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如何重建了过去5亿年来对地球的陨石轰击。
研究界以前认为,流向地球的陨石流量与小行星带的戏剧性事件有关。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流量反而非常稳定。为了进行这项研究,隆德大学天体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强酸中溶解了近10吨来自古代海床的沉积岩,因为这些沉积物含有陨石残留物,可以追溯到它们落入地球的时间。
陨石中含有一小部分矿物,即氧化铬,它具有很强的抗降解能力。这些微小的氧化铬颗粒在实验室里被筛选出来,作为时间胶囊,具有丰富的信息。溶解的沉积物代表了过去5亿年中的15个时期。研究人员总共从近10000块不同的陨石中提取了氧化铬。然后,化学分析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这些颗粒代表哪种类型的陨石。
研究人员非常惊讶地了解到,在过去5亿年里发生的70次最大的小行星碰撞中,只有一次导致流向地球的陨石数量增加。出于某种原因,大多数岩石碎片都停留在小行星带。这项研究不仅颠覆了普遍接受的陨石流理论,它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说明哪些类型的天体与地球碰撞的风险最大,以及它们起源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
从地质学时间角度来看,千米大小天体与地球的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一个这样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当时一个尺寸超过10公里的天体撞击了尤卡坦半岛。这次撞击是地球气温下降和恐龙饿死的部分原因。未来,即使是一个小的小行星,例如在靠近人口稠密地区海中产生的撞击,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结果。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解,我们可以用来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