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数据中心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基础设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承载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它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概念由此产生,并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两会期间提出除了传统基建外,新型基建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原本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贸易战压力下的中国经济又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新基建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在多次会议中被频繁提及。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随后,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大数据中心位列七大领域之一,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数据中心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再次被推到舞台中央。

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能源配套机制”的要求。其中,包括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引导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数据中心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等主要任务。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是新基建政策落地的重要方向,亦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趋势。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绿色、节能、高效一直是数据中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数据中心从业者努力的方向。可是,如何确保一个数据中心实现这一目标?市场及客户,又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数据中心符合这些标准呢?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制定标准规范,并通过认证体系来达到这一目的。就像我们去餐厅,不同餐厅内醒目的位置会悬挂公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结果供食客衡量判断选择,我们也可以参考餐厅的米其林星级评定来选择,还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的评分结果挑选心仪的餐厅,这些榜单都是不同的组织、基于其特有的标准规范,对餐厅进行评判后的结构。它可以帮助从业者或者消费者非常直观地辨别优劣、结合自身需求和钱包做出合理明智的选择。

数据中心行业也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节能、高效的目标,不同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制定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此来引导数据中心市场良性有序地发展并不断提升品质。

那目前数据中心行业的标准和规范都有哪些?对于数据中心认证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就请大家跟随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梳理和思考,一起学习吧!

二、常见数据中心标准概况

在展开数据中心标准的解读之前,先对标准进行一下简单的定义和分类。喜欢直奔主题的朋友可以跳过第一小节,直接看后面的部分。

(一)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1、标准的定义

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条目5.3中对标准描述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附录A表A.1序号2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 国家标准GB/T 3935.1—83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国家标准GB/T 3935.1-1996 《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百科-标准的定义

2、标准的分类

按照适用范围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我国标准体系。 1、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发布。 对于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知道-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二)数据中心标准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数据中心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从国家标准,到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至企业标准,构成了多层次的标准体系架构。与此同时,不管是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安装、验收、等级评定等贯穿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阶段,还是从选址规范、网络布线、供配电、制冷与空调、集装箱/模块化、互联网、云计算、灾备、资源利用、电能能效和测量、成熟度模型、运维管理等数据中心不同专业,也都相继制定颁布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具体而言包括: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国内常见数据中心标准

国际上的数据中心标准,起步相对较早,对国内行业及从业人员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及借鉴价值,这些标准也正在随着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逐步更新迭代。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标准主要包括: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国外常见数据中心标准

笔者在上述调研和整理过程中,从黄锴老师发表的各类总结和文章中获益匪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其公众号或B站视频进一步学习和调研。

(三)部分数据中心标准解读

从上一节的梳理中我们大致了解了目前国内外数据中心相关标准的轮廓,在本节,我们主要对几份在中国大陆数据中心市场上,影响力较大、引用和参考较多、市场及客户接受和认知程度较高的标准展开梳理、总结和解读,并针对其中部分标准开展简要的横向对比,以期读者朋友能够从设计、建造、交付、运营乃至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对各大标准立体化全面地产生认知,进而更好地理解目前市场上数据中心业务及产品运行逻辑。

1、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1)标准概况

标准分类:国家标准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效时间:2017年5月4日发布,2018年1月1日实施

现行版本:GB 50174-2017

标准主要内容:分级与性能要求、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与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给水排水、消防与安全、各级数据中心技术要求等

标准的用途:为规范数据中心的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数据中心的设计。

数据中心等级划分: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所属级别,数据中心应划分为A、B、C三级。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分级标准

(2)悟空师傅说

这份标准是目前国内数据中心设计最权威、应用最普遍的基础标准规范。有意思的是主编部门是工信部,批准和发布部门却是住建部,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对数据中心本质的定位仍是建筑,是面向信息领域的专业建筑。笔者认为这一点与同为国家标准的TIA942还是有区别的,后者聚焦于定义和规范数据中心最关键的四类基础设施。TIA942定义数据中心是“容纳计算机房(Computer Room)和其支持区域的一个建筑或一个建筑物的一部分”,计算机房的主要功能或者说是单一用途,就是容纳电子信息设备和与电信系统相关的线缆,而数据中心的标准就是从建筑结构、电气、暖通、通信四类关键基础设施制定标准,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大标准在框架结构结合、章节设置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具体我们在后文也会继续探讨。

