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创业”也能做SaaS?怎么从巨头指缝里分一杯羹?

细分市场很小,反而却更考验产品的质量,走到一个窄众的领域深处,你可能就是唯一的专家。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王王,编辑:蔓蔓周,原文标题:《钱多事少WFH,Micro SaaS创业是反内卷的新出路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当代打工人在朝九晚五(朝九晚九?)之外搞点兼职和副业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从开网店、自媒体、狼人杀乃至TikTok主播,热门副业也已经风水轮流转了好几圈。最近,趁着SaaS概念的火热,一种新的副业冉冉升起——Micro SaaS。

SaaS虽小,五脏俱全

Micro SaaS,或称微SaaS,顾名思义是一种“微型的”SaaS。Micro SaaS的“微”体现在几方面:

一是产品“微”,相比于全家桶式的豪华产品组合,Micro SaaS可以小到只是一个轻量级的app、乃至一个浏览器插件;二是团队“微”,Micro SaaS的产品团队通常不大,几个开发人员、几个运营人员足以,甚至光杆司令一人包揽所有工作的情况也不罕见;三是市场“微”,也就是常说的细分市场,Micro SaaS通常是在大公司/“大SaaS”的夹缝中寻求机会,做小而美的产品。

最有代表性的Micro SaaS之一是一个叫做Storemapper的产品。Storemapper为企业提供门店定位服务,使用者无需任何代码能力,只需上传CSV文件,即可自动生成相应代码,在网站、电商平台等渠道添加门店地址信息,使消费者能快速找到门店的位置。

图片来源:Storemapper

从功能上看,Storemapper解决了一小群人的一个小问题:线上平台需要定位服务,但是运营人员不会写代码。这个功能是如此简单,它的创造者Tyler Tringas在一趟飞行途中就写完Storemapper的第一个版本,总共只花36小时就完成了产品的构思、搭建和发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toremapper的团队都只有创始人Tyler一个人。由于不用坐班,一台电脑背着走就能随时开工,Tyler一边环游世界一边创业,度过了一段令社畜艳羡的生活。

由于是小产品、小团队,项目没有什么运营成本,自然也不需要融资,创始人也因此省下了不少编写融资BP和路演的精力。正是因为这种轻松自在无压力、一个人说了算的状态,搞Micro SaaS也被戏称为“生活方式型创业”,从里到外流露出舒适圈的味道。

图片来源:Storemapper

到2017年,Storemapper的团队扩张至5位成员,每月能稳定产生5万美元的收入。同年,为了投入下一段职业追求,Tyler把Storemapper卖给了SureSwift Capital,实现事业财富双丰收。

哪里都逃不开的内卷

像Storemapper这样“经典”的Micro SaaS,直到出售都维持着极低的运营成本,也不需要融资。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SaaS赛道本身的火热,以及VC、PE们越来越往前看的趋势,一些新涌现的Micro SaaS也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最近的例子可能是Loot。创始人Shaun MacLellan和Saurabh Dhupar开发的是一个看起来十足简单的小工具:它就是一个浏览器插件,当用户购买Zoom、AWS、Slack等SaaS软件时,Loot插件会自动弹窗,提醒有哪些可用的折扣。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忍不住想,Loot的功能看起来就像一个SaaS版的Honey(美国电商折扣工具,能自动推荐电商优惠券,2019年被PayPal以40亿美元价格收购)。说得没错,投资人也是这么想的!2021年刚刚诞生的Loot,立刻拿到了Anthos Capital的种子轮投资,而Anthos Capital正是Honey的B轮领投方。

Loot可以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了,哪怕是跳出Micro SaaS的小圈子,在整个创业圈,有这样待遇的公司也不多。有了投资人的加持,Loot应该会走得更快,或许能够真的成为第二个Honey。Loot的官方网站上也颇为神秘地预告:尽管Loot现在只是一个浏览器插件,但还有很多功能将要上架。两位创始人或许并不想局限于一个小而美的Micro SaaS,内心已然规划了一个更宏伟的蓝图。

是机会还是鸡肋?

作为创业者,Micro SaaS会是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吗?

按照产品特性,Micro SaaS可以粗略地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从属于特定平台的Micro SaaS,这类产品通常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大平台,做大生态里的小工具。例如Direct Memo,一款基于Slack的小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给团队里的成员群发私信,以免有人错过群聊里的重要通知。

第二类是集成型的Micro SaaS,接入多种平台,可以跨平台使用。例如Leave Me Alone,可以批量地取关邮箱里的订阅邮件,支持Gmail、Outlook、Hotmail、Yahoo等主流的电子邮箱。

第三类是独立的Micro SaaS,自成体系,不依赖于其他的平台,上文提到的Storemapper、Loot就属于这一类。

不难看出,想要做好Micro SaaS,少不了承受腹背夹击。

一方面,如果是基于其他的大平台做附加小功能,很容易在收到良好的市场反响后被大平台“反将一军”。

例如面向Shopify商家的CartHook,帮助商家分析消费者从购物车删除的商品,并发送营销邮件唤回消费者吸引下单,受到很多电商运营人员的欢迎。很快,Shopify就发现了自家产品的“盲点”,并在版本更新中增加了类似的功能,挤压了CartHook原有的市场空间。

图片来源:Happy progress

另一方面,Micro SaaS的同行竞争也相当激烈,由于产品功能并不复杂,一个细分市场里可能挤着多家企业。例如修改语法和错别字这样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功能,也被同行公司们卷出了花来。这个领域里虽然有常年霸榜的Grammarly,最近还是出现了挑战者Writer,瞅准了Grammarly用户间协作不方便等问题,直接与其叫阵,引发不少议论。至于不计其数同类的玩家,例如Ludwig、ProWritingAid、Ginger等,则一直显得默默无闻,只得看着两家企业斗法罢了。

更重要的是,辛辛苦苦找到的细分市场,到底能有多高的天花板?很可能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收入不会太多。这时候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种是Storemapper的选择,搞“生活方式型创业”,就追求一种舒适的感觉,不去削尖脑袋往商场厮杀里钻;一种是Loot的选择,从Micro SaaS的小产品起步,为Big SaaS布局。

无论是选择“躺平”还是选择当“卷王”,很多Micro SaaS项目的起点都源于创始人自己的真实需求,他们看到了市场的空白,并且抓住了商业机会,至于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正如Storemapper的创始人Tyler自我剖析的那样,细分市场很小,反而却更考验产品的质量,走到一个窄众的领域深处,你可能就是唯一的专家。

图片来源:Youtube

所以,如果想要在Micro SaaS领域也分一杯羹,不如先从自己开始,观察生活里有哪些未被满足的小需求吧。

参考资料

1.A Small Giant Makes a Great Exit

2.Traveling, Learning to Code, and Bootstrapping to $25k/mo with Tyler 

3.Tringas of Storemapper

4.Loot官网

5.Trends #0032 — Micro-Saa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王王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596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