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技术,其战略性作用已经获得广泛共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必将引起整个企业经营战略、运作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的深刻变化。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何保证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人,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决定项目全局;事,对于任务和目标的明确,内外达成共识,使项目成功的前提;理,科学的方法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强力支撑。
一、人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决定因素就是执行力,因为执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最重要的标准。
信息化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改造项目,更多的是在管理上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来付诸实现。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各个层面的人员。
1、从职责角度定义:
决策层:是项目实施的灵魂所在。由企业一把手和管理副总以上人员组成,也称“一把手工程”,主要是将内部信息化应用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并授权一个组织成员为CIO,传达决策层的精神、指示,传递系统实施的各项动态。
管理层:是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由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接受CIO的领导,执行上级的决议,积极配合系统的各项工作实施,落实本部门内部的各项资源,并及时反馈。
执行层:也称作业层,这一部分人员是由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也是系统的数据源,对于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从系统岗位和角色定义:
具体到系统本身,要描述清楚系统所需要的岗位是哪些,在系统里面的角色是什么,定义清楚,职责清晰,制度完善,保障系统的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一般的岗位需要根据系统的业务流向,分清楚数据源在哪里,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同时说明清楚,是否存在一岗多能、一岗多职的现象,系统对岗位的要求是否明晰,岗位的设置等也需要在实施方案里面体现清楚,把存在问题的岗位事先进行调整合优化,不是现存的岗位都是合理的。如果没有对岗位进行梳理,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岗位是系统实施的瓶颈。在明确系统的意义和作用以后,对系统设计的每个岗位进行扫描和诊断,确保系统的必须的岗位是可用的。依照岗位的设置,定义在系统里面的角色,从数据录入、审核、查询、修改等功能点上,赋予相应的责、权、利。
3、从具备的素质和素养定义:
除决策及管理之外对人的要求,个人的职业素养也是很重要的。
懂,意在领会。面向高层,领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才能有针对性地确认部门的任务、指标以及阶段性目标;面向自己,还要懂业务,懂得本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悟,意在创新。能够创造性地去开展各项工作,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或者简单地模仿,针对人员的特点(独立个性、爱好、专长;自由思考等),能够合理分工,优化资源搭配。工作讲究方法,不是简单、粗暴地布置任务,重视结果的同时,关注方法的科学、有效。
协,意在协作,或曰协同。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克服“有利益共分享、有责任互指责”的不良习气。
二、事
主要体现在我们要做什么,德鲁克讲过,“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如何做正确的事?
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清楚了自己内部的实力,知道了做什么,这是首先解决的问题,“做正确的事”;接下来就是怎样做,“正确的做事”,要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企业一步步通过治理实现既定的目标。
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会改变企业之间的协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形成了敏捷制造、动态联盟、异地协同设计制造等创新的模式。因此,信息化应用必须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生产要素、管理方法等进行融合。一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视角来判断:
1、围绕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企业中的人、财、物(原料、产品、设备、动力、场地)、技术采用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销售、订单获取、计划制订、采购、研发、生产、发运安装和维护等所有环节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技能、绩效考核、数据和知识实施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
4、围绕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企业门户、WEB服务、协同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线运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