先回到GB50174,该标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包括1993年实施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008年实施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017年实施的《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2020年末发布的《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数据中心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我们先通过该标准的变迁,来谈谈数据中心这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 规范总则的变化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各版本总则的变化

首先,从1993到2008再到2017版,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规范的名称上。从“电子计算机机房”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再到“数据中心”。关于名称的变化,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解读。《钟景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解读》提到: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为什么叫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而没有叫数据中心等等,设计规范。在刚开始立项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的计算机房规范的话,范围可能会比较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数据中心里头,机房里头没有一个纯粹是计算机的,都是和交换机,存储设备,服务器在一起工作的,主要承担这个信息的传输,存储,运算这些功能,所以如果仅仅叫计算机房设计规范,这个范围就窄了,这个概念可能是十几年前可以这样说,但是如今的设计不能这样说。但是叫什么好呢?我们又经过调研,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叫数据中心,比较大一点的叫数据中心,还有很多它不叫数据中心,有叫电脑中心,也有叫计算机房,也有叫什么什么机房的,或者也有叫控制室的,各种各样都有,我们就想如何把这个规范涵概的面更宽,大家经过讨论认为,一个机房无论你是叫什么,但是你最终传输的信息,存储的信息,运算信息是电子信息,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所以我们把这个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就是涵概了,凡是机房内有电子信息传输的这些都涵概在这里头。

而《钟景华: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解读》中提到:

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究竟电子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哪个名称更严谨,哪个内涵更具延展性,虽然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味道,但在笔者看来,2017版以后的“数据中心”,更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虽说数据中心是容纳电子信息设备的场所,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全球范围正在围绕大数据技术的加速创新,信息技术领域正在展开新一轮革命,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与此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电子信息设备只是工具和皮囊,设备中存储、计算、传输、交换的数据才是内核,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地服务于数据的生产与流动。因而,数据中心作为承载国家社会发展所需数据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地位日益凸显,从本文开头部分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中心正一步步成为支撑国家战略的基石。从这个角度而言,规范以数据中心进行命名,既顺理成章,更具有时代特色。

其次,我们欣喜地发现2020版开始关注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以始为终”的设计理念更加突出。数据中心的设计,绝不仅仅只发生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而是贯穿“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运行维护、改造与拆除”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设计,也绝不应该只着眼于建设和交付,还应该充分地考虑交付后的运营,甚至应该考虑随着技术迭代升级,过时老旧的数据中心改造升级的问题。从过往众多的数据中心项目案例中,无论是建设交付后因不满足客户需求而发生的大量拆改;还是因为当初设计时或机械或盲目地遵循设计指标,导致与目标客户需求偏离度较大、安装时各管线的碰撞、后期运维时不合理的动线等等,都将不断拉高数据中心整体TCO,对投资者或运营方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这一理念的变化,也与ANSI/BICIS 002《Data Cente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est Practices》英雄所见略同。作为国际上现行数据中心行业内较为完善的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标准,其涵盖了数据中心从IT信息系统的规划起始、到数据中心设计、检测认证与运行维护的生命周期内所有环节的全部内容,大量项目提炼萃取得来的“最佳实践”使标准具备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也就不难理解2020版规范的名称里还将“设计规范”更新为“项目规范”。相信这一定饱含规范编制工作组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并广泛调研国内外数据中心项目后,期望带领国内数据中心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 规范内容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先以2020版视角,针对其主要的变化内容、与历史版本做一个简要的横向对比,看看这些变化背后意味着什么。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各版本内容的变化(一)
  • 规范名称和结构的变化:2020版的整体结构显得更加干练和简洁,也更注重以数据中心视角统筹设计规范,打破原有按照“风火水电”各专业分别说明规范要求的结构,转而回归数据中心本质,将2017版中分散的强制性规定精简整合,按照数据中心功能分区的不同分别说明各功能区的规范要求。即,将2017版原有的环境要求、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与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给排水、消防与安全等独立章节的规范内容,整合归纳后通过基本规定、主机房、辅助区和支持区四大章节分别说明设计规范。
  • 数据中心规模划分的变化:2020版将数据中心按电力负荷的不同,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类数据中心,从而更加贴合规划选址和电力供应的实际需要。这也凸显了数据中心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在一开始规划过程就考虑电力资源的重要性。当数据中心设计最大用电负荷大于等于40MVA时,应建设专用的110kV或220kV变电站;当数据中心设计最大用电负荷在10MVA~40MVA时,应采用多路10kV、20kV或35kV线路接入;当数据中心设计最大用电负荷小于10MVA时,可采用10KV及以下电压接入。
  • 年均电能利用效率值:在各地发改部门早就视作数据中心节能审查硬门槛的PUE,终于在2020版的规范中设置了明确的要求。而且目前的版本中,并未对不同级别、或新建存续的数据中心做区别性对待。相信这一条新规,会结合各地发改部门不断加码升级的节能减排举措逐步落实。例如,近期北京发布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若干规定的通知》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通州指出,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市范围内数据中心项目的节能审查,参照年能源消费量,划定了新建、扩建数据中心的项目PUE值标准。对于超过标准限定值(PUE值1.4)的数据中心,将由北京市电力公司按月征收差别电价电费。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各版本内容的变化(二)
  • 选址的变化:2020版在选址规范里,除了延续前几版的基础要求外,还提到了应考虑数据中心的延时要求,并给出了根据网络时延确定数据中心与用户之间距离的参考标准。同时,考虑到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为云计算服务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因此规范要求在一个地区建设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时,应采用相互备份运行模式,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避免因通信、供电中断、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当不同云数据中心园区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在15km~50km范围内,可以大幅减少由一个变电站或单一光纤路由引起的故障概率,同时又能匹配适应城市地区的现有数据中心分布情况。这些变化,与2017版增加补充了灾备数据中心相关内容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业务连续性。
网络时延T(ms) 数据中心与用户的距离D(km)
T<3 D<50
T<10 D<200
T<30 D<500
  • 建筑与结构-抗震:在抗震等级要求上,三版规范都要求“新建A级数据中心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但在2020版和2017版中,也都明确提出“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改建为A级数据中心时,在使用荷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建筑可不做加固处理。”

