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微软扎堆往“元宇宙”里挤,图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王乙雯 ,原文标题:《脸书换“脸”,微软坐不住了!科技巨头扎堆往里挤,图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元宇宙”成为今年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5月,脸书(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并在10月宣布正式更名为“Meta”,而该词正是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的前缀。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也曾在5月就表示公司正在打造一个“企业元宇宙”,随后在11月的 Ignite 大会上他宣布,Xbox游戏平台也将加入到“元宇宙”中。

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一众互联网科技巨头也都纷纷宣布入局元宇宙领域……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它背后有多大利润?

1. 在线虚拟世界,有虚有实

今年3月,游戏开发平台Roblox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招股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些人将我们的范畴称为‘元宇宙’,该术语通常用于描述虚拟世界中持久的、共享的三维虚拟空间。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发现商机,纷纷入场。

这个“宇宙”从哪来的?

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里,构建了一个真人可于其间生活社交、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共享虚拟世界,小说叙事便在这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中展开。

在被称为“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中,主角通过目镜设备,以自定义的“化身”活动。在“元宇宙”里,开发者需要购买土地开发许可证,便可在自己的街区布局,建造楼宇、公园等。

[注:人们熟悉的阿凡达(Avatar)同样出自该小说,意为“网络分身”。]

当一个事物还未清晰呈现时,没有人能准确定义它。

我们不如回到Roblox——这个基于PC端、移动端的游戏平台。它所展示的“元宇宙”模型区别于传统游戏,每位玩家都能拥有新身份,并通过平台提供的创作工具,自主开发各种形式、类别的游戏。平台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玩家可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据Roblox创始人兼CEO大卫·巴斯祖奇(Dave Baszucki)描述,“元宇宙”具有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八大特征。

有人认为,这些特征在电影《头号玩家》中均可找到对应:

“在贫民窟的破旧车厢里(随地),主角韦德穿戴上VR设备后(沉浸感),成为了虚拟世界‘绿洲’中的另一个自己——帕西法尔(身份),结识了不明身份的女孩阿尔忒弥斯(朋友)。如果帕西法尔挨揍了,韦德的肉身也会立刻感到疼痛(低延迟)。在‘绿洲’,人们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多元化),通过劳动和竞技挣钱(经济系统),这逐渐让生活在‘绿洲’里的人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特征(文明)。”

不过,电影中的“绿洲”是由一个天才设计者一手打造的,业界多认为“元宇宙”很难完全出于某一家公司的手笔,而更可能是由前沿公司与广大创作者互相协作建立的开放版图。

游戏公司Epic(曾制作《堡垒之夜》《糖豆人》)的创始人蒂姆·斯维尼(Tim Sweeney)就表示,“‘元宇宙’并不会由一个超级公司打造,而是由数百万人的创意工作组成。”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进行相关调研后也认为,“以现有人类科技水平为标准,要实现类似于《头号玩家》中的‘绿洲’,算力等底层技术的突破还需要至少10年。”

很多分析认为,“元宇宙”概念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甚至连具体阶段演化也很难准确预测

消费电子技术的发展步伐往往与人们最初设想有很大差异。比如,在iPhone诞生之前,掌上电脑的概念已经存在多年,却没人想到最终是移动互联网为其打开了大门。硬件、软件和通信方面的多种创新和应用,让社会朝着科技和科幻发展的“数字底座”成为可能。

围绕当下,程实认为,现有物理世界的生产过程和需求结构尚未改变,线上与线下互动将继续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加速进化。未来,数字化技术还将改变物理世界的生产过程甚至生活方式。

它首先表现为以线上为主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受到关注。

“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全年人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达到了5.72小时,除去睡觉时间(假设8小时),大约占全天时间的36%。我们预测,在第二阶段人们在虚拟空间的时间占比有望上升至60%……不仅是娱乐,我们的工作生活也逐步向元宇宙迁移。”

另一种虚实互动的方式,是虚拟世界的真实化。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认为,“元宇宙”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扎克伯格把公司改名“元宇宙”后,紧接着宣布推出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感知物体地点、方位、硬度等信息的电子皮肤。电子皮肤与VR技术结合,会带来更沉浸的增强现实体验。

在这场虚实大型互动里,虚拟世界会成为物理世界的补充,还是化作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甚至取代现实世界,实在无法判断。但根据现有共识,我们可以发现哪些领域在蠢蠢欲动。

2. 万亿美元级别,增长空间巨大

今年9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其中论述了“元宇宙”涉及的产业图谱。

沉浸感,是“元宇宙”要实现的技术环境。

首先,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实境)设备要达到真正的沉浸感,就需要更高的分辨率和帧率,因此要探索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视频压缩算法。5G是通信基础,其低延时、低耗能、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等特性,能支撑“元宇宙”所需要的大量应用创新。

[注:XR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融合现实)]

