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人生理想事是发呆和睡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汁儿,监制:猫爷,题图来自:《宁静的世界》

又是一年年底。2019年12月之后,似乎每一个今天与明天没有什么不同,形势变得充满起伏,曾经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热望,每一次的短途旅行都构成确切的幸运。

只是焦虑不减,在面对颠簸与不确定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缺乏安宁与安定——又长了一岁,工资却没涨,工作压力涨了,房价和物价涨了,而前者即便下降,也尚难承担。

回首这一年,996、内卷如潮水一般滤过,被筛留下来的是艰难的现实与疲惫的心灵。

到哪里寻找安宁呢?答案不易得出,但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寻找一些方式,比如观看纪录片《宁静的世界》。

这是一部旨在催眠放松的纪录片,由睡眠应用程序Calm和制作团队Nutopia共同创作,在HBO Max播出,一共十集,每一集讲述不同主题。

因为主打催眠,如果看它能睡着,对这部纪录片来说是至高礼赞。

它非常小众,豆瓣评价过的人不足一千,以至于发现它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惊喜——自然风光和诗意生活之外,这部纪录片的配音阵容实在有些过于强大:

基努·里维斯、凯特·温斯莱特、刘玉玲、妮可·基德曼、基里安·墨菲……每一集当中,他们都会为你献上仿佛来自耳边的絮语。(这还能睡着??)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配合着远方的画面,我们的身体真的平静了下来,心灵逐渐舒展,像泡了一场冬日热汤,脑中发出幸福的嗡鸣。

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旁白念了一些什么并不重要,是否学得知识也不重要,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盯着那些被放缓的动作,听着风吹、降雪和流水的声音,静静地发呆、打盹儿。

现实世界总是嘈杂,能安静一会儿便是馈赠。

1. 舒服地打一个盹儿

你有多久没有做过美梦了?

或者说,有多久没有让思绪飘散,自由地漫游在脑海之中?在《夜晚的潜水艇》中,陈春成写,“想象这回事,就像顺水推舟,难的只是把舟从岸上拖进水里,然后只消一推,想象就会自行发展”。

放松往往发生在这样的时刻,如果不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严防死守”,允许思维发散开来,顺着水流漂行,多半会跌入旖旎的梦中。

《宁静的世界》的第一集《珊瑚城》(The coral City)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在蔚蓝色海域中独自游过的海龟,它周围没有其他鱼类,也看不到水波,但目光追随着它每一次挥动四肢,你会觉得它拨动的不是海水,而是你的心弦。

不知不觉间,日常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接着,水中有一些咕嘟声响起,声音令人愉快,每一下都能搔在心尖——珊瑚礁与游鱼一起发出哼鸣,语调和谐,而海龟在珊瑚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它摊开四肢,“整个身体都慢了下来”,鱼群啄吻着它的背壳,它将自己彻底地交付于海,于游鱼,头抵礁石,悬浮身体,然后,闭上眼睛做梦。

时间变得缓慢、悠长,外部的纷扰被彻底隔开,我们仿佛重回母亲的子宫,被温柔地包裹。

而在缓慢中,人能更清晰地体会到生命的玄妙与美,甚至第一次观察到那些未经察觉的生机、活力与律动。

《鸟的旅途》(The Birds' Journey )中,伴随着妮可·基德曼的声音,我们能够看到鸟在歌唱时喉咙细微的耸动,用嘴轻巧地啄食花蜜,以及在起飞的那一瞬是如何活动肌肉,蓄势待发,振动双翅。

在纪录片中,鸟儿飞翔是为了迁徙,“这场旅行如此盛大,以至于我们人类都无法好好领悟”。

但终究,鸟儿只用专注于年复一年远距离的跋涉,至于目的为何,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些答案之外的想象。

“上帝每造出一只椋鸟,就造出一段旋律,和它灵魂的形状完全一致,藏在世间某处,让这鸟去寻找”,这是属于陈春成的想象。

寻找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但看到它们在天空之上平稳、轻盈地滑过,便会觉得它们仿佛胸有成竹,不必担心。

这样坚定地朝向目的地,也会给我们一丝莫名的信心,只要乘风而行,就会抵达家乡,在归巢中,安放自己的不安与焦躁。

而当这样的旅途完成,也是该休息的时候了,不论是海龟,倦鸟,还是你,下班后,每一个个体都能迎来平等的休憩。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陈春成语)

2. 凝视“一只猫”

在对自然元素与风光的细致描摹中,我们逐渐知道,只有广阔的自然,才能给予我们最深的慈悲和宽恕。

风通过吹过大地,一点一点地打磨着世界的样子,海浪被堆到沙滩上,滚烫的岩浆被助推着分成闪耀的细流,风铃也不断发出响动。

如果在风起时抓起一把沙子,时间和烦恼能够一同从指尖流走,留下一层黄色微尘——烦恼当真消散了。

雪则更加静谧。云之上,水蒸气凝结在微小的尘埃颗粒周围,成为一朵朵尚未完全成型的雪花,在不断下落的过程中,形成一片微茫。

降雪过后,地面反而更加安静,“积雪中的气穴,吸收掉了树木的低语和沙沙声”,只余风声与大型动物踩过积雪发出的厚实声响,吱吱呀呀,声音过后,空留一串脚印。

如果目光跟随着镜头远去,眼睛大概会变得没有焦点,任意一粒被掀起的雪,一根半遮半掩的树枝,一块被阳光照出的光斑,都能让你凝视半晌。平时被压抑或者不被注意的情绪开始溢出,但这未必是坏事。

