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编辑:大壹、灰灰、几一、Purple,监制:猫爷,题图来自:《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有关阅读的种种益处,总有许多浪漫的说法。
“喜欢读书,就相当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但阅读,真有那么重要吗?
今天的文章,我们整理了两个与阅读有关的研究。研究发现,阅读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共情能力,更好得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之外,竟然还能带来健康效益。
就算“每天只读30分钟,对生存仍然是有益的”。
读小说,可以提高共情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就是阅读小说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共情能力,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情绪。
因为很多人觉得,看小说的时候,读者不经意就会把自己带入到小说的角色当中,去体会这些角色的感受,而且还会把这种感受和自己的故事做比较,或者想象自己将来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做了不少研究,来检测阅读小说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有科学家证明了阅读真的可以提高人的共情能力。
大脑用来理解小说的神经机制,和大脑用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神经机制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我们在书中读到“踢”这个词时,大脑中和身体有关的区域就会被激活;如果我们读到书里的角色拉着一根绳子,大脑中和抓东西有关的区域活动就会增加。
阅读的时候为了跟随一个情节,你需要去理解角色想法和感受,这时,大脑中有关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区域就会被激活。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神经科学实验室一项研究证明,经常阅读小说的人有更好的社会认知,也就是说他们更擅长于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做脑部扫描,这项研究发现,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大脑里关于怎么处理他人情绪的区域会进行更多的活动。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多伦多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名誉教授基思·奥特利(Keith Oatley)认为,阅读小说的时候,这种换位思考的练习就好像是在上一个关于如何理解他人的培训课程。
他把小说比喻成心灵的飞行模拟器,飞行模拟器让飞行员不用离开地面,就可以练习飞行。读小说的人在没有和真实的人发生互动的情况下,在阅读的时候,就已经在练习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基思·奥特利教授还说,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因为,文学小说本质上是对人类体验的探索。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看到多样的人生,还有不同类型的人,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别人,即使是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感受。
既然阅读可以提高人们的共情能力,还有社交能力,那是不是意味着爱读小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更乐于助人呢?
为了测试这一点,研究人员又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先请参与实验的人填写一份关于情绪感知的调查问卷,问卷中会穿插一些可以衡量参与者同理心的问题。
接着,参与者需要阅读一篇短篇小说,然后回答关于这篇小说的一些问题,比如,他们是如何理解故事里的角色的,这些问题都是为了测试参与者对小说角色的感受能力。
问完这些问题之后,研究人员会表明自己要到另一个房间拿东西,在去的路上,他们会不小心弄掉钢笔,以此测试这些参与者有没有起身帮助研究人员取回钢笔。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最受故事感动,对故事中的角色表达最多同情的人,更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取回钢笔。也就是说,阅读小说时同理心更高的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利他主义倾向也更强。
不过也有人会说,有没有可能爱读小说的人本身就是有更强同理心的人呢?这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
可能最理想的实验是一个长期的实验,先测量人们的同理心水平,接着设置对照组,阅读小说组和不阅读小说组,多年之后再对比,看阅读量对这些参与者的同理心水平是否有影响。
但是,目前的短期研究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同理心和阅读小说之间是有联系的。
一些机构根据这些研究成果采取了行动。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医学系,为医学生们增加了人文课程。
每周阅读3.5小时,死亡率能降低23%?
另一项对3500多人的研究发现,阅读,特别是阅读书籍,可以帮助人们延长寿命。
这是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艾薇妮·白薇施(Avni Bavishi)、马丁·斯莱德(Martin Slade)和贝卡·莱维(Becca Levy)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上的研究,名字就叫做《每天一章:阅读和长寿的关系》(A chapter a day: Association of book reading with longevity)。
这项研究调查了3635名50岁或以上的人的阅读模式。在控制了性别、种族和教育等一些因素之后,受访者被分为每周阅读3.5小时或以上的人,每周阅读不超过3.5小时的人,以及完全不阅读的人。
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每周阅读超过3.5小时的人的死亡可能性降低了23%,而那些每周阅读不超过3.5小时的人的死亡可能性降低了17%。在随访期间,33%的非读书人死亡,而读书人中只有27%。
艾薇妮·白薇施教授表示,总的来说,受访者读书越多,他们的寿命就越长,但即使“每天只读30分钟,对生存仍然是有益的”。
过往有关阅读和长寿关系的研究,通常表明了阅读会带来优势,但是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读物的类型会带来的不同影响。
艾薇妮·白薇施教授等人发表的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区分了阅读书籍,还有阅读期刊杂志对延长寿命的不同影响。阅读书籍比阅读报纸或者杂志对于增长寿命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相对于期刊杂志而言,书籍的承载信息的量更大,对信息的处理更有深度,而这就会让读者去调动思维,尝试和书籍、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在这样的"缓慢的、沉浸式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自然会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另外,同前文提到的研究一样,这项研究同样发现,阅读有助于促进同理心、社会感知和情商。
虽然在该研究里,调查的受访者没有说明他们所读书的类型。但是论文中说,大部分的受访者可能都是在读小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在2009年的调查中发现,87%的图书读者选择读小说,这足以说明小说有多流行。
我们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拥有感受他人的能力,还有与他人建立连接的能力,对于个体的生存质量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是体验人类经验多样性的方式
杨照曾写过,今天年轻人有一种高度的焦虑,这种焦虑就是,今天学会的本事、拥有的能力,可能在三年、五年之后就没有用了。那快速变动的环境当中,我们如何培养自己内在的、可以应付变化环境的能力?
他认为,人最需要能力之一,是“能够体会、能够认识与自己很不一样的人,有一种同情(sympathy)跟共情(empathy/empathize)的能力,体会他人是什么样的人,试着站在他人的立场和态度来了解他们所说的话。
这种能力怎么来?它需要你能够体会人类经验的多样性,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不能把每个人都当成是你自己,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用自己的想法就可以理解这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不一样的人。”
阅读,就是体验人类经验多样性的方式之一。
真相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爱是什么,什么样的存在才是好的存在……很多人都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所以我们需要起身去寻找一些答案,去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生存经验,我们才能得到一些安宁,继续探索未知的生活和精神体验。
另外,读书,尤其是读小说,也会给我们更多的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力量。
看故事里描写的软弱的人性和含糊的情感,关系展开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我们看过这么多不同的故事,所以就可以更平和地接受自己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论是关系的展开还是关系的结束,我们好像都可以不太吃惊,毕竟书里的别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突然就开始了,突然就结束了,然后含糊不清地继续生活下去。
尾声
很多时候我们不去阅读,不是因为不知道阅读的重要,而是因为,把阅读的意义看得太重。
作家唐诺在《阅读的故事》写,“我们太想这是茫茫人生亡羊歧路前的一次重大决定,阅读便容易附生一堆沉重的仪式性行为。
……我们总想先把手边那一堆暂时的、偶发的、可马上解决的琐事给处理干净,好找个清清爽爽的良辰吉日来专心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看着自己最魂萦梦系的那篇东西那本书,如此日复一日。”
其实,把阅读当作日常的秘诀,恰恰是放松心态。小说也好,杂志也好,重要的,是开始读。
*本文内容整理编辑自看理想App节目《放晴早安》第95期和第186期,有删节修改,完整内容可至看理想App内收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编辑:大壹、灰灰、几一、Purple,监制:猫爷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