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芯片工程师:“赌一把,没损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原文标题:《人才跳槽背后|对话芯片工程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年前,芯谋在《冷眼观产业》系列文章中,提到了频繁跳槽带来的人才滞胀问题。文章发布后,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读者们认为从产业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极其有价值,有警醒作用。同时,也有读者建议,从一线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看人才跳槽这个问题的B面。故此,芯谋用了一周多时间,与近十位半导体产业的跳槽者一一进行了深度对话。

接受访谈的这几位从业人员,既有从业二十年的行业老兵,又有入行三五年的新秀;既有在一线摸爬滚打十年转而投身创业公司的勇士,又有从知名企业转型到投资领域的新贵。虽然入行时间不同,经历不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被视为“不安分者”。为什么要跳槽,如何看待薪资待遇、缺人困境以及创业公司,对外界的这些疑问,他们内心各有思量。

“为什么要跳槽?”

我这次跳槽薪资翻倍了!有这么好的待遇为什么不跳?”我面前的是一位从事芯片设计前端近四年的工程师,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跳槽了两次,从一家大厂跳到了一家创业公司,从每天晚上10点下班提前到了晚上8点。

所以,就是因为大幅度涨薪才跳槽的吗?

“也不全是啊。我当时拿到了两家offer,一家是默默搞了几年芯片研发的知名科技公司,另一家老板是从某大厂出来的,组建的创业团队。两家都给出了60万的年薪,但创业公司承诺了上市后的股权,我果断选择了这家。搏一搏嘛,如果没成功,还有退路。大厂适合养老,小厂才适合拼搏。

要多久才能知道自己搏成功了没?如果真等到企业上市,是不是太晚了?

“肯定不能只听老板说的。做芯片设计的企业很好判断,只要看它这段时间内有没有进展到芯片验证,只有顺利流片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市场,被证券市场认可。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左右就能看出来,做不出来的就没必要耗着了。”

这是采访中大部分芯片工程师的想法,不约而同的一致。在他们看来,选择战队是一次没得输的赌注,赢了则攥着价值千万的股票皆大欢喜,输了也不过继续凭技术、凭本事吃饭。

也有不一样的跳槽者。有位工程师在设计后端某环节工作近十年。在他看来,这项工作早熟稔于心,继续下去只是无端的重复劳动。“我真的没有骗你,这次跳槽是平薪。我一直都有一颗做产品的心,这次机会来了,我想挑战下自己。”

除了换新公司、换新方向的跳槽者,半导体领域还有一些跳槽到投资领域的“出逃者”。在半导体投资热下,这些人活跃在产业最亮眼的舞台,被产业目光所瞩目。

“做半导体投资其实挺难的,投资逻辑和互联网完全不同,高投入、回报周期又长。即便是有充足的产业经验,也还需要补习投资上的知识。十年半导体产业经验给了我很大帮助。如果说为啥要来做半导体投资,也恰好是我自身转型与投资热浪刚好碰撞上了火花。半导体产业需要资本的助力,可有钱也要花在刀刃上,总需要有人站出来。”

“为什么创业公司更有吸引力?”

行业人才如此紧俏,大厂也面临着保有人才的压力,福利待遇、薪资调整也未必达不到创业公司的水平,为什么还要出来?

从业3~5年和工作10年以上的工程师是最容易跳槽的。刚刚入行业的工程师经验较浅,很多项目难以上手,还需要历练,不至跳槽。从业3~5年的工程师,往往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处在能力进阶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本公司无法得到晋升,或者有更好的选择,很多就会选择跳槽。10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是难得的人才,大家都争着抢着要。他们大部分都已是所在公司的骨干。在资本热潮下,这些骨干要么出来自己创业,要么被拉出来创业。”

“大企业分配的工作,都是在某一领域非常深入的,多年下来也不过是在同一块地上打桩。如果公司业务没有扩大,就没有新项目锻炼的机会,整个人成长很慢。中高层位置,大部分都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新的坑就无出头之日。没有更高的岗位、更好的绩效,怎么会有更高的薪水?”

但是大厂的制度、管理会更加规范。

“是这样,不过有时候也会有很不好的风气,比如加班。我上一家公司以补贴形式鼓励员工加班,结果同事之间相互卷起来。别人不走我不走,长期下来,人真的很疲惫,工作效率一下来,更需要加班了,陷入了恶性循环。最让人寒心的是,老板很不重视老员工,还曾说出‘这种工作应届生也能做’这样的话。老板如此,即便是加入公司几年了,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

“对了,还有一件让人心累的事。很多大公司团队成员来源不同,也有组团空降的情况。拉帮结派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时候还要看眼色站队,这种内耗真让人劳心费神。”

“怎么看现在的薪资?”