但进入“元宇宙”世界,究竟是通过VR(虚拟现实),还是通过AR(增强现实)或 PC端、移动端,各家公司的方向不同。据报道,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表明:到2021年6月,全球一半人口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如今约有40亿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已成为当前受众最大的智能设备,但大部分生产工具依旧基于PC端。业界人士认为,VR、机器人甚至脑机接口,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技术均处在早期。

其次,动态分配算力的云计算系统可以将运算和显示分离,在云端GPU上进行渲染。目前,大型游戏采取的多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对客户端设备性能和服务器承载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3D图形渲染上,完全依赖于终端运算,所以“元宇宙”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

同时,为了在“元宇宙”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AI技术要从传统决策树和状态机向更高级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发展,从而营造随机生成、从不重复的游戏体验,摆脱脚本限制,允许玩家自由探索和创造。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经济系统,是元宇宙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在“元宇宙”构建的空间里,经济系统的运转需要区块链技术为其认证机制提供支持与保障。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虚拟货币,“元宇宙”中的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虚拟身份认证成为可能,具有稳定高效、规则透明、确定的优点。

一张百元大钞的价值只是一百元,但如果上面多了某位名人的签名,其价值就会超越100、难以估量。如果说,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就像这张百元大钞一样代表着一种货币形式,那么用于记录和交易数字资产(如游戏道具、艺术品等)的非同质化代币就代表着一种独一无二、无法被拆分的资产。

今年夏天,数字艺术家Beeple的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 the first 5,000 days)(由他在过去十三年里每天的画作拼贴而成),在被做数字藏品加工后拍卖到了6930万美元的高价。

《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图|佳士得影像有限公司/BEEPLE

篮球明星库里等名人也对收集数字藏品头像兴趣浓厚。库里在其个人社交账户上的最新头像是一只由马赛克色块拼接成的猴子,就花费了20万美元。

Larva Labs,CryptoPunk 图片为网站截图

[注:2017年,以太坊就推出过一个名叫“CryptoPunks”的像素头像项目,只要是拥有以太币的人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头像,上限是一万,每人限领一个,用户领完后就可以放到二级市场交易。]

由此可见,当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等现状叠加,迎来了一个微妙的节点,“元宇宙”这个并不新鲜的概念被重新推火。惟一资本执行董事沈海丰接受采访时表示:

“底层算力、网络带宽、AI等基础设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见顶,游戏迭代到了瓶颈,但用户需要更复杂、极致的体验”,所以这是一种“偶然又必然”的选择。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通联数据资深行业研究专家汪敏表示,“元宇宙”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相关产业的快速进步息息相关。这不仅局限于 5G/6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等,还广泛包括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AI产业、电子游戏产业、交互硬件、区块链产业等。未来,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或可达万亿美元级别,增长空间巨大。

3. 概念火热,资本忽上忽下

概念很火,实际情况如何?

百度副总裁马杰直言,“目前,蹭‘元宇宙’概念的公司多,而且真假难辨。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确定‘元宇宙’将是未来,但究竟何为‘元宇宙’,人们尚未达成共识。”

前段时间,网络游戏公司中青宝的股票大涨,10月29日尾盘封住涨停,11月1日又再度涨停,成交量放大至26.89亿元,换手率为41.25%。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换手率,均创年内新高。

股价接连涨停,可能与一篇文章有关。此前,中青宝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曾提及:《酿酒大师》游戏涉及“元宇宙”概念。10月25日,中青宝还收到过交易所关注函,要求其说明《酿酒大师》与“元宇宙”概念关联性等。9月上旬以来,因涉及元宇宙概念,中青宝的股价3次被炒,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2.3倍。朱嘉明说,这种火热背后,“是相关‘元宇宙’要素的‘群聚效应’,近似1995年互联网所经历的群聚效应。”

与股价突涨不同的是,中青宝的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实际上,2010年上市至今,中青宝盈利能力整体上不佳。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中青宝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1.26亿元。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的累计数可能为亏损。

人们很快发现,这似乎是一个无比遥远、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市场风向开始两极分化。

一位“元宇宙”相关概念公司从业者称:“我们现在对外不再谈‘元宇宙’,这个词太模糊了。”大空间移动 VR 公司沉浸世界的创始人陈鑫对此亦有感触,“一级市场和创业者的圈子里,已经不提‘元宇宙’了,会觉得你是在吹,在用一个虚无的热点炒作。因为谁也讲不清楚‘元宇宙’是什么,任何一家公司都离得非常远。”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表示,当前“元宇宙”相关的数字技术尚未成熟,有些应用尝试也可能会失败,相关公司或项目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其投资风险性不可不察。

回到这波热度的波峰——Facebook改名后直接关联“元宇宙”,除了长远战略考虑,其实还有现实原因。

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分析,Facebook近年困局愈加明显:

首先是原有市场拓展空间有限,流量增长空间天花板日益接近,流量红利逐步消失。其次,Tiktok等新的社交媒介异军突起,Facebook在同一维度上的产品面临激烈竞争。由于Facebook产品创新频率变慢,内容呈现在二维化的结构中显得单一,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下降。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以来,各国掀起反数字平台垄断浪潮,用户数据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迫使各大互联网平台谋求全新的增长变量,亟待破局。

如果升一个维度,从“元宇宙”这个平行且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来打包和整合产品,现有立法还需要些时间才能够跟上这个概念下的技术集群发展,等于是创造了一个监管还难以触及的空间。

“‘元宇宙’这个概念,就是数字时代的一个新型的‘水果拼盘’”,刘玉书打了个比喻,“超市里面的水果坏了一点,是应该扔掉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水果坏了的部分切掉,把好的部分做成水果拼盘,又可以卖一段时间,而且其实也很难真正去追究商家的责任,因为那部分确实是好的。”这个“水果拼盘”,能创造超越现有数据监管限制的发展空间。

一位长期关注虚拟现实领域的投资人还表示,Facebook目前看似占了先机,但也不代表其拥有长期竞争优势。如果虚拟现实生态逐步成熟,各家企业会形成各司其职的行业格局:在硬件上,苹果可能更有优势;如果是单纯的游戏设备,索尼的品牌形象更契合。Facebook的社交属性会是其优势之一,但要想实现虚拟社交,对技术的要求会指数级增加。

4. 前景如何?大大的疑问

虚拟现实,或许是未来发展防线 ,但短期内它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就技术而言,沉浸式体验感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除了VR,也还需要定位系统、动作捕捉系统等各种可穿戴设备。想要补全这些残缺的体验感,所要花费的成本远不是当前消费者能承受的。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政策影响的担忧。

首先,用户位置信息属于个人数据,能否被大规模采集、使用,还需进一步观察。

程实认为,技术上如何实现固然重要,但道德伦理的约束是左右发展进程的另一个关键变量,建议不要忽略在网络安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提前部署。还有专家认为,在未来的跨企业“元宇宙”中,需要有一个公允的第三方平台对用户数字资产确权,以实现跨企业应用调用。比如,在A游戏中买的衣服在B游戏中也能穿戴,用户“数字化身”也能在不同平台统一、互通。

其次,如果将现实世界投射到虚拟世界中,会产生更多难以预测的风险。比如:引用真实地图信息,涉及金融相关、加密货币的业务,以及如何保证虚拟世界中相关内容合规合法等。

上文提到的数字藏品竞拍,是在完全独立于现实的前提下实现的,侵犯他人基本权利的行为通常不受限制,数字藏品将数字商品标记为私人拥有。显然,我们无法容忍在虚拟世界中收藏的数字艺术品被人抢夺(黑客入侵),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刻被人监视(隐私权侵犯)。因此,网络安全和隐私计算是“元宇宙”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应先行于技术。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教授认为,随着虚实融合的深入,“元宇宙”中的新型违法犯罪可能对监管形成巨大挑战。“元宇宙”中,游玩与劳动边界模糊,游戏玩家的闲暇时间被技术平台占用。

以上可见,“元宇宙”更像是一套将现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模拟真实世界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对它如此推崇。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之后,它们亟需将旗下所有资源打包、形成新市场的手段。“元宇宙”,给了它们希望。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正在迎来下一个升级,但“元宇宙”前景到底如何,仍是个大大的疑问。

参考资料:

1.《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2021.11.03

2.《程实:元宇宙尚未到来,但投资者无耐心等待》|第一财经.2021.09.23

3.《Facebook想要与Facebook彻底划清界线,改名转运能否拯救泥足深陷的这张“脸”?》|红星深度.2021.10.21

4.《〈头号玩家〉之后,元宇宙的火爆和大厂的疯狂》|毒眸.2021.06.09

5.《Facebook元宇宙放大招,扎克伯格宣布研发电子皮肤,逼真虚拟体验,这些概念股站上风口》|证券时报.11.02

6.《NFT爆火背后:炫富、韭菜和元宇宙》|36氪.2021.09.13

7.《为了在元宇宙摸到东西,扎克伯格整出一款“电子皮肤”?》|量子位.2021.11.02

8.《元宇宙会是人类未来“极乐园”吗?》|南方人物周刊.2021.11.08

9.《中青宝涉元宇宙再被爆炒两月股价涨2倍 多年业绩不佳前三季扣非仅851万》|长江商报.2021.11.02

10.《扎克伯格热烈拥抱的“元宇宙”,新瓶里装的多是旧酒》|财经十一人.2021.10.30

11.《刘玉书:Facebook改名背后三个不能说的秘密》|人大重阳.2021.11.06

12.《元宇宙:定义尚无定论 拥抱仍需理性》|中国经济网.2021.11.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王乙雯 

原创文章,作者:carmelaweatherl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8962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14:34
下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