在《忧郁的热带》中,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写道,“在思想界限之下,在社会之外之上:对一块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矿石沉思一段时间;去闻一闻一朵水仙花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

或者是在那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的短暂凝视之中,这种凝视有时候,经由某种非自愿的互相了解,会出现于一个人与一只猫短暂的互相注目之中”。

在雪地上,可以是一只北极熊,与它对视,大概可以让我们“这个种属短暂地中断其蚁窝似的活动,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质以及继续存在的本质”。

而这样的“本质”思考,在宇宙中更为直观。《遥远天外》一集(The Great Beyond)里,我们的目光离开地球表面,离开太阳系和银河系,在家之外的辽远天地,迷失在一点一点的星光当中。

讲述人伊德里斯·艾尔巴说,“这里的每一个亮点都不是星星,而是一个星系。这些是我们可以看到,但却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

一切忽然变得无比直观,如果眼前紧密分布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数颗星星,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呢?

《悉达多》言,大多数人“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

可总还能乐观一点。人再渺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创造力,能够在创造当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向自然陈述杂思,等待某种解答。

《降雪》(Snowfall)一集中,一位挪威的艺术家以雪地为画簿,以身体为笔刷,在大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出了一朵巨大的雪花。

随着他的步伐,作为旁观者的观众,却好像也已经一同参与了这一壮举,用脚丈量世界后,生命被拓宽,勇气也在回升。

从宇宙的角度,人只是一粒微尘,但微尘也可以是“平凡的奇迹”。

3. “生活在生活里”

《悉达多》中,悉达多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

这部纪录片的安宁之处,也不仅在于自然事物予以的涵容和轻抚,还在于人类自身能够进行的专注的生活。

有人通过世代在林间做木匠来浸润内心。“雷哈德所过的时间很慢,如同树的生长时间一般”。

他常看到松鼠和鹿,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品质是耐心和坚持,因为打磨一棵树,需要用双手不断做着重复却又精细的活动,静静等待每一道工序的完成。

有人通过手工制作面条疗愈日常。对睦子来说,做荞麦面是种家庭仪式,每一步要充满虔诚,她“以直觉和耐心工作”,最后做出有着微妙泥土味的面条,和家人一起享用。

“寒冷的几个月,世界各地的面条,都会就着热乎乎有滋味的汤吃”。

有人则通过制作巧克力。从可可树上小心摘下由红色褪至青绿的果子,取出其中的颗粒,便拥有了制作巧克力最重要的原料。

在伯利兹的手工匠人手下,巧克力被搅至丝滑、柔顺、醇厚,在模具中成型后,被轻轻磕出,再细细包装起来。

而在圣佩德罗村,巧克力是信仰,是传承,是使命。处理豆子,让他们与先祖建立联系,巧克力本身则作为对神明的供奉,用以感谢生命的奇迹——感谢它可以穿越成千上万年的时光,延续至今。

在湖边,每个参与仪式的人都饮可可饮料,敬畏大地作为生命之源,举起杯子,敬“烈火和天空”,随着升腾的烟雾和火光,他们与自然建立了深厚的联结。

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我们所缺少的。悉达多在自省的时候说,“所有这些他做的事情无非是游戏。这游戏令他快活,偶尔让他愉悦。但是真实的生活却擦肩而过,无法触及。”

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而应当做的,是“真正地去生活、去劳作、去享乐,而不只是一位旁观者。”

面对现实,人难免成为一颗螺丝钉,终日旋转,甚至怕自己转得太慢而成为落后的那一颗,这让我们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但纪录片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提醒——哪怕注定成为螺丝钉,但生命本身即是意义,能够让自己从窒息庸常中挣脱出来的,是认真地体验生活。

冯友兰曾写,“但人生的整个,并不是人生中的事,而是自然界中的事,自然界中的事,是无所谓有目的的或无目的的,我们不能问:有人生‘所为何来’,犹之我们不能问:有西山‘所为何来’”。

“人生就是,活着就是活着……人生问题就是这样子,你就好好过生活,你在生活里头好好过生活,就没有问题。

尾声

近两年,用于冥想和正念的剧集不时被推出,争议也不断。在《纽约客》的文章中,作者Carrie Battan认为,《宁静的世界》之类的纪录片虽然画面精美,强调着大自然的戏剧性和宏伟,却完全回避了环境的衰退,以及我们面对的日益紧迫的威胁。

这的确是问题之一,可看到宏大,人是否也会看到自己的渺小,反思所制造的苦难?

或许我们只需要把它看作一个可供逃遁的空间。外部的时间很快,紧迫感很强,而在这里,时间可以短暂停滞,哪怕只是睡前的二十分钟。

虽然只是隔靴搔痒,现实问题一个没有解决,但人生需要这样的休憩时刻,告诉你,可以停下来,发一会儿呆。

当然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回到现实中,可是在整顿心情之后,总会收获一点解决问题的勇气吧。

参考资料:

Battan, C. (2020, October 27). The unsettling anti-entertainment of "A world of calm". The New York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汁儿,监制:猫爷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1145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1日 15:25
下一篇 2021年12月11日 17: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