理由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基本上都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修订的,修订后的规范对结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建筑是在规范修订前建设的,是符合当时的设计规范的。按照中国规范的实施原则,新规范实施日期前,项目按原有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新规范实施日期后,新建项目按新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即遵循老建筑按老规范,新建筑按新规范的原则。

此外,目前国内数据中心有超过60%以上的项目是采用已有建筑建设的,当已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且使用荷载满足要求时,就已经满足了数据中心的使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求将建筑加固到乙类,则加固难度很大,加固成本巨大,造成浪费。

  • 施工与维护:这是2020版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首次就“施工与维护”设置独立章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绿色节能、保障人员安全、运维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在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提升数据中心行业整体效能的牵引意义明显。同时,对于人员安全保障、SLA、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在新基建、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升数据中行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作为基础设施支撑上层各种业态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施工与维护”的7条要求里,有几条笔者想重点说说:
  • 根据设备安装机台、 巡视和维护路线、阀门安装等高度的不同,明确要求安装维护平台、廊桥、工作平台和链轮传动装置,一方面保证运维人员安全、提高了运维能力,保证了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内维护的可操作性,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人员安全的重视。
  • 首次明确提出A级数据中心供配电、空调和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不应低于99.99%。一方面,提升了目前业界普遍遵循的电力四个9、网络3个9的标准,进一步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和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再次凸显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服务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 首次明确提出A级数据中心应检查和统计空间和容量利用率。数据中心应加强能效管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有限的能源更充分地利用,同时做好节能减排,实现数据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这也与国家及地方发改委近期频繁发布的各类加强节能监察的政策文件一脉相承。
  • 首次明确应该通过检测来决定电子信息设备是否可以再利用。既是数据中心降低自身TCO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关注服务本质、避免盲目地不切需求实际地采买堆叠设备所造成的铺张浪费。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各版本内容的变化(三)
  • 安全检查:对于主机房区的建筑结构,也明确要求了在电子信息设备安装之前应加强检查,为保证施工和运行安全,电子信息设备安装之前应对主机房的安全条件进行检查,包括:
  • 消防验收必须前置。数据中心主机房内设备安装较为密集,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同时也保证进场设备安全,施工前主机房内的消防措施必须有效、可靠。
  • 楼板预留孔、电缆空洞等位置是防火重点区域。因为电缆走线孔洞由于上下贯通,在火灾时会产生烟囱效应,如不采取一定分隔措施,会加剧火势蔓延,机房内的电缆走线孔洞须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预留孔洞配置非燃烧材料盖板,除了作为防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外,也是保护施工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需要。
  • 为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主机房内不允许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 近年来逐渐流行的色彩管理方案,也首次吸收进规范成为基本要求。即不同性质的电源是指交流、直流、市电、蓄电池电源等;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是指直流240V、360V,交流220V等。为防止设备接错电源,不同性质、不同电压的电源设备、电源插座应有形状或颜色区别标志。
  • 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2020版延续了2017版对主机房内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兼顾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中心节能的理念。相比2008版,对数据中心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要求进行了调整。比如2008版要求主机房回风温度是23±1℃,对于制冷的温度要求较为严格,而2017版则调整为要求冷通道的送风温度为18-27℃,这意味着回风温度可能一下子提高到了35-38℃。这为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的制冷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水冷式制冷、间接蒸发冷却等制冷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与应用,也使得数据中心整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更加绿色节能。
  • 后备电源及柴油发电机:2020版延续了2017版对于“A级数据中心的发电机组应连续和不限时运行,并满足数据中心最大平均负荷的需要”的要求。但拿掉了“B级数据中心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可按限时500h运行功率选择”的要求。
  • 空调:2020版在节能措施中首次提出了“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据《中国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报告(2020)》分析,2019年中国各类数据中心产生的用电量约为600亿-70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0.8%-1%;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量将在2019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社会总用电量的1.5%到2%左右。“3060”目标的提出,必然引导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必须与长期“碳中和”目标相一致。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新版标准中会明确提出这一条。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GB50174的不同版本,一直是沿着更安全可靠、更节能环保的方向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发展。随着版本的迭代更新,一方面不断根据国内外行业最佳实践经验,在注重电子信息设备实际特点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制定标准、释放技术发展的空间,从而提升整体效能,进一步降低整体TCO;另一方面,“以始为终”的理念也不断得到深化,数据中心不再是一栋冷冰冰地单调建筑,而是从规划的那一刻起,就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提醒和引导从业者关注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性,关注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所应体现的行业价值、社会价值。

