贴近现实,又可以被称为“叛逆梦想”的东西了。
所以她们希望有一天能成为苏阿姨,甚至拆解她身上的所有要素——“退休后要有自己的收入,还要身体健康、会开车,那些电子产品也要学学明白,路上可没有人帮忙了。”
我在评论区里还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大姐,认真地研究起了怎么考驾照。不知为什么她是从电动三轮车学起的,每天骑得不亦乐乎。刚对学车有点信心了,突然有一天在街上迷路了,又迅速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
还有人跟她同病相怜:“结婚之后跟社会完全脱节,让我一个人出门都觉得会丢。”两个人越说越焦虑,眼看着又要变成诉苦大会。一个拿了驾照三年的姐姐出来一锤定音:“有导航怕什么,开车这东西就是熟能生巧。”然后大家又变得兴高采烈了。就好像离苏阿姨现在过的日子,又更近了一点似的。
她们会成为下一个“苏阿姨”吗?
不过那也都是以后的事儿了。在此之前,她们还是打算先像苏阿姨那样,“把妻子、母亲的职责履行完”。我因为好奇点进了很多人的主页,发现她们在苏阿姨那里表现的压抑和抱怨,回到自己的“主场”后往往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比如一个叫“XXX妞”的网友,在评论区里说自己“被羽翼未丰的孩子绑在家庭里”。但她拍的日常视频都挺鬼马精灵,用大腿假装“拉二胡”,还要搭配上摇头晃脑的动作。去景点旅游时跟朋友一起跳舞,旁边的小姐妹还有点羞涩,她倒是扭胯扭得很带劲。
还有已经结婚十几年的二胎妈妈,就是上面说伸手要钱时要看脸色的那个。主页跟我身边那些年轻的“晒娃狂魔”朋友没什么不同:跟娃合照,拍娃各种可爱的样子。还很喜欢研究各种吃的,包饺子、做月饼,还要加上花里胡哨的爱心滤镜。
类似这样。
只是有一段俩娃打闹的视频下面,她跟朋友抱怨“每天都要当十几次调解员”的互动中,能看出一点点不开心。说觉得苏阿姨是榜样的中年大姐,用特效给自己搞了个“大钻戒”。还在底下补上一句“看来我这手是适合戴钻戒的”。
底下有朋友开玩笑“让你家XX送一个”。她又说“把他卖了都买不起,他也没这份心”,带着一点不屑。
也不知道是被苏阿姨的“逃离”放大了人生中的不如意,还是说她们只是习惯把那些情绪藏起来了。又或者早已接受了没完没了的责任,接受了自己的“不自由”。
评论区里有条留言说“就像雏鸟,别人在外面敲你的壳没有用,要自己把困住自己的壳敲开”。但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蛋外只是梦想,蛋内才是生活。
苏阿姨火的那会,正好“假靳东骗中老年人”的事情也被扒出。当时总有人提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来衬托苏阿姨是多么“人间清醒”。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觉得斯琴高娃演的那个姨妈很可怜——从来没有得到过情感满足,才会被一个看似有情调的男人骗钱骗色。
但姨妈至少走出去了,而更多正觉得被“困”住的人并没有。
有人不至于像苏阿姨那样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觉得“凑合凑合算了”;或者走出去后发现有另一种辛苦,还是过回熟悉的生活。
还有人说,等到真的“了无牵挂”的那一天,自己大概也玩不动了。
没有几个人能成为苏阿姨——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评论区里的倾诉、抱怨,和豪言壮语,就没有意义。
就像我在很多不同视频下面,一直看到同一个人在留言。她的头像是朵紫色的野花,留言几乎都是简短的一句话,从不抱怨自己的生活。我点进她的主页,里面经常晒一个不到半岁的小婴儿,看起来是位新晋外婆。
而在铺天盖地的晒娃视频里,夹杂着一个苏阿姨的Vlog。那期视频是讲如何寻找露营地的,点赞量只能算是中游水平。她把这段视频转发到自己的主页,并重新写了简介。简介只有六个字——“十年以后的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6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