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NFC功能(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完善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出门时”叮一下”成为了不少人在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出行时支付交通费用的首选。
而想要使用NFC功能支付交通费用,除了需要手机和交通工具双方硬件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做到相关系统上的互通。
目前如华为、小米和OV等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已经与多个城市交通部门进行了合作。以华为旗下的Huawei Pay为例,目前支持国内50+张交通卡,并可以在数百城市中使用。
然而,作为行业巨头的苹果手机,目前只支持全国27个城市的交通卡。
为何苹果的Apply Pay在覆盖范围上远不敌国产手机?近日,合肥相关部门的一则对网友的回复解开了这层迷雾的一角。
合肥”用不起Apple pay”引争议,疑似”霸王行径”被曝光
注意到,有网友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询问:合肥交通卡”合肥通”何时可以登陆Apply pay?而相关部门的回复则显得颇为无奈。
按官方回复,”合肥通”之所以迟迟无法登陆Apply Pay,主要原因是由于苹果公司与其他安卓公司”合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即:与其他安卓厂商合作模式不同,苹果公司要求合肥方面支付一定的费用,且超出了合肥通卡公司的承受能力。
那么,苹果公司到底是希望获取多少费用呢?
记者搜索了此前网友在人民网上的留言和合肥相关部门的回复,查阅到了更为详尽的公开信息。
今年4月,在面临相类似的问题时,合肥方面给出了有具体数字的明确回复:
如果所言非虚,那苹果公司毫无疑问的存在着一定的”霸王行径”。毕竟,凭借着用户基数相对较大的优势,苹果在谈判中明显更为强硬。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合肥,其它多个城市如成都、杭州、长春和抚顺等城市中,均有苹果用户呼吁能够尽早让本地交通卡登陆Apple Pay。
但从各个地方的回复来看,与合肥类似无奈的回复较为常见。有网友晒出了福州的答复,就显得颇为”辛酸”。
Apple式”傲慢”
如果我们将苹果与安卓阵容放在一起比较时,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虽然苹果在NFC起步很早,但在推进上十分缓慢;而安卓阵容虽然近些年才开始普及NFC,但各家手机厂商早已完成了公交卡、无卡支付等功能的布局。
也有人会说:Apple pay在国外已经十分流行,只是国内推进缓慢而已。
但事实上,就全球范围来说,仅支持美国、日本等国家开通了Apple pay公交卡服务,中国反倒是运营公交卡城市最多的国家。
当然,不只是NFC,最近几年苹果在几项新技术的推进上都显得比安卓阵营慢一拍,不免引来粉丝们的吐槽。
无论是屏下指纹、全面屏……甚至就连安卓中端机都已经标配的高刷新率屏幕,苹果直到iPhone 13系列才被采用。
就NFC而言,苹果公司早在iPhone 6系列就装上了NFC功能,但直到iPhone XR以后的型号才支持自动化读取NFC标签功能,并且只有iOS 13系统才支持开放NFC读取权限,直到iOS 15,苹果手机才能利用NFC复制门禁卡(但普通小区依然无法使用)。
相比之下,早期安卓阵营对于NFC的态度一直左右摇摆,但自从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大力推行之后,事实证明这种技术的确让用户变得更加便捷,因此迅速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并逐渐下沉到中低端机。
这种”苹果式傲慢”,让粉丝们又爱又恨。
一方面,目前苹果已经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面对国产手机的轮番挑战依旧傲立金字塔塔尖,最终导致了苹果一系列”霸王条款”的存在,同时也放缓了创新的速度。
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厂商则陷入了疯狂内卷,不仅需要在中低端市场比拼,还要想尽方法冲击高端。为了抢占市场,自然需要通过补贴发卡公司的方式来推广线上公交卡。
另一方面,苹果的”傲慢”也来自库克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精明与谨慎。
就NFC而言,这项技术很早就被诺基亚等厂商采用,并且在安卓诞生之时就被采用。但NFC涉及的产业链过于复杂,并且牵扯到多方利益,因此推广十分缓慢,最终被简单便利的二维码技术取代。
不过当NFC技术在安卓阵营大获成功之后,苹果自然放开了NFC的权限,避免了前期试错的风险,后面只需要与各个城市发卡商和支付机构进行沟通即可。
结语
就在消息发酵的当日,宁波交通卡上线了Apple pay,并且无需开卡费即可使用。相比于合肥的坚守,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讽刺。
但好事是,面对苹果的霸权,用户们并不是一直忍耐。
就在最近,针对开放商和用户吐槽许久的”苹果税”,苹果宣布开放了第三方支付。
虽然法院判决苹果依然可以收取佣金,但开发者可以用第三方支付绕过苹果税。
所以,苹果式的傲慢,会一直存在下去吗?
原创文章,作者:5062273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1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