2、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1)标准概况

标准分类:国家标准

批准部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主编部门: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TIA技术工程委员会TR42

生效时间:2017年7月12日发布

现行版本:ANSI/TIA-942-B-2017

前序版本:ANSI/TIA-942-A-2014

标准主要内容:设计总论、电缆系统基础设施、电信空间和相关布局、电缆系统、电缆路径、冗余、电缆安装要求、电缆传输性能要求、面向智能建筑系统的电缆、面向无线接入点的电缆、面向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电缆、通过稳定双绞线电缆的电力传送、接地、防火、物理安全、行政管理

标准的用途:本标准的用途是为设计和安装数据中心或机房提供要求和指导方针。主要服务于需要对数据中心全面理解(包括设施规划、电缆系统和网络设计)的设计人员。该标准通过提供跨越多专业设计工作的信息,使数据中心设计能够在建筑开发过程的早期被考虑到,从而促进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合作,有助于架构考虑。在建筑建造或改造期间进行充分的规划,比设施投入运营后的成本和破坏性都要低得多。数据中心能够从预先规划的、支持计算机系统升级和改变的基础设施中受益。

本标准基于当前建立在数据中心环境中各种电缆系统配置,提供了一个适用于接入和连接各个要素的基础设施布局。为了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要求,本标准考虑了各种电信服务和应用。此外,本标准还提出了能够实现安全、机架密度和可管理性之间的适当平衡的楼层布局。

该标准详细说明了针对数据中心或主要功能为信息技术的相关设施所需的通用电信电缆系统。这些应用程序空间可能是专用于私人公司或机构的,也可能由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商占用,以承载互联网连接和数据存储设备。

数据中心支持广泛的传输协议。其中一些传输协议对距离的限制比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短。在应用特定传输协议时,需查阅相关标准、法规或咨询设备供应商、系统服务供应商相关协议的适用性、局限性和辅助要求。应考虑将标准化和特有的电缆合并为一个结构化的电缆系统。

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它们是服务于私有领域(“企业”数据中心)还是服务于公共领域(互联网数据中心、协同位置数据中心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企业设施包括民营企业、机构或政府机构,可能涉及建立内联网或外联网。互联网设施包括传统通信服务提供商、不受监管的竞争性服务提供商和相关商业运营商。然而,在本文档中制定的布局规划,旨在满足它们各自的互联需求(互联网接入和广域通信),运营托管(web主机,文件存储和备份,数据库管理等),和增值服务(应用程序主机,内容分发等等)。故障保护的电源、环境控制、灭火、系统冗余和安全也是服务于私有和公共领域的设施的常见要求。

