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我国不少企业20年前就开始实施面向底层操作层面的部门业务电算化,由于没有总体规划,尽管提高了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但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不仅某些工作重复,而且数据还说不上话。同样一项经营统计数据,各个部门给企业领导报的却不一样。更主要的是难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因此,为了避免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十分重要。
    北京并捷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家授权的国家863 /CIMS系统集成和咨询公司,为多家企业做过CIMS总体设计,在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方面有一定经验。

    一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动力来源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首先要了解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能否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要有好的产品,产品和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之源。那么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生存又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从以下两个方面看IT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产品的技术含量中越来越多地融进了IT

    例如:早在50年代,就有了数控机床,但直到最近几年,我国机床产品数控化率才大幅度提高。如今,机床与IT进一步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技术发达国家,机床产品的形态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制造设备,而是整个企业网络中的一个结点。90年代北京第一机床厂在实施CIMS过程中,曾经对网络制造有过探索,从物流与信息流的集成上打通了一条FMS柔性制造线,实现了箱体零件从创意、零件图设计、工艺设计、数控程序设计并自动传到柔性制造线的无纸加工,由于信息集成的创新和高水平,该项目1995年荣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产品。座落在我国银川市的中日合资企业—小巨人机床公司已引起我国制造业界的震撼,底层设备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制造设备形态。机床不仅带有刀具智能化管理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控系统,而且与设计系统联网,直接从CAD/CAM系统导入数控程序;与生产管理系统联网,实行智能化生产进度日程管理。

    2.企业经营和生产组织方式越来越离不开IT

    1991年,美国100多家公司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美国国防部和海军的资助下,历时六个月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首次提出将Agile(敏捷)制造作为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制造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原则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组合,强调企业间优势互补地合作,并采用高度柔性生产技术及管理组织,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这种动态联盟式的企业按照市场和产品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也称为 “虚拟企业”。
    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协同商务、协同制造成为实现敏捷制造的具体模式。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目标,一方面要为产品IT含量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新的生产经营运作方式。

    二.  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原则

    1.  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来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满足现有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电算化。没有企业的优化,信息化也不会有显著效果。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要有发展的观点,应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来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

    我认为企业优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优化
    经营过程优化
    产品结构优化

    现分述如下:
    1)产业结构优化对信息建设的新需求
    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是企业重组。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逐步形成,我国企业要与国外强手抗衡,也要学习他们的战略—敏捷制造。目前,我国不少制造企业正在改变企业大而全的设置,逐渐走向主机厂与零件制造厂的分离。因此,基于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新课题。工厂内部也在进行体制的改革,例如,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模拟市场的结算。因此,实施MRPⅡ等系统时必须适应企业结构的优化。
    2)企业经营过程重构对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原来企业中按部门分工,从设计→工艺→制造的串行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对新产品交货期越来越短的要求,按并行工程哲理进行经营过程重构势在必行。这就要求CAD系统、ERP系统做相应的改变,逐步在PDM支持下加强设计、工艺、采购、制造交叉并行作业的管理。
    3)产品结构的优化带来设计和管理的优化  
    要做到产品上市快、成本低,产品设计必须按合理化工程原理来规划,也就是产品结构要尽可能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这不仅可加快产品变型设计,也可按市场预策储备一定数量的通用部件,接到合同后,按照用户不同的需求抢出专用件。由此要求CAD系统、MRPⅡ系统都应有产品配置功能。

    2.  一体化集成原则

    美国学者约瑟夫·哈林顿1973年曾提出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哲理,他提出这个哲理基于两个概念:

    (1)企业中的各个经营环节(设计、管理、制造)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

    (2)整个经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的处理过程。

    哈林顿博士的论点说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覆盖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信息处理,另一点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地搞单项计算机应用,而应该统一考虑。按照这个观点,从企业内部的经营全过程来分析,在工程设计领域应用CAD、CAE、CAPP、CAM;在管理领域应用MRP II 或ERP、OA、CAQ;在制造领域内应用的NC、DNC、FMS等等都属于企业信息化范畴,而在选用这些技术时应有统盘考虑,力求信息集成与过程集成,以获得综合效益。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逐步形成,每一个制造业都处于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供需链之中,要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管好企业内部的增值过程,而且必须同它的需方和供方密切相连,并把它们纳入自已的计划与控制之中,因此,供货商及用户的信息也要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畴。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125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