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恒力月桂二酸项目获弘光专项阶段验收

 近日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获悉, 9 月 18 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专家组对微生物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项目“年产 5 万吨月桂二酸产业化”进行了第一阶段目标评估和验收。

  据悉,该年产 5 万吨月桂二酸项目正是新日恒力日前披露的结束试生产、小批量进入市场销售的项目。

  专家组高度肯定 布置下阶段目标

  会上,微生物所党委书记李俊雄表示,研究所高度重视该项目进展情况,会严格按照弘光专项管理规定全力给予相关支持,将持续保持与企业合作和沟通,以确保项目整体目标任务完成。

  会议听取了“年产 5 万吨月桂二酸产业化”项目第一阶段的执行情况、下一阶段实施计划、项目第一阶段经费使用情况审查报告,并观看了项目建设现场视频。与会专家们高度评价项目团队取得的工作成效,一致认为达到项目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并从技术研发、生产成本和市场开拓等不同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和意见,为项目发展进行全面把关。 

  合作企业党委书记赵丽莉表示,希望在项目的后续实施中,中科院和微生物所对项目研发给予持续支持,确保技术领先地位,同时表示企业会同下游客户保持密切合作,力争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孙命在会议总结中对项目通过第一阶段专家评审表示祝贺,对下一阶段工作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勉励合作企业与研发团队再接再厉,积极吸纳并落实专家意见,保质保量完成弘光专项的第二阶段任务目标。

  其表示,要把月桂二酸产业化项目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典型案例,总结和推广经验,用于指导其它项目发展。 

  面向重大需求 迎来历史机遇

  据悉,弘光专项是中科院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中的重要举措,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已取得突破并具有相当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与产品,通过技术集成、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应用及推广,力求产出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 

  此次新日恒力年产 5 万吨月桂二酸项目正是重大示范转化工程的代表案例之一。此前多年,尼龙- 66 是最重要的双单体聚酰胺和世界第二大类合成纤维,对化纤行业意义重大。如今,通过技术进步,将戊二胺与己二酸(长链二元酸的一种)缩聚可得到尼龙-56,后者在强度等性能方面与尼龙- 66 不相上下,还能采用成本更低的工艺。

  因此,生物基聚酰胺的关键原料长链二元酸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实现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还将解决民生需求。

  尤其“双碳”目标下,生物基材料这一独特的全生命周期减碳优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将有大约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将合成生物学列入未来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的“下一代基因组学”之中,预计到 2025 年,合成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的经济影响将达到 1000 亿美元,生物基材料行业发展潜力可期。

  技术更为先进 后续发展可期

  新日恒力此前公告称,月桂二酸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公司发展战略,月桂二酸项目的投产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产品种类和优化产品结构,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对公司长期经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新日恒力上述项目使用的是中科院第三代月桂二酸技术,成本较第二代明显降低,主要体现在菌种的转化效率、发酵的补料控制以及核心技术点的水精制。

  在需求端,目前月桂二酸供不应求,主要应用于民用和军工等领域。其中,在军工领域,产品应用于材料方面;在民用领域,产品应用于尼龙(聚酰胺);在航天领域,产品应用于润滑油;在电子行业,产品应用于热熔胶;此外,产品也应用于香精香料方面。在供给端,国内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包括月桂二酸、巴西酸等)主要有三家公司生产,分别为凯赛生物、新日恒力和瀚霖生物。其中,凯赛生物为行业龙头,总市值约为 580 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新日恒力使用的第三代技术菌种与精制的工艺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为后续产品持续研发奠定了基础。随着月桂二酸逐步投产,后续长链二元酸系列的其他产品也有望持续推出。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新日恒力进军长链二元酸领域,有望打破国内的垄断局面。(cis)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7149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