(2)悟空师傅说

关于TIA942的历史演进,我们可以参阅黄锴老师的文章,摘要如下:

TIA在2005年4月发布了《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942-2005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该标准由TIA TR-42电信布线系统(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ystems)专业工程委员会负责开发编制。
自2005年起到2014年间,ANSI/TIA-942经历了多次补充与修订:
2008年发布了一个补充版《数据中心同轴电缆布线和应用距离规范》(ANSI/TIA-942-1-2008 Data Center Coaxial Cabling Spec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Distances);
2010年又发布了一个补充版《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补充件2-数据中心的附加指南》(ANSI/TIA-942-2-2010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Addendum 2- Additional Guidelines for Data Centers);
2012年发布了一个修订版《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942-A-2012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
2014年发布了一个重印版《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942-A-2012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 March 2014)。
TIA-942-B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Revision B, July,2017,即TIA-942-B《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修订版B于2017年7月颁布。它是在TIA-942-A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Revision A, March 2014(2014年3月颁布的TIA-942-A《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修订版A)基础上修订版本。

以上内容引自黄锴数据中心研究:数据中心标准及其机构介绍——TIA

作为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标准,正如在介绍GB50174时所讲,其论述结构与GB50174还是有很大区别的。TIA942定义数据中心是“容纳计算机房(Computer Room)和其支持区域的一个建筑或一个建筑物的一部分”,计算机房的主要功能或者说是单一用途,就是容纳电子信息设备和与电信系统相关的线缆。因此,TIA942是以各类线缆为纽带串联,通过对各类线缆系统规划、路径、冗余、安装要求、传输性能要求、智能化、无线及分布式、接地、防火、物理安全、行政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标准,最终落实在建筑结构、供配电、暖通、通信四大关键基础设施之上,有机地串联起一栋专业建筑的各个配套专业。这样也就不难理解,TIA942据说最早是由国际品牌的布线系统厂商引入、在国内宣传传播的(黄锴数据中心研究:这些年,我跟踪的业界标准)。而关于数据中心的架构、机房要求、主配线区、中间配线区、水平配线区、区域配线区、设备配线区等理念也被吸收借鉴至GB50174。

在数据中心的分级方面,TIA942也与GB50174有较大区别。不同于GB50174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所属级别,将数据中心划分为A、B、C三级。TIA942则是在通信、建筑、电力、机械四方面分别划分四个等级,即T1-T4、A1-A4、E1-E4、M1-M4。这里的T1-T4是Telecommunications 1级至4级,与日常经常提到的Tier 1-Tier 4还是有所区别的。据说TIA与Uptime Institute针对Tier的授权和使用也有不少相爱相杀的历史渊源(黄锴数据中心研究:这些年,我跟踪的业界标准)。早在2004年,Uptime向TIA授权其使用Uptime的分类等级系统。但是当TIA授权第三方开展数据中心Tier等级培训认证后,Uptime认为其与TIA的Tier标准和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且TIA的行为损害了Uptime的商业利益。因此,Uptime要求TIA停止使用Tier这个词以及相应的分类等级系统,双方也于2014年同时发布公告,TIA将在TIA-942标准中删除原属于Uptime的专业词汇“分类等级(Tier)”,以便免带来的概念混淆与行业混乱。TIA也将其分级改成R1-R4,即Rated 1-Rated 4。

3、Uptime Tier标准

(1)标准概况

标准分类:行业标准

主编部门:Uptime Institute

批准部门:Uptime Institute成员顾问委员会

生效时间:2018年1月1日生效

现行版本: Data Center Site Infrastructure Tier Standard: Topology

标准主要内容:Tier分级定义、发电机系统、环境温度设计要点、通信、补给水、公用市政设施、针对应用Tier标准的拓扑布局评述等

标准的用途: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专业设计人员、数据中心运维人员和非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以鉴定不同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设计拓扑布局的预期性能。

Tier分级的创立是为了统一描述数据中心可持续运行所需的现场级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基于单个子系统或子系统的特征。

