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与印度的发展互为对镜,双方之间的比较也从未停止过。近期,中印边界争端不时发生,个别媒体不断炒作边界问题,给已走过 71 载的中印双边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中国日报社《少年会客厅》第五期以“Z世代看中印关系——是判断题,更是选择题 (India and China in the eyes of GenZ)”为主题的节目中,清华大学印度留学生Ashish呼吁中印民间有更多理性声音的回归,尤其是Z世代青年人要勇于扛起中印人文交流的旗帜,粉碎刻板印象和极端谣言:“中印青年的所思所想、过去与将来,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紧密得多。”
偏见难以持久 谣言终会破产
中印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岁月中,两国文明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鉴共进,留下不少令人感慨的佳话:玄奘西行取经,播撒中印两国人民千年的友谊之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中国的友邦之谊;再到现代技术的发展,一部部印度电影传入中国,轰动一时的《阿瓦拉》让人们了解了印度的沙希·卡普尔和瑜伽,另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印相似的教育风格和制度、因人口庞大而竞争性极高的学业压力,让观影的中国学生有了强烈共鸣。
一次次的文化传播,一部部印度电影对中国的影响,形成了中印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整体印象,但与此同时,由于媒体报道的不充分不全面,以及受固有意识形态影响,中印龙象两国之间的偏见和猜忌也在一步步加深。
“在印度,中国经常被视为一个危险的竞争对手;媒体也如此描绘中国。在中国,人们对印度也有某种厌恶和不信任,这导致中国不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开放合作的潜在地区和全球大国。”Ashish说到。
随着中印两国实力差距的扩大,印度对曾经实力相当、但如今望尘莫及的中国发展速度,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不平衡心态,当这样的心里落差加上媒体负面报道的催化,印度对中国的印象很容易从正面转向负面。
以上种种冲突以及偏见,让两国之间看似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中印两国互为重要邻国,也是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以及互补性。“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印度是世界范围内服务业的主要参与者。两国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可以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分享经验并相互支持,两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Ashish说到,“若中印关系改善,将能在区域和去和全球机构中产生巨大影响,如金砖四国、亚投行、 25 国集团峰会、东盟等,并能保护其国家利益,促进开放的区域主义。”Ashish也与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在中国人民外交学期刊《外交》上发表文章称:
“两国关系对于亚太和印度洋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金砖国家(BRICS)和二十国集团(G20)的两个重要成员,中印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全球贸易谈判等全球性问题上具有众多共同利益。同时中印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反恐、阿富汗问题等地区问题上也有着密切合作。中国还是印度最大的经贸伙伴之一,双边贸易和中国对印投资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由此可见,中印有必要打破龙象互伤的所谓宿命,坚持龙象共舞,要做伙伴,不要做对手;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要前进,不要后退。
针对目前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偏见以及两国之间的鸿沟,Ashish希望通过两国的常态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对于语言障碍,他希望两国开设特别谈话节目或者每周新闻回顾:“我认为,中国日报少年会客厅就是很好的平台,随着印度和中国公民的信息来源的增加,一般公众可以了解文化、人民和邻国政府。这将有助于减少两国之间的长期敌意和摩擦,并将推动迈向印中关系的新时代。”
中印人文交流需要世代传承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当被问道,“你是否认为中印有必要改善双边关系”两国 100 位青年中 90 位均认为改善中印双边关系十分重要。Ashish也呼吁中印双边关系向好向善发展,中印青年能开展更多人文交流。
中印是世界上拥有青年人数最多的国家,两国青年人数加起来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总人口。青年是中印友好的生力军,中印关系的未来在青年人身上,应具有全球眼光,加深对中、印两国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印民心相通牵线搭桥,为两国关系添砖加瓦。
面对新冠疫情,网络安全等全球挑战,两国青年更需要敞开胸怀、打开视野,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交流、用头脑去思考,探寻和发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印度。
对于促进中印人文交流,Ashish作为年轻的国际大学生,他认为可以设立印中奖学金,以培养新一轮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相互交流,深化双边关系,让两国学生获得除西方高等院校以外的教育机会。同时,他认为,还可以举办印度-中国奥林匹克数学和科学竞赛,增强职业和学术目标,同时了解邻国文化。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良好的民意基础符合中印两国的长远利益,只有真正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两国青年的互动,分享想法、前景、愿望,两国青年才能真正成为变革的积极力量。或许,到青年力量成熟之际,会因深入的理解和包容,为早已越过古稀之年的中印关系注入暖流。
原创文章,作者:carmelaweatherl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8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