在所采访的几乎所有的工程师中,他们每一次跳槽都有不错的薪资涨幅,很多都是翻倍。最低的年薪水平也到了50万。而倒退三年,半导体产业则是另一幅景象。

“我们学半导体的,一点不比他们学互联网的差。大家都是985、211高校出来的,大部分都得读硕士。凭啥待遇差距这么大?现在涨,是因为之前太低了!”同样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薪资水平却与互联网差距一大截,这是不少工程师所愤懑不平的。

有一些工程师有着极为深刻的眼光。虽然当下半导体背后全社会关注,加上供需关系影响,薪资大幅度提升,但最终半导体行业的平均薪资不会比互联网行业高。“互联网大部分面向C端市场,投入回报周期短,而半导体产业大部分是面向B端市场,处于产业的上游,回报周期较长,无论是所需人员规模,还是议价权都没有互联网高。可以拿硅谷半导体工程师的薪资和互联网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做参考。”

“也就还有5~10年吧,半导体工程师的薪资价值就会显现,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低到离谱,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炒到飞起。你看,有的高薪资挖角的初创企业已经呈现出了疲态,规模拉的挺大,产品又不服务于公开市场,很难盈利,需要持续输血。这种开销不是一般公司能顶得住的。”

“我们真的缺人吗?”

缺芯、缺人一直是业内近年来的热议话题。而有些从业者并不这样认为。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兵认为,国内半导体产业从业者其实绝对数量并不少,但整体较为分散,体量大,在市场上能打的企业少,相互之间抢人现象严重,造成了相对的少。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半导体产业起步比较晚,曾经国内半导体产业处在承接低端市场的状态,起步较早的海外巨头稳稳吃定高端芯片市场。而后,因特殊原因国内半导体产业开启了自立自强的探索之路,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日益渴求。

现在很多企业有的只是人力,而不是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仅仅是人力。现在行业最缺的就是芯片架构师和后端验证人才。人才的培养从何处来?一是高校二是企业。受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海外人才引进步履维艰,于是国内高校、大企业的人才就成为整个产业争抢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从海思出来的工程师在业内如此受欢迎和追捧。”

“2022年半导体产业人才补给会比前几年好一些,原因是,2014年国家大基金成立时,高校扩招半导体相关专业学生,这些学生经历了本科、硕士的攻读,今年将加入到半导体人才市场。人才这一问题眼下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产业发展必经之路,只有交给时间。”

“互联网人才转行到半导体产业靠谱吗?”

在人才方面,近两年有不少跨行、转行的人才进入半导体产业,无不是慕于高薪。对于这些跨行者,半导体人怎么看?

某大厂出身的工程师,曾亲眼目睹了大厂是如何将非半导体相关专业毕业生拉去做转行培养。“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培养成本且不谈,拉去做培养的人才也都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要他们放弃原有所学,把别人读了四五年的书用一两年学完,而其实工程实践知识,真的太难了。有很多中途放弃的员工,申请调回原招聘岗位。”

人员的招聘成本就很高,而且还需要承担人才培养的成本,还要面对转型失败的情况。同时,转行者压力也非常大,如何让人心甘情愿放弃多年所学专业,放弃梦想?这些头部高校优秀毕业生如此,更别提其他人才了。

互联网转型者与此类似。在这位工程师看来,互联网专业毕业生转型过来并不靠谱。“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运行逻辑,在知识储备上是不同的,IC行业的专业知识门槛更高,转行的机会成本也更高。同时,互联网行业发展红利未尽,也极其缺人,即便是现在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都比IC要高。即便是成功的转型者,此前没有工程实践经验,也很难在IC领域继续向前。”

结语

曾听到一个玩笑话,“一代工科,二代金融,三代艺术”。诚然,工科专业相对就业容易,可以更早赚取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工程师内心最朴实的愿望。

抛开这些,回归产业,人才滞胀的问题却仍是一个刺眼的信号。打开人才滞胀的A面,高薪挖角是国内产业起点较低,草莽混战的无可奈何;翻开人才滞胀的B面,求高薪、跳槽只不过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无可非议。

无论A,还是B,都是被选中了的,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3882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