(2)悟空师傅说

Uptime是全球公认的数据中心标准组织和第三方认证机构。

Uptime Tier 拓扑是将一个特定数据中心现场的基础设施拓扑,在功能、容量和预期性能上与其他数据中心现场之间进行对比的客观依据,是一个通过逐级递增各子系统组件和部署路径的冗余量、来区分四类数据中心现场基础设施拓扑的标准。Uptime Tier标准确立了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 Tier 分类的四个不同定义(Tier Ⅰ、Tier Ⅱ、Tier Ⅲ、Tier Ⅳ),以及用于确定是否符合这些定义的性能确认测试。Uptime Tier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数据中心是依赖多个独立子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现场级基础设施,而这些子系统的数量和要求取决于为了维持数据中心运行所需的技术及设施,如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等。而每一个整合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子系统都必须采用和Uptime目标一致的方式建设部署,以满足Tier的要求。类似于木桶原理,一个数据中心的 Tier 评级取决于影响其持续运营的、最薄弱的子系统。例如,如果某数据中心配电系统达到了Tier Ⅳ级,但制冷为Tier Ⅲ级,则该数据中心的评级为 Tier Ⅲ。

从所有数据中心在自我介绍时都将T3、T4级挂在嘴边并引以为豪,就足以看见Uptime Tier标准在行业中的影响力。Tier标准是长期研究数据中心领域的经验与终端用户的知识积累结合发展而成的,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同时满足并通过Uptime Institute Tier Standard: Topology 和 Tier Standard: Operational Sustainability两项标准的检验和认证,而拿到Tier认证也意味着该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的数据中心业界得到了权威的认可。虽然Tier标准是全球数据中心行业相对认可的性能标准,但受制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地理环境等客观环境,在各国开展设计、建设、运营和认证时,也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

关于Tier标准的内容在此就不展开讲述了,笔者给大家呈现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不少有意思的现象或结论。

  • 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目前取得Uptime Tier各类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一共只有128个(截至2021年8月数据)。我们日常见到绝大多数机房都会宣称自己是T3、T3+、T4级别,但事实上很多机房并没有真的获得认证,只是在规划设计时参照或者局部参照的Tier的标准,目的也就是借助Tier的影响力、提升其被市场接纳和认可的程度。因此,在国内大部分数据中心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也仅以GB50174 A级机房作为遴选标准。
  • 大陆及港澳地区这128个项目获得的Uptime Tier认证也有所不同。Uptime Tier的认证分为三类,分别是:设计文件等级认证包括:设计文件等级认证(TCDD)、建设设施等级认证(TCCF) 、可持续性运营等级认证(TCOS)和许可站点运维管理认证(M&O)。其中,TCDD、TCCF和TCOS是逐级递进的,每一个认证的取得都要以前面一个认证的通过为前提。说白了,TCDD认证只看图纸,TCCF和TCOS都必须要通过Uptime专家现场极其严苛的考察测试评估后才能取得。而M&O无需依赖设计和建造认证,独立申请认证即可获得,相对容易许多,这也是目前国内数据中心项目通过最多的认证。以后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制作精美的数据中心宣传资料了哈~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国内数据中心项目TIER认证类别统计
  •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完全正相关的。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级数据中心的数量处于绝对第一集团,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经济体量最大、经济和社会活力最强的三个区域,这种分布规律是合情合理的。成渝经济圈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其数据中心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也呈明显积极的趋势。贵州、甘肃、内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省份,也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热点区域。这与国家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922 号)文件精神是吻合的。

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大陆及港澳获得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统计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不同区域获得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统计
  •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运营商和金融是数据中心行业绝对的两大权威。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不同行业获得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统计
  • 运营商行业是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主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GDS、世纪互联、光环新网等为代表的增值电信运营商。运营商面向互联网、金融、政务等各行各业提供专业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并依托专业场地和运营提供托管、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互联网资源协作(云计算)等各类增值电信服务。基础电信运营商依托其强大的网络资源,多年来一直占据最大的数据中心行业市场份额。自2012年国家逐步规范和开放IDC、ISP经营服务市场,到2016年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国家层面一直在积极引导和建设更多元、开放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因为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互联互通的范围和程度有限,加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以及3G、4G引爆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推动数据中心市场欣欣向荣、持续火热,客观上也给了第三方中立数据中心服务商、增值电信运营商极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运营商行业获得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统计

这里做几点说明:

  1.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数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是取得Tier认证的有限,并不代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品质较低,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也并不太需要,哈哈。
  2. GDS万国数据虽然取得了17个Tier认证,全部是M&O认证。
  3. 国内唯一一个获得TCCF IV + TCDD IV+TCOS IV认证的数据中心,是江苏恒云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无锡的一个数据中心项目,有机会真想去实地参观一下。
  4. 运营商行业这70个项目取得的Tier认证,仅限于TCDD和M&O两类。说明Tier认证对于运营商数据中心的价值和意义,是在市场运营和宣传上的必要加持,数据中心整体TCO与运营收益的均衡考虑、或者说性价比才是运营商关注的重中之重,而为这类数据中心最终买单的绝大多数客户,也并非金融客户那样严苛。
  • 金融行业是数据中心市场的另一大绝对主力。不同于运营商行业,大多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心,尤其是生产型数据中心,都是企业自建,只有一少部分灾备数据中心、或者规模体量有限的商业银行会考虑部署在第三方数据中心。一方面,这当然是国内银行证券行业相关管理要求的体现。但更为重要的是,资产、负债、权益和交易类数据既关乎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的点点滴滴,绝对是金融机构或企业的命脉,容不得一丝一厘的误差和闪失,这也必然导致金融行业对于数据中心的要求相较其他行业标准更高、更严。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金融行业获得Tier认证的数据中心项目统计

这里做几点说明:

  1. 金融行业不同于运营商行业,几乎全部都是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
  2. 虽然绝大多数取得的Tier认证也是以TCDD和M&O为主,但是金融行业TCDD的级别以Tier Ⅳ为主,明显比其他行业高出一截,也说明金融行业对于数据中心的等级和标准要求普遍更高。
  3. 再提一下互联网行业吧。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仅有3个数据中心取得了Tier认证,分别来自BAT。一方面说明自建和运营数据中心,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是资产太重,成本太高。像互联网这类重运营、高毛利、轻资产的公司,早期以租用数据中心的模式,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形成长期稳定正向的现金流。这也就催生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上面提到的大量运营商企业通过建设或运营数据中心来为众多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类似于今天云计算企业之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或传统行业企业一样。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巨头在基本盘业务稳定后或者进军云计算领域后,为了更深度地适应和满足自身定制化业务需求,也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近年来,BAT等互联网企业或云厂商也会选择在政策、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或者企业大本营、核心业务区域所在地周边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像阿里在张北、千岛湖,腾讯在贵安、清远等地都有不少自建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据港、秦淮数据这类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商或者增值电信运营商。随着云计算的普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或云厂商的数据中心上榜。

4、三大标准横向对比

通过上文对三大标准的概况及解读,相信读者已经对他们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以GB50174、TIA942和Uptime Tier的横向对比结尾。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GB50174、TIA942和Uptime Tier横向对比

^注: 以上表格内容引自黄锴数据中心研究:特性类比 一目了然:GB50174 / TIA942B / UPTIME

具体的内容上文已经做了很多讨论,再简单聊两句感想。

首先,三大标准都采用了分级制度来指导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但是Uptime Tier更进一步,将设计、建造和运营三个层面分别分级评估。相对而言,Tier的整个评价体系更加完整,也更加严苛,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Tier认证在全球数据中心行业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站在数据中心TCO的角度,设计、建造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要想达到Tier Ⅳ标准,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及经营利润支撑,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需要审慎对待的。这一方面印证了国内数据中心项目Tier认证的类型分布,大多还是以镀Tier的金为主;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每一个数据中心业主或运营商认真思考:自己的数据中心定位如何?目标客户是谁?如何体现自身的差异化?盲目或片面地追求认证,到头来并不一定是本聪明账。客户也应该充分评估自身的业务需求,合理规划自身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不是个个机房都得按顶配来才能支撑业务发展。只有供需双方都能客观看待标准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市场才能良性可持续地发展,否则就会陷入一个觉得贱卖、一个觉得被宰的畸形恶性价格市场。

其次,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GB50174在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全面、更贴合实际地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同样站在数据中心TCO的角度,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运行维护、改造与拆除的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成本的投入。在需求不明确的前提下,企望通过一招鲜、或者所谓通用经验就盲目投入上马项目,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大量的拆改会造成TCO与规划目标严重偏离。因此不管是GB50174,TIA942还是Tier都在站在更完整的生命周期层面看待数据中心。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不断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底座,如何更高效地搭好台,让五花八门的应用唱好戏,绝对是一大挑战。或许,真正地将建筑与设备解耦,将数据中心设备化才是未来的方向。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尝试,不断拓宽数据中心的形态边界。这些都要求行业的标准,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引领数据中心行业出圈、打破次元壁,让更多的人走近和认识数据中心,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0909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