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技术让他赢得了诺奖,还带来2.4亿美元的收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究科学(ID:deepscience),作者:常春藤,原文标题:《原创技术的价值 | 不仅为日本学者赢得了诺奖,还为他带来2.4亿美元的收益》,题图来自:IC photo

最近,日本京都大学教授、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赢得了一场关键的专利索赔诉讼,为自己及学校带来了超过2.4亿美元的收益。

其中4380万美元给到本庶佑个人,另外2.01亿美元则由败诉方小野制药公司为本庶佑建立一个以他命名的纪念基金会——“小野药品・本庶佑纪念研究基金”,基金会将隶属于京都大学,以支持该校的基础科学研究。

1992年,本庶佑鉴定出PD-1分子发表在EMBO杂志上

为何本庶佑能赢得诉讼?故事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末说起。1992年,本庶佑鉴定出PD-1分子,不过一开始本庶佑没想到这个明星靶点,日后会开辟肿瘤治疗的新天地。就授权给了日本小野制药公司,根据介绍,本庶佑当时甚至没有经费去申请专利,于是就委托给小野制药公司帮忙申请专利。

明星药物Opdivo

2005年,小野制药公司与美国制药公司Medarex联合基于这个靶点开发药物出Opdivo。2009年,百时美施贵宝以24亿美元的价格将Medarex收购,Medarex当时是百时美施贵宝长期的合作伙伴。

就这样,Opdivo一下子到了百时美施贵宝的手上,于是小野制药开始与百时美施贵宝联合开发Opdivo,并享受Opdivo的部分收益,根据协议小野制药日后可以享受Opdivo在美国4%的收益,以及全球其他地方15%的收益。

此后,在百时美施贵宝的开发下,Opdivo成为了首个基于PD-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Opdivo不仅在黑色素瘤上表现抢眼,在其他肿瘤领域也大获成功。与此同时,默克制药公司基于同一靶点的免疫抑制剂药物Keytruda也在开发中,但比Opdivo的临床进展要慢一点。因此,业界将他们称为O药和K药,它们也掀起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高潮。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称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事实上,这两个药物不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还将它的发现者和这个领域的先驱送到了诺贝尔奖的殿堂。

2018年,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一个基于CTLA-4免疫检查点药物开发的主要推动者)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PD-1如今的成功,恐怕连本庶佑自己也没有想到,否则当年就不会拱手将PD-1的专利给小野制药公司。

在获得诺奖之后,本庶佑对当初将专利给小野制药的事耿耿于怀(至于当年小野制药是否给本庶佑专利费,目前并不清楚,总而言之,本庶佑觉得当年的授权费很低),于是就开始起诉小野制药,需要它从PD-1巨大的利润回报中让渡一部分收益给自己。

据了解,仅2019年Opdivo就卖了80.6亿美元。而小野制药也在2017财年中从中共获11.5亿美元的收益。

本庶佑的诉求点是,让小野制药从Opdivo药物销售中获得利益的1%给予自己,从而能够凸显当年在发现PD-1上扮演的关键角色。

事实上,这场官司其实打了好几年,从2019年开始,本庶佑找律师捍卫自己的利益。根据本庶佑在诉状中说,2006年,他与小野制药签署了一份合同,概述了双方之间如何分配收入。然而,2011年,本庶佑试图重新谈判当初的协议条款,称这些条款不公平,可能是当时他看到了PD-1的临床进展越来越好,显示了作为一个重磅药物的潜力。

然而,双方之间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直到本庶佑起诉小野制药。最近,这场诉讼算是走向了一个令双方满意的结果。这就是小野制药要给本庶佑大笔的费用,还联合建立一个基金会,资助京都大学的基础科学。

对此,本庶佑通过他的的律师表示,“我们达成了一个我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我想用我们从公司收回的资金来支持基础研究”。

本庶佑的故事,显示了原创技术的价值。

眼下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什么最火,恐怕mRNA技术是其一了。这个领域也有很多新创的公司,但有关mRNA技术的专利布局,如假尿苷酸替换技术、mRNA核酸加帽技术、以及mRNA递送系统等方面,大多数核心专利都不在国内,鲜有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专利。

尽管国内这一领域新创的公司很多,但未来它们的产品一旦走向国际市场,恐怕迎接而来的不是利润,而是竞争对手的起诉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究科学(ID:deepscience),作者:常春藤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9053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4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